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本報記者 吳志偉
宣布參加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29日證實他已收到“提名無效”的通知,成為此次選舉中目前唯一被取消資格的參選人?!按罂烊诵?!黃之鋒被裁定區選提名無效”,香港商報網29日立即打出這個慶祝標題。“暴徒入議會比暴動更危險”,香港《大公報》29日發表署名評論揭露黃之鋒的真面目稱,幕后黑手或許覺得街頭破壞的工作已大致完成,企圖“從暴民一轉而為候選人”,進入體制的議事堂對香港進行“第二輪的破壞”。事實上,亂港分子不僅遭到香港民眾的痛斥,也開始遭到國際輿論越來越多的唾棄。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頻頻發聲警告香港亂局之后,他的夫人、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官何晶日前也在社交網站發文,告誡香港人要“深深凝視自己:想清楚自己希望在中國、為中國充當什么樣的角色,只有當他們能在中國、為中國發揮作用時,香港才能一并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黃之鋒提名無效大快人心
據香港《明報》網站29日報道,區議會選舉將于11月24日舉行,已報名參選港島南區海怡西選區的黃之鋒一直未獲確認提名,該區選舉主任蔡亮29日發出通知書,確定黃之鋒提名無效。通知書解釋稱,黃之鋒鼓吹的“民主自決”或支持“香港獨立”作為自決前途的選項來處理香港體制等,均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基本法》下的憲制及法律地位,亦與國家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相抵觸。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認同及支持選舉主任的決定,稱鼓吹和推動“民主自決”與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內容相違背,該選舉人不可能符合選舉法律的規定,該決定與所謂政治審查、限制言論自由或剝奪參選權無關。
此前,黃之鋒為了獲取參選資格,曾公開聲明稱:“民主自決并不等于主張香港獨立,而支持民主自決不代表支持香港獨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29日,黃之鋒依然辯解稱,自己一直沒改變立場,屬于“自決”派,而非本土或“港獨”派,亦無主動提倡“港獨”,他批評選舉主任多次“曲解及錯誤詮釋”他的政治理念,進行“政治篩選”和審查,剝奪他的參選權利,并稱選舉主任已淪為“思想警察”。
蔡亮此前就指出,黃之鋒并沒有直接回答是否仍然提倡和支持“港獨”作為“自決”前途的選項。她29日引述黃之鋒于2016年發表的文章及另一篇刊登于“眾志”網頁的文章,證明“港獨”一直是“眾志”認為的香港人“自決”前途的選項。
“就是這樣一個已經突破各種底線的人,還企圖參與香港體制內的游戲規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地學者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黃之鋒一邊投靠外國勢力沖擊建制,一邊又厚顏無恥地在這個建制里面尋求位置,令人感到十分氣憤和無語。香港《大公報》29日評論稱,靠打砸燒爭不到選票,反倒嚇走選民。于是連黃之鋒也說不支持“港獨”。他們想要變臉,從暴民一轉而為候選人,把暴動及其產生的各種破壞掩飾掉,寄望于選民的無知和缺乏記憶,讓他們可進入體制的議事堂做第二輪的破壞。
何晶:香港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與此同時,香港持續數月的政治亂局也引發了距其不遠的、同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的高度關注。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報道,針對美國彭博新聞社上周報道稱,高達40億美元資金在今年4月至8月間從香港流到了新加坡,認為新加坡從香港亂局中“獲利”,李顯龍夫人何晶26日在臉書上正面回應,直言香港一些朋友似乎執迷于將新加坡視為“競爭對手”,執迷于關注資金流動,“簡直是搞錯了重點”。
何晶在這篇千字文中指出,“正如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一樣,香港和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也沒有選擇。新加坡牢牢地固定在東南亞的地理和地緣政治,香港在歷史和地理上則與中國分不開。”當年,英國人將香港作為對中國的貿易站,將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香料的貿易站。新加坡在獨立后找到了生存的路徑,香港則主要依靠中國內地注入的一小部分服務業。她觀察到,從10年前開始,一些跨國公司決定搬遷到中國內地,并考慮將內地城市作為香港的替代選項。她問道:如果中國繼續放松限制并改善生活條件,香港的真正挑戰在于,香港對中國和世界扮演什么角色?
