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面上的移動電源主要以5000mAh、10000mAh、20000mAh和30000mAh四個檔位為主,容量越大給手機充電的次數也就越多,因此很多消費者都喜歡“一步到位”選擇更大容量的型號。那么,這種選購思路是否正確呢?
答案是因人而異。如果你需要長途外出(如戶外工作者),期間很難找到固定的充電場所,此時自然是容量更大的移動電源才能滿足隨時隨地給手機充電的需求。反之,更大容量的移動電源就容易成為我們外出時的負擔了。
先來看看容量和重量的關系。10000mAh移動電源的重量約在220g到250g之間,20000mAh的重量在350g到400g之間,30000mAh則很容易突破600g大關(圖1)。這是什么概念?一罐330ml的可樂約為350g,大家可以自行計算。

移動電源容量越大,意味著給其充滿電的耗時更長。很多低價位型號的輸入功率只有10W(5V/2A),充滿10000mAh容量至少需要7個小時,20000mAh約為14個小時,30000mAh就需要將近一整天了。因此,對大容量移動電源而言,支持“雙向快充”是必備的一個功能,18W(9V/2A)的輸入功率可以將充電時間縮短一半。
如果你經常出差,還必須考慮到民航對旅客攜帶移動電源的乘機限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的可以直接登機,額定能量在100Wh~160Wh之間的,在通過航空公司批準后才可以合法登機。
移動電源內置鋰電芯的工作電壓多為3.8V,10000mAh型號的能量即為38Wh,20000mAh和30000mAh分別對應76Wh和114Wh。顯然,30000mAh已經超過了可以直接登機的規定,需要在安檢之前到航空公司的柜臺申報攜帶移動電源的情況,填寫一份“鋰電池及充電寶運輸申請單”(圖2)。雖然在絕大多數機場也不影響登機,但卻需要耗費更多的處理時間,比較繁瑣。

②本圖來自充電頭網
既然大容量移動電源限制多多,那選擇5000mAh容量的型號豈不更輕更省事?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移動電源給手機充電涉及到電壓升降和轉換電路的耗損,實際可用的容量普遍只有標稱的60%左右。換句話說,5000mAh的移動電源實際只能輸出3000mAh的電量,10000mAh、20000mAh和30000mAh分別對應6000mAh、12000mAh和18000mAh(圖3)。如果你的手機電池容量為4000mAh,5000mAh的移動電源連一次都充不滿,而10000mAh的型號可充1.5次,基本可以滿足一整天外出的補電需求。

③移動電源的標稱和實際容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除了容量以外,移動電源還有兩個核心指標,即充電功率和充電協議。其中,充電功率可以細分為輸入功率(給移動電源自身充電)和輸出功率(移動電源給其他設備充電),一般來說只要功率大于等于18W就符合“快充”標準,輸入輸出都能達到18W就算支持“雙向快充”。
既然移動電源的輸出功率越大,給手機充滿電的時間也就越短,那我們直接購買輸出功率更高的產品不就可以了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紫米“10號移動電源”有著最大20000mAh容量,輸入充電功率高達45W(輸出為40W),售價為299元。華為“超級快充移動電源”只有12000mAh的容量,(雙向)充電功率為40W卻賣369元(圖4)。如果要“以功率論英雄”,這兩款產品的售價應該調過來才對,難道是華為太“黑心”?

這就是移動電源的另一個關鍵參數——充電協議帶來的問題了。紫米“10號移動電源”所支持的40W(20V/4A)輸出功率僅限PD充電協議(向下兼容9V/3A、12V/3A、15V/2.6A),只有搭配MacBook和MateBook這類同樣支持PD充電協議的筆記本時才能觸發。在給手機(或用手機充電器給自身)充電時,它最大的充電功率則只有18W。換句話說,這款產品并不適合給手機用(性價比很低),僅適合需要隨時給任天堂Switch游戲主機或部分輕薄本充電的用戶使用(圖5)。

華為“超級快充移動電源”所支持的40W充電功率不僅限于PD充電協議,還支持高端華為/榮耀手機特有的40W Super Charge/Magic Charge充電協議,并向下兼容22.5W的Super Charge充電協議,以及18W的高通QC和華為FCP充電協議。換句話說,這款產品不僅能給Switch或部分輕薄本充電,也支持更多快充協議的手機,適用面更廣泛(圖6)。

實際上,現在市面上銷售的18W雙向快充移動電源大多支持高通QC和華為FCP快充協議(兼容絕大多數小米/紅米、華為/榮耀、魅族、聯想、360等品牌手機的18W快充),但是對vivo雙引擎閃充和OPPO VOOC閃充這些私有快充協議的支持力度卻很差。vivo雙引擎閃充甚至沒有移動電源可選,而第三方的VOOC移動電源暫時也不支持采用VOOC3.0技術的新款手機(圖7)。

⑦靠譜的產品會在宣傳頁上將已知的兼容性問題列出
總之,挑選移動電源時無需追求更高的充電功率,而是從自己的手機型號和預算出發。比如,如果你的手機品牌為OPPO且支持VOOC3.0閃充,建議直接購買OPPO原裝閃充移動電源(279元);如果你的手機為華為/榮耀且支持22.5W或40W超級快充,可以考慮華為22.5W超級快充移動電源(199元)。至于其他品牌和型號的手機,則可以從小米、紫米和榮耀等高性價比品牌的雙向快充移動電源中篩選,10000mAh容量的版本普遍低于100元。
本刊曾在2019年第5期《起步都是萬毫安移動電源價差體現在了哪里》一文中簡單介紹過影響移動電源價差的因素,本文我們則就大家更關心的幾個問題加以解答。
無線充電功能有用嗎
移動電源的使用場景多是戶外,而無線功能需要手機緊貼移動電源(圖8),這意味著充電時很難操作手機。因此,如果你經常邊充電邊玩手機,無線充電就是個偽需求,完全不值得為該功能買單。


輸出接口越多越好嗎
移動電源輸出接口越多,就能同時給更多設備充電。但是,移動電源總輸出功率是固定的,同時充電的設備越多,輸出功率會被平均,造成快充變慢充(圖9)。此外,給多部設備充電還會增加發熱量,得不償失。比起更多的USB輸出接口,輸出功率這個參數其實更重要。

USB Type-C-定比Micro USB好嗎
很多品牌的移動電源都會同時提供USB Type-C和Micro USB兩種接口的型號,前者的售價更高。實際上,如果這款產品不支持PD協議充電(必須使用Type-C),這種接口最大的意義就是和新款手機相同,以后長途出門帶一根USB Type-C線就能給手機和移動電源充電。如果你覺得多帶一根線不麻煩,其實Micro USB接口版本更超值。
金屬材質比塑料更好嗎
移動電源的材質有金屬、塑料、布藝等等,相對而言金屬材質看起來更高檔,對內部電芯的保護更好,還有利于散熱。因此,在價格相近時,金屬材質的移動電源的確更值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