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秀的少兒歌曲能培養孩子的情感,對孩子的成長有顯著的影響。少兒歌曲作為兒童歌曲的主要內容,符合兒童的審美趣味。在歌詞特色上,少兒歌曲節奏明快上口,結構簡潔,描寫生動,音樂形象有趣。本文介紹了我國少兒歌曲上百年的發展沿革,以及每一個時期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針對目前少兒歌曲匱乏,流行歌曲充斥兒童生活的現象,對少兒歌曲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少兒歌曲;發展特點;轉變趨勢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優秀的少兒歌曲能培養孩子的情感,對孩子的成長有顯著的影響。中國少兒歌曲發展了已經有100多年,可以回溯到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五四運動”之后創造了更多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兒童歌曲,中國民間音樂被廣泛應用于少兒歌曲中,抗日戰爭時期,少兒歌曲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色彩和歷史使命,新中國建立后,中國的發展為少兒歌曲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土壤,但在“文革”時期,中國的少兒歌曲又一次陷入蕭條階段,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少兒歌曲復活,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中國少兒歌曲百年發展沿革及特點
(一)萌芽時期—學堂樂歌
學堂歌曲涵蓋了科學、民主、女權主義、抵抗外國侵略的愛國主義等內容,題材主題豐富,風格表現出顯著的“洋腔洋調”的特點。二十世紀中國的校園歌曲產生了第一批兒童歌曲,因當時中國少兒歌曲創作領域的落后,中國少兒歌曲更多的是采用中國古典詩歌搭配日歐方面曲調,特別是日式曲調,形式上大多是單一的聲部。校園歌曲是中國少兒歌曲的雛形,其為少兒歌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激發了民族精神。
(二)初步發展—“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進程中反帝反封建的最徹底的愛國運動,這個時期,我國的作曲家堅定地選擇了我們自己的民族音樂作為曲調,矯正了以往少兒歌曲過度使用西方音樂的方式,使之更適合中國的孩童。
(三)進一步發展—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促使中國少兒歌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抗日救亡的背景下,少兒歌曲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強烈的歷史使命,結合抗日救國的思想,此期間少兒歌曲的創作具有一種深刻的革命思想和愛國情懷,反映了時代的特點。這個時期的少兒歌曲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樂觀精神,明亮活潑的音樂特點具有高度的渲染性,起到了為人民敲響警鐘的激勵作用。
(四)繁榮輝煌——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民主和開放的對外政策極大地鼓勵人們,為少兒歌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國的少兒歌曲進入了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少兒歌曲的創作時代性特征更獨特,積極、樂觀和活潑的少兒歌曲深深感染了幾代人,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
這時期的少兒歌曲主要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主題集中、語言簡潔,注重思想內容,兼具知識和興趣,激發和培養孩子的革命理想,在某種程度上培養孩子們高尚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身心健康,歌曲抒情,語言生動,容易理解。
第二個特點是原創歌曲很多。這一時期的歌曲注意中國和西方的集成,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和新穎的寫法。簡單而美麗的旋律,節奏語調清晰,展現了孩子們的獨特活力和孩子氣。旋律很簡單,也容易唱,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和活潑生動的民族風格。
(五)蕭條期——文革時期
“文革”是嚴重扼殺中國音樂藝術家創造力的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隨著獨特的“文革”歌曲的出現,優秀的少兒歌曲多次遭到禁止。
(六)又一春——改革開放
1976年,國家重新建立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隨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經濟建設穩步前行,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時期對我國兒童歌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經濟建設進入正常軌道,音樂媒體快速發展,中外文化交流蓬勃發展,為少兒歌曲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土壤和自由的社會環境,兒童歌曲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二、我國少兒歌曲的轉變趨勢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下,兒童精神營養不良的困境讓人焦慮,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健康的、反映他們生理特點的靈魂音樂,但杰出的創作很難隱藏一個殘酷的現實。1980年以后,優秀兒童歌曲的數量越來越少?,F在我們看到一些孩子唱著不屬于他們的年齡該唱的歌曲,針對目前這種難堪的少兒歌曲發展困境,我們必須要努力,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少兒歌曲。
