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影響“水桶”容積的取決于最短的那片板,而能被冠以“水桶輕薄本”稱號的產品,自然不能挑出明顯的毛病。就今天的眼光來看,就需要厚度小于18mm、重量低于同尺寸的平均值、搭載英特爾最新的“WhiskeyLake”平臺(如i5-8265U)且武裝英偉達( NVIDIA)GeForce MX150獨顯這些元素的集合體(圖1)。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市面上符合要求的水桶輕薄本還真不少,比如聯想旗下的小新Air13、Air--14、Air--15、小新潮7000等;華碩旗下的碩a豆、靈耀S2代;宏暮蜂烏Swift3;惠普星14、星15、ENVY13;戴爾燃14、燃15;小米筆記本Air、Pro;華為MateBook 13、MateBook D;榮耀MagicBook等等。這些產品中的起價從4×××元到6xxx元不等,都是不存在明顯不足的精品。
問題來了,水桶輕薄本山頭林立,我們又該如何作進一步的篩選呢?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筆者的絕大多數休閑時間都貢獻給了手機上的《王者榮耀》,留給PC的時間幾乎都是工作。而PC端的游戲,我也只玩《英雄聯盟》,沒有時間和興趣去玩其他大型3D游戲。在這種情況下,“水桶輕薄本”其實都有些浪費,因為哪怕是八代酷睿處理器集成的UHD620核芯顯卡,也足夠在高畫質下流暢運行《英雄聯盟》,額外的MX150顯卡就有些多余了。
如果你也存在和筆者相同的情況,不妨考慮一下“水桶輕薄本”中的“低配版”。比如戴爾燃14,就同時提供集顯版(i5-8265U+8GB+256GB+UHD620,4799元)和獨顯版(i5-8265U+8G B+256G B+MX150,5299元)(圖2)。前者雖然因缺少獨顯而出現了3D性能上的短板,但卻省下了500元的真金白銀,足夠我們將內存升級到16GB,或是再額外添加一塊512GB的SSD硬盤了。

其他品牌的“水桶輕薄本”中,也不乏同時提供集顯和獨顯版本的存在,在其他配置相同時價差在300元到600元不等。如何取舍,就看你平時所玩3D游戲的檔次,低于《英雄聯盟》集顯即可;喜歡《守望先鋒》就必須認準MX150(圖3);熱衷“吃雞”?不好意思,這是游戲本的專利。

“輕薄水桶機”的范圍很廣,小到13英寸,大到15.6英寸,而我們又該選擇多大屏幕的版本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你是否需要經常攜帶筆記本外出。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都要攜帶筆記本且沒有私家車,自然是最輕薄的13英寸最適合你(圖4);如果你經常出差,其他時間都在固定場合使用,14英寸才是兼顧視野和便攜的選擇;如果你沒有攜本外出的需求,15.6英寸才最適合你(圖5)。

惠普星系列就同時存在13英寸、14英寸和15.6英寸三個版本,它們的長度/重量分別是311mm/1.3kg、327mm/1.6kg以及361mm/1.85kg。大家發現什么問題了嗎?沒錯,除了重量存在較大差別以外,三個型號的機身長度也存在最大50mm的差異,這意味著你需要更大的電腦包才能塞進15.6英寸的產品。和重量相比,輕薄本的三圍對便攜性的影響其實更加明顯。
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尺寸型號間配置上的異同。比如,惠普星13全系列都沒有獨顯,但卻加持有72%NTSC色域的屏幕;惠普星15雖然便攜性(相對)最差,但卻配有更為震撼的視野。如果你喜歡小尺寸的“輕薄水桶機”,缺乏獨顯的惠普星13顯然就不太適合你了,你需要從小米筆記本Air13或小新Air--13等產品間取舍;如果你需要更大的屏幕,工作中還需要數字小鍵盤提升效率,像小米筆記本Pro、小新Air--15這些配置和星15相似,但卻沒有數字小鍵盤的大屏輕薄本就要靠后站了(圖6)。


輕薄本都以追求更加“性感”的機身為目標,在硬件配置相同時,更輕更薄就是大家用于突圍的方向了。問題是,更輕更薄到底有沒有意義?
華為MateBook 13和MateBook×Pro都是“輕薄水桶機”的代表,它們都采用了Whiskey Lake平臺以及M×150獨顯的組合,但是價格卻相差數干元。將兩款產品擺在一起,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見表)。
MateBook X Pro雖然機身長寬較MateBook13多了一點點,但卻具備更大尺寸的屏幕和電池容量,屏幕也加入了十點觸控功能(圖7),可以帶來更大的視野、更持久的續航和更簡易的操作體驗。這種追求極致輕薄的代價,就是更高的定位——輕薄本的身材與售價成反比,越輕薄越貴。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MateBook13其實才更加貼近實際(圖8)。這款產品的顯卡是滿血版的MX150,3D性能更好,而(相對)更低的售價也大幅降低了入手門檻。實際上,和MateBook13配置相似的聯想、小米筆記本更加便宜,而我們所要遵循的就是——追求性能價格比的話就不要考慮“極致輕薄”這個關鍵詞了。
當然,如果你不差錢,追求更好的工藝和體驗,極致輕薄的產品自然也可以列入首選名單。
現實中,我們往往將面對多款便攜性相近、配置相同的“輕薄水桶機”,從表面看起來,它們的差異體現在了外觀設計、機身材質、接口種類以及邊框寬度等方面,而這里面最影響后期體驗的就是USBType-C接口是否支持雷電3功能,如果支持意味著它未來能通過外置顯卡擴展塢進一步提升3D性能。而其他的差異,在更實惠的價格面前并不重要。
真正值得引起我們重視的,則是“輕薄水桶機”們的內部設計,更準確地說就是散熱模塊的檔次。輕薄本,特別是追求更輕更薄的機型,其內置的風扇和散熱鰭片都會有所縮水,如果想讓CPU和GPU不因過熱而降頻,需要準備更多的風扇、更多的熱管和更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圖9)。換句話說,配置、價格相近的“輕薄水桶機”,誰的散熱模塊更豪華(圖10),意味著誰能持久釋放更強的戰斗力。
因此,當我們在多款“輕薄水桶機”之間猶豫之時,不妨通過網絡查找它們的拆機和散熱拷機測試,從中挑選散熱性能最好的那一款即可,哪怕為此多付出5%到10%的成本也在昕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