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 要】論文主要針對普惠金融目標下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指出具體的發展對策及發展思路,希望能夠為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良好構建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農民收入的提升。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ural finance in China under the goal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good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farmers'income.
【關鍵詞】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
【Keywords】China's rural areas;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323;F832.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8-0064-02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經濟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顯著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對于農民收入的提高、能力的發展以及農村的繁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構建仍然存在嚴重的不足,影響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有關部門需要結合當前時代的特點以及相關政策的精神,圍繞新的背景和形勢,明確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總體思路。
2 當前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分布不均衡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農村金融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中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數量顯著提升,農民貸款的金額也不斷增大。從總體上來看,雖然農村金融網點增速比較快,但是在主要農業產區、邊遠地區以及微型企業密集區的金融服務網點覆蓋率仍然嚴重不足,不能滿足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客觀需求。
2.2 供需不平衡
我國的農村金融體系包括商業性的中國農業銀行,政策性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相關農業銀行組織,同時,也包括新興的農村非銀行金融組織以及根植于農村的村鎮銀行。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農村金融體系呈現多層級和全面化的特點,但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農業不斷向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新興的農業經營主體逐漸涌現出來,對金融的需求更加趨于長期化和大額化。但是商業銀行對農村金融貸款缺乏積極性,絕大多數的農村金融組織依然以吸引儲蓄為主,作為支農主力軍的村鎮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也熱衷于大額度貸款項目,爭奪優質客戶,對農村金融貸款的主觀需求沒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導致農村經濟難以搞活。同時,由于民間資本以及非正規金融機構的發展速度迅猛,使得民間資本的逐利性和動機性增強,非正規的金融機構管理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會導致貸款利率的不合理上升,而發展為變相高利貸的現象,容易引發金融風險,還擾亂了農村正常的金融秩序[1]。
3 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相關對策
3.1 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
從當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來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場漏洞,包括信息不對稱、壟斷現象嚴重以及外部方面的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導致相關的金融資源難以得到合理的配置,資金浪費嚴重,市場調節失靈。因此,必須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通過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相關政策和財政政策對農村的普惠金融機構進行鼓勵和引導,通過一定的獎勵政策、補助政策以及風險補償政策鼓勵普惠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業務,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滿足農村經濟的客觀發展需求,從而進一步地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加強對具有農業特色的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部分普惠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具有地域農業特色的企業對農村當地的情況有更好的了解,可以更為有效地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促進農村普惠金融制度的完善和優化。另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加強對農村普惠金融風險的有效監管,通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嚴格打擊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不良因素以及具有不良用心的個人和企業,防范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風險,保障農村經濟環境的穩定,充分發揮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支持作用[2]。
3.2 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征信系統建設,做到信息共享,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信用評定范圍,做好信用檔案的規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的個人征信系統以及企業征信系統,結合征信信用的情況實行貸款服務獎懲機制,提高違約成本,為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同時,還需要盡快建立與農村金融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不斷健全農村金融執法機制,使得農村的金融活動能夠在良好的制度約束之下開展。需要不斷推進借貸糾紛的立案制度建設、審判制度建設以及執行制度建設,加強對惡意逃債行為的處理。建立農村地區確權登記頒證制度,建立健全農村抵押配套設施以及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為有效抵押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并加快道路、學校、通信以及衛生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工作提供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村的發展,使得我國農村經濟能夠在有效的政策支持下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保證農民收入穩步上漲。
【參考文獻】
【1】伍廣強.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解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J].廣東教育(高中版),2017(4):10-17.
【2】李海霞.關于農村金融發展的思考和探討[J].河南農業,201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