(一)提高作品質量
我們應該盡力提高團隊的素質及創新能力。兒童歌曲的對象在年齡、性別、智力、個性和文化等方面都不同,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征,包括其生活體驗的深度,了解兒童的實際需要。優秀的兒歌不僅只為孩子們提供簡單的聽覺享受,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理解和感悟生活的過程中得到一些靈感。
(二)貼近兒童心靈
提高作品質量,必須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方向和潮流。孩子偏愛流行音樂,除了流行音樂的魅力之外,最基本的原因是兒童歌曲的質量不高,沒有對孩子形成很強的吸引力。為了解決流行音樂對兒童的影響問題,我們必須從創作中拓展,結合當代兒童的審美特征,創作多元化的兒童歌曲,拓展兒童音樂視野,我們必須堅持兒童歌曲的審美教育和娛樂功能,堅持思想藝術的完美結合。
(三)商品化和精品化的結合
在促進兒童歌曲的商業化發展的同時要保證歌曲的質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兒童歌曲面臨一些問題,逐漸商業化的發展,尋求越來越多的市場,尋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說到兒童歌曲,目前少兒歌曲商業化的形勢不容樂觀,必須正確處理好少兒歌曲的創作質量與商業效應的關系,只有先服務于內容才能被兒童所接受。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少兒歌曲一共經歷了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學堂樂歌階段,這一階段是少兒歌曲的萌芽時期,這個階段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是:學堂音樂是學校啟蒙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它對于促進中國的近現代社會進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階段,“五四運動”時期。這一階段是少兒歌曲的初步發展時期,這個階段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是:充滿了愛國情調與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思想,詞曲上有長足的發展。
第三個階段,抗日戰爭時期。這一階段少兒歌曲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個階段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是:少兒歌曲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樂觀精神,明亮活潑的音樂特點具有高度的渲染性,起到了為人民敲響警鐘的激勵作用。
第四個階段,新中國成立時期。這一階段是少兒歌曲的繁榮輝煌時期,這個階段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是:簡單而美麗的旋律,節奏語調清晰,展現了孩子們的獨特活力和孩子氣,旋律很簡單也容易唱,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和活潑生動的民族風格。
第五個階段,文革時期。這一階段是少兒歌曲的蕭條時期。這個階段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是:市場主流音樂是帶有強烈政治色彩及口號的音樂,優秀的兒歌在此期間沉寂,我國少兒歌曲的創作被迫進入到了一個蕭條狀態。
第六個階段,改革開放時期。這一階段是少兒歌曲的又一個春天。這個階段少兒歌曲的發展特點是:此期間兒童音樂更上一層樓,有如一股清風吹拂大地,輕快活潑的節奏,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思想面貌扣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下,少兒歌曲的創作必須要不斷提高作品的質量,創作內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靈需要,同時,注重音樂商品化和精品化的結合,共同努力,一起創作少兒歌曲發展的輝煌。
參考文獻:
[1]朱小鳳.當代兒歌的隱喻現象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4.
[2]王越.鄭律成兒童歌曲研究[D].延邊大學,2013.
[3]曹原.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國兒童歌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
[4]惠凡.20世紀中國少兒歌曲的時代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9.
[5]楊瑞慶.我和兒童歌曲——直感我國兒童歌曲的創作[J].歌海,2016(5).
[6]陳晉萍.淺談少兒歌曲創作中的藝術風格[J].黃河之聲,2015(6).
[7]楊瑞慶.中國兒童歌曲創作百年回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6(3).
[8]徐兆慶.少兒歌曲主題寫作特點談[J].師范教育,2016(4).
[9]羅曉航.兒童歌曲歷史的展示──介紹《兒童歷史歌曲》[J].人民音樂,2015(2).
[10]陳永連.中國當代少年兒童歌曲的發展及其所引出的思考[J].人民音樂,2016(7).
作者簡介:潘媛媛(1983-),女,漢族,山東東營人,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聲樂表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