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尋
動畫制作中有一個技巧,就是制作分層。我們看起來是在同一個平面中的畫面,實際上其中的許多元素是在不同的圖層中的,比如天空是一個獨立圖層,背景的樹木及前景的花草也分別是獨立的圖層,需要做動作的人物也是單獨的圖層。這樣做既可以讓人物在不同圖層中穿越產生超強的立體感,同時大大節約了成本——只需要改變人物的狀態就可以了,其他的元素不必改變,省時省力。
我們以動畫版《清明上河圖》中的一個片段為例來分析,它至少分了五大圖層:背景村落、大路、前景左側大樹、前景右側房屋以及人物(圖1)。除了人物在移動外(藍色標志處),其他幾個圖層的景色都是靜態不動的,又因為幾處景物已經被分層,所以人物可以在不同圖層的景物中穿梭,十分真實。
掌握了上述原理,再加上Photoshop(本文以CS5版為例)強大的圖層分層功能,即使我們沒什么繪畫功底,同樣也可以制作出類似效果的動畫。
首先準備制作動畫的圖像素材,這里筆者選用的是清朝畫家吳云所作山水圖的局部,一葉小舟漂在水面,我們要讓這條船動起來(圖2)。選用這張畫,是因為它的構成元素比較簡單,容易操作。


現在我們來進行分層操作,顯然這張畫可以分成四大圖層:江面、背景中的島、前景樹木以及小船。其中江面的色彩比較單一,通過魔棒工具就可以將它們提取出來。操作之前最好對原圖進行—下備份,在圖層面板中,將“背景”圖層拖放到“創建新圖層”按扭上,放開鼠標鍵之后即可將當前背景圖層復制出一份,雙擊新圖層名將其改名為“江面”。
選中魔棒工具,在江面圖層上點擊,將江面部分智能選中,如果自動選取的部分超出自己想要的內容,可以在上面的工具欄中調整容差值,直到對所選的內容滿意為止。另外,對于漏選的部分,可以按Shift鍵不放,再用魔棒工具點擊,就可以將該部分內容添加到已有的選區中。
接下來按快捷鍵CtrI+Shift+l進行反選,緊接著再按Ctrl+J鍵將反選出來的小島、樹木、小船等復制到新的圖層中,將這個圖層重命名為“漁島”?,F在江面和漁島圖層分別如圖所示,其中方格表示透明的區域,沒有任何顏色(圖3、圖4)。
通過圖章工具進行復制,將江面中空白的地方都填滿成一色的水面顏色,作為大背景放在下面。
將漁島圖層再復制兩份出來,并分別重命名為“前景樹木”和“小船”。接下來的操作比較簡單,在漁島圖層,除了漁島之外,其他的所有元素都用橡皮擦工具擦掉,小船圖層除了小船之外其他的元素全部擦掉,以此類推。
最后要注意各圖層的排列順序,本例中由上到下分別為漁島、前景樹木、小船和江面(圖5)。
Photoshop自帶專業的動畫制作工具。點擊菜單“窗口一動畫”命令,主界面下方將出現動畫窗格,默認已有一幀畫面了。第一幀畫面中,我們將江面、前景樹木、小船和漁島這四個圖層都選中,讓它們全都顯示出來。接下來的操作,主要在小船圖層中展開,讓它沿著紅色箭頭的方向移動(圖6)。
點擊動畫窗格下方的“復制所選幀”按鈕新建一幀,在這一幀中我們將小船的位置移到前景樹木的后面,并稍稍旋轉—下船的方向(圖7)。
此時我們已創建了兩幀,點擊動畫窗格下方的播放按鈕,可以看到船真的動了,不過閃得太快,很不自然。所以我們需要在這兩個關鍵幀之間添加一些過渡幀。選中第二幀,點擊下方的“過渡動畫幀”按鈕(多個小方塊連成線的圖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設置過渡幀的幀數,點擊“確定”后便會自動生成一系列的過渡幀?,F在再點擊播放,效果就自然多了(圖8)。
小船如果不是直線前進,可以多設置幾個關鍵幀,再在各關鍵幀中間添加過渡幀。設置完畢點擊播放,感覺效果滿意后,就可以按CtrI+Shift+Alt+S鍵將其存為GIF格式的動畫了(圖9)。因為我們已為圖像進行了分層,所以小船會從前景樹木的后面繞過去,非常有立體感。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也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