文章稱,英國人匆匆為香港留下未經深思熟慮的政治結構,既對香港無益,也并非通往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的可行之路。她表示,只有當香港在中國、為中國發揮作用時,才能一并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9月初,何晶還在社交媒體上轉帖力挺香港警察。近期,李顯龍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談及香港問題。10月16日,他在回答《福布斯》雜志總編輯的問題時表示,示威者的“五大訴求”意圖在于“羞辱”特區政府,而不是解決問題。10月15日,李顯龍對國內發出警告,“如果香港近期的事發生在新加坡,外界對新加坡的信心將被摧毀,新加坡肯定會完蛋”。10月4日,李顯龍在一場大學生對話會中稱,香港和北京應該共同處理挑戰,他同時提醒,香港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必須遵守“一國兩制”,外人不應該干涉。
“新加坡總理說了令人不安的事實”,《南華早報》28日這樣評論李顯龍近期的涉港言論。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教授陳慶文對《南華早報》說,從中國人角度看,李顯龍的評論很貼切。他還說,李顯龍對香港問題的看法,被視為對“香港抗議者走得太遠”這種態度的“外部確認”。
國際輿論對香港動蕩的態度似乎也在悄然改變。“隨著香港的暴力與破壞行為升級,部分街頭抗議的支持者表示受夠了”,一貫為亂港分子搖旗吶喊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6日竟然也做了這樣的標題。CNN文章采訪了曾經支持“反修例”的香港市民,有6人表示隨著暴力升級,他們已經與示威者保持距離并譴責暴力。
逃離潮和經濟寒冬
但亂港分子并不打算就此收手。香港城市大學學生29日發起“反修例”集會,由于校方拒絕借出城大王氏廣場,活動改至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集會者在廣場中庭張貼海報,并派發傳單,商場內有人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解散警隊,刻不容緩”等口號。28日晚,屯門區仍有黑衣蒙面暴徒聚集,借口不滿山景邨等地下午有刺鼻氣味,先與警方對峙,而后轉到附近街區大肆破壞,用磚頭砸碎一間食肆玻璃,再向店內投擲汽油彈縱火,有中資銀行的玻璃門窗亦被打破。暴徒還架設并點燃路障,影響交通。警方在現場施放催淚煙驅散。
香港局勢持續不穩,已經造成新一波逃離潮。香港中文大學本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42.3%的受訪市民有移民或移居海外的打算。移民公司AIMS集團負責人對港媒表示,今年6至8月共接獲約7000人查詢有關移民資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多了七八倍,而申請移民的個案數目更較去年同期激增10倍。據移民顧問介紹,目前有意申請移民者不再局限于高學歷、高收入的中產,而是遍及各行各業,包括的士司機、小販及失業青年等,就連甚少考慮移民的中老年人,亦紛紛詢問移民選擇及途徑。而選址由以往集中歐美地區,轉成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甚至臺灣地區。
另據香港《香港仔》29日報道,連續4個多月的暴力沖突,令社會嚴重撕裂,連準備結婚的新人亦大受影響。28日公布的一項結婚消費調查顯示,因社會氣氛受影響,12%的受調查新人要延遲婚期,1%的新人表示將取消婚禮,亦有人表示宴請親友時會考慮對方的政治立場,還有人擔心婚禮當日的交通問題,例如港鐵突然或提早停駛,以及賓客的出行安全等。
而特區政府目前正著力應對的,則是撲面而來的經濟寒冬。29日,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當天的行政會議前透露,特區政府周四會公布第三季經濟數字,如果經濟增長出現負數,連同第二季的負增長,可以說香港正進入技術性衰退。她說,按現時評估,2019年可能全年出現負增長。她表示,自8月起政府每個月都推出支持經濟措施,現在總投入已經超過200億港元。
香港《明報》29日發表社評稱,過去數月,政府推出三輪紓困措施,但很大程度上只是為受壓中小企業“吊鹽水”,以免倒閉潮和失業潮全面爆發。隨著年尾消費旺季臨近,一些食肆和小商戶仍想竭力苦撐,希望生意有改善??墒侨绻麆邮巵y局仍未平息,恐怕大量商戶會選擇“投降”,出現災難式倒閉潮。社評警告,一場經濟災難就在后頭,“社會必須與暴力劃清界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