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穩
【摘 要】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國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沖擊。我國企業跨國經營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具體的環境情況,明確在跨國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我國企業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
【Abstract】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more opportunities to China's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brought some pressure and impact? to China's enterprises. Th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needs to clarif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m,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so as to enable China'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better and faster.
【關鍵詞】國際化;經營戰略;現實選擇
【Key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business strategy; realistic choice
【中圖分類號】F279.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8-0128-02
1 引言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程度不斷加深,同時,也代表了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各國從不同的角度參與國際分工,使得各國企業加入經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價值的創造,促進各國企業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當中,如何使得我國企業能夠長期穩定地存活并發展下來,是當前企業在國際化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之間的優勢差異
根據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的優勢主要包括內部化優勢、所有權特定優勢以及區位特定優勢三個方面。所有權特定優勢主要包括企業規模、技術優勢以及這種貨幣優勢等。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在企業規模、技術領域以及內部化和金融貨幣領域存在顯著的差異,首先表現為技術優勢的差異。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投資來源市場的特殊條件對于不同程度和不同水平的跨國企業的優勢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達國家的市場相對比較成熟和穩定,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更加具有活力,有著各種各樣的支持政策。不同的市場環境導致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在技術優勢和技術發展活動方面存在較大區別。
為了更好地適應熟練高效的勞動產品市場,以及融入需求各異和產品工藝復雜的市場環境,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往往更傾向于發展先進的大規模的制造技術,表現為資本密集型的特征[1]。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與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的發展理念以及發展方法恰恰相反。首先,發展中國家企業子公司的平均勞動工資在生產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對較低,缺少技術開發人才。由于大規模的制造技術通常具有壟斷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因此,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都具有自己的專有技術和相關負責人員,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主要是利用具有靈活性的技術,去匹配當地的市場環境以及人們的客觀需求,從而不具備技術壟斷性的特點,相對來說更加靈活多變。其次,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子公司的技術,主要源于國內的母公司,而母公司往往學習的是發達國家的技術經驗,然后將引進的技術進行逐漸地內化和改造,從而使得相關技術更加適用于當地的市場。發達國家轉讓的技術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成熟和具有優勢,運用發達國家的制造技術生產的產品,通常在市場中能夠匹配高質量的原材料以及相應的特殊物質,使得發達國家并不需要降低自身的技術要求而去適應當地的基礎原料和設備,發達國家還可以從本國進口原料進行生產。對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說,由于其更接近市場的特點,從而可以利用當地的條件和技術開展生產活動,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也大多依賴當地的市場。
另外,發達國家跨國企業相對來說往往具有自己的名牌和商標,而發展中國家只有較少量的企業能夠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對商標的認知和行動存在一定的差別。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一般不會為樹立品牌而花費大量的廣告費,而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則正好相反[2]。從金融貨幣差異角度進行分析,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東道國融資的企業子公司之間并沒有存在較大的差異,都可以采用貸款、自有資金、商業性的方式進行資金的籌集。但通過進一步地分析便能夠發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融資規模、融資效率以及融資質量都有一定的差別。相對來說,發達國家企業規模較大,通常能夠以較低的利率獲得貸款,大公司的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容易吸引各大貸款機構給予大公司企業貸款支持。通常來說,小公司承受貿易上波動的能力較差,導致利用商業信用進行融資比較困難。而且,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證券市場相對并不完善,小公司的證券缺乏吸引力,難以有效獲得公司擴張與公司持續發展的融資支持[3]。
3 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的現實選擇
從目前我國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已經具備了跨國經營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走出去的水平,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跨國經營戰略,使得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我國企業在選擇跨國經營戰略時,主要考慮的是海外市場的優劣、進入海外市場的時機、進入海外市場的規模以及在海外市場發展的模式等。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于企業來說存在著不同的盈利潛力,跨國企業在選擇進入海外市場時,必須要對當地的市場環境以及盈利潛力進行系統長期地評估與分析,綜合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對跨國企業的政策優勢??鐕髽I的相關負責人需要對各個國家和地區所能取得的利益、投入的成本以及該國的經營風險進行有效地研究、比對和分析,盡可能地做到成本和經營風險之間的平衡。綜合考慮企業在海外發展所能獲得的長期經濟利益,結合當地的市場規模、消費者的現有財富以及未來的財富等相關因素進行探究。
我國跨國企業一般選擇優先進入發展中國家的海外市場,然后再選擇進入發達國家。首先,在進行國際化經營戰略選擇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將重點放到周邊的發展中國家上,尤其是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的東南亞各國。中亞以及俄羅斯等地的市場由于正在處于迅速恢復的過程中,同時,這些地區的經濟與我國存在一定的互補性,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此,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也可以在這些區域的國家進行進駐。企業應結合發展的特點以及實際的經營范圍,選擇適合的經營戰略途徑,保證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優勢,提高我國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效率[4]。
其次,要合理選擇進入海外市場的時機、規模以及模式。早進入市場的企業具有明顯的信息優勢,有利于企業樹立品牌形象,并先于對手捕捉市場需求,能夠更好地刺激當地的消費市場,提高自身的市場份額以及銷售額,并實現經驗曲線效應,可以將服務產品和服務顧客有效地聯系起來,提高成本的轉化效率。但是,提早進入市場也會存在一定的先天性劣勢,包括先驅者成本以及風險問題。作為先行者的企業需要承擔了解當地經營訣竅的成本、教育顧客的成本以及失敗的成本等。因此,我國企業在進入海外市場時需要選擇適合的時機,通常會在其他跨國企業立足之后稍晚進入。這是由于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缺乏有效的經驗,如果其他的跨國企業進入到一個市場之后并建立起新的市場機制,這樣在我國跨國企業參與和融入當地市場時便會有效地減少阻力,存活的幾率將會大大提升。另外,企業還需要考慮進行跨國經營的規模,大規模地進入意味著大量的成本和大量的投資,可能會對市場競爭的本質產生重大影響,有利于實現先行優勢和提前建立市場份額;小規模的進入可以允許企業學習海外市場的相關經驗,同時,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現實選擇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指出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差異,并提出了在進行具體的現實選擇時需要考慮的方向,希望能為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馨心.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08.
【2】祖明.談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戰略[J].華東經濟管理,2009,23(6):124-126.
【3】趙延.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的現實分析[J].企業導報,2011(9):130-131.
【4】王潮聲.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和模式選擇[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