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龍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浙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是從1998年“農技110”服務起步,繼而開展了農業系統局域網建設,到實施全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等,涉及農業農村工作的服務、生產、流通、監管各個領域。在服務農民、指導生產、供求對接、質量監管、提高效率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機構改革帶來數字鄉村發展新思考
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通過政府機構改革,將省農業廳改為省農業農村廳,將原省農辦的職責、省海洋與漁業局的漁業管理職責、省發改委的農業投資項目、省財政廳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省國土資源廳的農田整治項目、省水利廳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劃歸省農業農村廳管理。這些,使省農業農村廳的工作職能擴大、管理內容增加、監管要求提高、服務需求更廣。原先建設的農業信息化系統已不能滿足數字鄉村發展的要求,需要有更先進的規劃架構、整合利用、開發集成,通過加強數字鄉村建設隊伍,建立系統運維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數字鄉村發展。同時,著力發揮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數字技術釋放的普惠效應,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如何貫徹落實中央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結合浙江農業農村工作的實際,確定重點任務。一是建好一朵云。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數據采集系統,打造智慧農業云平臺,形成覆蓋全省上下聯動、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三農數據中心。二是畫好一張圖。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開展農業農村管理數據和空間數據上圖入庫,如8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10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00個特色農業強鎮、80條農業全產業鏈、1000個美麗牧場等,實現全省農業農村資源網絡化、空間化、可視化。三是織好一張網。農業農村各業務信息系統支撐三大平臺,平臺信息匯集云數據中心,云數據中心信息服務于農業行業。運用現代遙感、北斗導航、遠程監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云平臺、門戶網站、掌上三農等載體,實現農業作業數字化、農村公共服務數字化和鄉村治理數字化。
構建智慧農業云平臺的系列重點
要建設浙江智慧農業云平臺,應首先從平臺架構、核心功能和提升重點入手。
浙江智慧農業云平臺的主要架構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依據農業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為改革創新導向,建立頂層化平臺設計、垂直化系統管理、專業化更新運維、扁平化數據共享機制。二是以地理空間信息為基礎,農業物聯網與視頻監控點布設為重點,歷年農業統計和實時業務數據為核心,在地理空間信息上疊加各項屬性數據應用,常用數據集中在數據倉,通過數據聯動的方式調用到各項應用中。三是以農業業務系統數據為資源,重點解決各業務系統數據與云平臺的對接,突出融合創新,強化標準規范、數據整合共享,通過信息技術采集、加工和處理數據,提升和完善云平臺。
云平臺有四大核心功能:一是省級農業數據中心。將技術標準分發市縣,整合省市縣各類涉農數據資源,建立農業數據庫,實現全省涉農數據共建共享。二是農業物聯網接入。接入多個物聯網監測信息點,集成多個信息系統的數據,整合全省物聯網應用基地及生產數據,實現云平臺集中管理展示,不斷積累監測數據。三是現代農業綜合管理。云平臺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成熟一塊接入一塊,各市縣還可在此基礎上擴建本級農業行政監管業務,并與現有業務系統無縫對接,不僅實現資源共享,而且實現集約化建設和低成本統一管護。四是應急指揮和防災減災。依托網絡化、可視化、空間網格化等手段,結合全省視頻系統,開展應急指揮預警決策,實現可視化遠程監控和指導處理,實現全省農業應急聯動和統一指揮。全省應急指揮系統充分與智慧農業行政監管平臺相結合,在建成省級農業應急指揮中心基礎上,逐步建設縣級農業應急指揮分中心,建立農業應急指揮基點,配置移動應急指揮終端,完善農業應急指揮體系。
云平臺的提升有五項重點:第一,做好現有系統數據接口管理。數據來源系統、系統對接平臺、平臺實現共享。數據獲取渠道不變,誰建設管理系統,誰負責運行維護,誰負責數據獲取。第二,平臺獲取高頻的重要共享數據。在底層架構數據倉庫,建立資源目錄、編制數據字典,成為農業數據標準。形成有歷史的有當前的、有靜態的有動態的、有連續的有時點的農業大數據庫,界面交互數據統一來源于大數據庫。能比較完整地反映出農業生產、流通、管理和服務四方面的數據信息,便于各有關部門研判與應用,做出描述性的、預測性的、指示性的各項分析。第三,設計動態數據實時變動可視圖。實時直觀了解動態數據發生發展情況,如全省動物檢疫情況,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調運情況,主要農產品(糧食、蔬菜、豬肉)價格監測情況等。第四,設計空間關聯屬性數據可視圖。充分利用地理空間信息,疊加多項應用,實時直觀反映農業建設項目的空間分布和建設成效,如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強鎮、美麗牧場等。關鍵問題是建設過程的信息化數據同步,要求主管部門建立與信息化處理相匹配的數據上報機制,達到數據動態更新。第五,建立農業主導產業空間組圖。解決產業布設的代表性、場景合理性和可視性,實時監控農業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掌握作物的生長情況、病蟲發生及危害情況、自然災害受災程度、畜牧養殖情況等。物聯網視頻與傳感器數據結合在一張頁面上,對農業十大主導產業,每一產業選出代表性好的若干個物聯網示范點,做成標準頁面風格,實時查看視頻、監控傳感數據動態變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幫助業主科學管理生產。
(作者單位:浙江省農業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