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
①下壓式風扇的風路
我們以立置機箱為例,CPU風扇的方向選擇主要是兩個,即向上和向后。由于機箱前部、下部是幾乎所有機箱設計的入風方向,而整體散熱氣流的方向是向上、向后(圖2),所以向前、向下吹風直接與整體風路沖突,顯然并不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②風扇整體風路設計
至于主流的方向選擇,向上是將CPU熱量吹向主板以外,不會增加其他板載配件周邊的溫度,同時也將顯卡周邊的熱空氣吸過來,對顯卡散熱應該會有一定的幫助。不過相應的,在CPU散熱氣流中卷入大量外接熱空氣的話,會影響CPU自身的散熱。
而向后則主要是吸入內存上方的空氣,可以幫助內存散熱。當然,除非使用超高頻內存或進行內存超頻,否則內存周邊的空氣溫度并不會達到很高水平,所以它們一般既不需要輔助散熱,也不會對CPU散熱造成影響。
雖然我們對這些散熱方案有一些理論上的認識,不過其對實際散熱效果有多大影響,還是需要用測試來說明。我們先使用不同的安裝方向,分別用AIDA64測試CPU的滿載穩定溫度,Furmark測得GPU滿載的穩定溫度;然后同時開啟兩個軟件對GPU和CPU施壓(圖3),最終測得CPU和GPU的同時滿載穩定溫度。
③通過軟件測試CPU和GPU滿載運行的溫度
從測得溫度看,CPU風扇向后吹風時,自身仍然受到了GPU滿載時的“熱浪”襲擊,估計有一部分顯卡吹出的熱空氣進入了CPU散熱氣流,造成其溫度比GPU空閑的時候高出許多。當然,顯卡也同樣受到了旁邊CPU滿載時發熱的影響,溫度略有提升。
把CPU散熱器設置為向上吹的時候:確實能更快地把顯卡周圍的熱空氣排走,明顯提升了GPU的散熱效果,不過對CPU的散熱能力犧牲有點大。顯卡滿載運行時散熱氣流的溫度很高,CPU風扇將其大量吸入后,大大影響了CPU自身的散熱,使溫度達到100°C,造成了CPU降頻運行。
那么,在常規位置增加一個排風式機箱風扇又會有什么效果呢?我們將風扇位置分別與CPU風扇方向進行了不同方式的配對:獲得的效果如下表。
從效果看,CPU風扇和機箱風扇吹風方向完全相同的時候散熱效率最佳。其中朝向背部可以讓CPU溫度保持在最低水平(圖4);而全部向上則可以很好地輔助GPU散熱,同時也不會出現CPU過熱的情況。
在實際測試中,我們也發現很靠近顯卡的背部風扇對顯卡散熱能力有直接的幫助,而且效果還相當明顯(圖5)。
至于在實際安裝的時候選擇哪種方式,就要看電腦的實際配置了,可根據CPU和顯卡配置、實際應用來選擇。比如CPU配置較高或進行了超頻,那么CPU風扇向后吹風+背部機箱風扇排風是很好的選擇;而CPU散熱量一般,高配顯卡溫度較高時,CPU風扇向上吹風+頂部機箱風扇排風的配置最好。至于CPU使用了水冷方式,沒有CPU散熱風扇的話,建議配置背部機箱風扇的時候盡量靠近顯卡,這樣無論是否配合CPU風扇,都可以明顯地提升顯卡散熱能力。
當然,如果增加更多的頂部或背部風扇:將內部熱空氣更快速地排出,那么機箱內的整體散熱環境,包括顯卡和CPU的散熱效果,肯定都會更好的(圖6)。不過這樣配置除了需要更多資金外,還必須考慮到機箱的實際承載能力、風扇噪聲水平等因素,因此需要較多的DIY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