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娟
摘要:中國博大精深的文明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優秀文化。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應該探索出一條將幼兒園主題教育與中國傳統節日相結合的有效途徑,讓中國傳統節日在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中大放光彩。
關鍵詞:傳統節日;幼兒園;家園共育
傳統節日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媒介。但是在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里,有無數的“洋節”日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國之瑰寶的傳統節日逐漸邊緣化。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更應該探索出一條將幼兒園主題教育與中國傳統節日相結合的有效途徑,讓中國傳統節日在幼兒園教育中大放光彩。
一、遴選節日抓核心
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訴諸人們的美好愿望有的充斥著濃厚的迷信色彩。鑒于此,在幼兒園開展的傳統節日教育我們選取的是歷史悠久、世代相傳、意義重大同時又被人們喜聞樂見的節日。例如:“清明節”、“重陽節”、“春節”等等。
我國傳統節日眾多,不同的節日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內涵,我們要抓住每一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核心”來設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開展幼兒教育。在“中秋”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深入挖掘了“月”、“團圓”、“豐收”這幾個核心價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端午”活動中我們突出了“粽子”、“屈原”這兩個核心內容。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從而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萌生愛祖國愛家鄉之情。
二、重視形式為幼兒
(一)傳統節日教育與一日生活相結合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進行傳統節日教育過程中我們重視將傳統節日教育與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相互滲透。在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節日中我們將具有教育意義的古詩、兒歌滲透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通過上下樓梯、離園、入園等零星時間與我們的節日教育有機結合;我們將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與我們的音樂表演區域活動結合;將月相變化通過我們的科學發現區完美呈現。我們通過主題活動、區域活動、等形式,把傳統節日教育與一日生活完美結合。
(二)傳統節日教育與大型活動相融合
我們除了將傳統節日教育與主題活動、區域活動相結合外,還將傳統節日教育與園內的大型活動相融合。例如,“端午節”的“粽子”主題活動中我們根據孩子們的年齡段不同分別組織了大班幼兒包粽子、中班幼兒折紙粽子、小班幼兒圖畫粽子,全園同過“端午節”,形成了《“粽”情飛揚》大型主題活動。
(三)傳統節日教育與環境相適應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每個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我們都會把握好環境這一教育因素,使環境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愛在春節》大型年味創意展是我們節日環境創設的重頭戲,琳瑯滿目的大紅燈樓、各種各樣的私人定制紅包、喜氣洋洋的大紅窗花等等讓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淋漓盡致的呈現在我們的環境上,讓孩子對春節的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著促進作用。
三、家園共育同提高
家長資源是幼兒發展的重要資源,家長是我們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參與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教育研究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家長參與,共同推動傳統節日教育研究的開展
親子游戲是家長參與傳統節日教育的有效形式。例如,端午節的親子活動,我們會進行競技類的龍舟大賽;知識類的賽詩會等。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同時在父母的帶領和引導下幼兒也能更加深刻地記住每一個快樂的節日。
(二)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傳統節日教育研究的開展
自2008年出臺新規之后有許多傳統節日都是在假期里度過的。因此要使傳統節日教育的作用最大化我們就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節前的溝通和要求是節日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例如:在中秋節前我們就發放活動倡議書和調查問卷,讓家長利用假期帶孩子走親訪友的時候除了感受團圓幸福還有哪些在民間流行的習俗;中秋節除了“賞月”、“團圓”還有哪些重要文化元素;俗話說“十里不同風”,同為中秋節不同地方都有哪些特有的習俗等等。家長和孩子一起過節的同時習得了知識和文化,節后我們再對假期里每位幼兒的收獲進行交流分享,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指導綱要》的明確要求,在幼兒園傳統節日教育中,家庭的參與、家長的配合、家園合作是提高傳統節日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祖國發展民族進步的基礎。在文化入侵日益激烈的當下,作為從事護根教育的幼兒教師我們應當義不容辭的擔起傳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的重任。在每位幼兒的心中種下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種子,讓家國情懷在幼兒心里生根發芽,讓五千年中華文明弘揚天下。
參考文獻:
[1]李敏.試論加強幼兒傳統節日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1).
[2]項文竹.中國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園的開展[J].新課程(小學),2016(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