張 超,奚小虎,趙 芳
(中國商飛民用飛機試飛中心,上海 201323)
大型客機項目研制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飛行試驗在飛機研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飛機在真實飛行環境下進行試驗,以驗證飛機設計指標、適航性和使用性能。根據研制規律,民用飛機的飛行試驗可分為申請人試飛和審定試飛,其中申請人試飛又可分為申請人研發試飛和申請人表明符合性試飛。申請人試飛后向審查方提交相關的符合性報告,審查方在完成申請人的符合性報告審查并確認可接受后,由型號審查組組長簽發型號檢查核準書,批準審查代表對原型機進行審定飛行試驗前,檢查、現場目擊或進行飛行試驗。因此型號檢查核準書的簽發對民用飛機型號研制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民用航空規章和適航管理程序均對型號檢查核準書提出了明確的適航要求。如民用航空產品和零部件合格審定規定(CCAR21-R4),對檢查和試驗、飛行試驗、試飛員及試飛儀器校準進行了明確規定;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AP21-AA-2011-03R4)對申請人飛行試驗、符合性驗證資料、飛行試驗風險管理、型號檢查核準書的簽發、審定飛行試驗、制造符合性檢查進行了明確規定。
根據適航要求及項目研制的實際情況,型號檢查核準書的頒發原則包括:預期的安全、預期的適航、構型凍結。
試飛安全是飛行試驗面臨的永恒話題,貫穿于試飛過程的各個環節,任何試飛科目均存在試飛風險。申請人需要制定相應的試飛安全管理體系和流程,開展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風險降低措施,將試飛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民用飛機型號合格審定是通過符合性驗證方法表明飛機符合適航規章要求并且處于安全可用的狀態。申請人基于工程驗證試驗及申請人飛行試驗結果形成符合性驗證資料,向審查方表明型號的設計對適航規章的符合性。審查組對符合性驗證資料進行審查,或者工作進展能預見被檢查的飛機滿足適用的適航規章時,審查方簽發型號檢查核準書。
構型管理的目的是確保產品的功能、性能和物理特性進行正確識別、記錄、確認和驗證;確保產品特性的變化進行正確識別、審查、批準、記錄;確保按照給定的產品構型信息所產生的產品是可識別的。民用飛機的研制是基于需求的設計、驗證,在簽發型號檢查核準書前,飛機的設計構型需要凍結,設計構型能夠滿足適航規章的要求,以避免構型的不斷更改對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提高審查的效率。申請人需嚴格按照構型更改控制流程對構型更改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在型號合格審定期間,在試驗機上所做的所有構型更改需及時向審查方報
為了有效推進型號審定任務,減少項目研制的風險,申請人應依據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及型號研制的進展,識別出型號檢查核準書頒發的前置工作,并與審查方確認達成一致。本文從符合性驗證資料、試飛安全與風險、手冊與維修、構型管理4個方面,梳理申請人應完成進入民用運輸類飛機型號檢查核準書(TIA)的相關工作任務(圖1)。申請人的各項前置工作需要全面細致,能夠提供足夠的證據表明飛機的設計特性得到了充分的檢查和驗證。同時相關的型號資料需要獲得審查方的批準。

圖1 TIA 頒發前置工作任務
型號檢查核準書的頒發在型號合格審定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根據適航規章要求梳理型號檢查核準書的頒發原則和頒發前置工作任務,對民用飛機型號的研制具有指導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