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宏
(信陽農林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18 年末,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9.58%,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逐漸出現了諸如收入分配不公、教育醫療不平等、環境污染加劇等社會民生問題[1]。基于此,各地出現不同的新型城鎮化模式來應對這些問題,例如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廣東模式、江蘇模式和浙江模式,從共同性來看,可以總結為:工業向產業園區集中、農地向集約經營集中等,因此,產業集聚是推進城鎮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
傳統的城鎮化主要是依靠過度消耗資源等的模式來推動其發展,而新型城鎮化建設應該依靠創新發展,在轉變發展方式的基礎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現代服務業[2]。而物流產業作為新型復合型服務產業,貫穿于三大產業之中,如何以其規模效應來推動城鎮化發展,進而助力經濟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選取2010-2017 年的相關數據為樣本,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水平與物流產業集聚之間的關系,旨在揭示河南省城鎮化發展的整體態勢以及物流產業集聚對其的影響程度。
目前,關于物流產業集聚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已有學術成果主要有:王欣[3]采用區位熵的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安徽省的相關數據,并建立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發現其具有負效應關系;賀興東[4]認為物流業對城鎮化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付東明[5]通過分析沈陽經濟區物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關系,認為物流集群可以促進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對物流產業與城鎮化的關系研究相對較少,而且研究區域也不盡相同,基于此,本文對河南省2010-2017年的相關數據首先采用復合指標法計算城鎮化水平得分,其次運用區位熵的方法計算物流產業的集聚水平,最后通過回歸分析,根據結果提出對策建議。
本文研究的對象為河南省,2018 年河南省城鎮化率為51.71%,與全國平均水平由2010年相差11.13個百分點縮小到2018年的7.87個百分點。在中部六省中,河南城鎮化率的基數雖然較低,但近年來的增長速度較快,與相關省份的差距迅速縮小。而2018年河南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3.09 萬億元,增長9.0%,高于全國2.6%。這為探討新型城鎮化水平與物流產業集聚的關系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研究案例。
2.2.1 區位熵。區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基于此,本文采用區位熵測算河南省物流產業的集聚度,計算公式如下[6]:

式(1)中:LQij為i 區域j 行業某一年的區位熵指數;Lij表示i區域j產業的就業人數或產值;Li表示i區域所有行業的總就業人數或者總產值;Lj為高層次區域該產業的總產值或者總就業人數;L為高層次區域的所有行業的總就業人數。基于數據的簡便易得性,本文僅以就業人口數計算指標。
一般,區位熵值越大,說明某產業在該地區的集聚水平越高,區位熵值大于1,表明j 產業在i 城市相對集中,高于高層次區域平均水平;區位熵小于1,意味著行業i 在地區j 的比重低于高層次區域平均水平;區位熵等于1,意味著行業j 在地區i 的比重與它的全國平均水平相同。
2.2.2 熵值法。熵權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方法。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熵權法根據各指標的變異程度,利用信息熵計算出各指標的熵權,再通過熵權對各指標的權重進行修正,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指標權重。此法相對那些主觀賦值法,精度較高,客觀性更強,能夠更好地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如果某個指標的熵值越小,說明其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綜合評價中該指標起的作用越大,其權重應該越大,一般如下:
若有m 個方案,n 個指標,形成原始數據矩陣A=(aij)mn。

其中aij為第i個方案第j個指標的值。熵值法計算過程如下:
(1)計算第j 個指標下第i 個項目的指標值的比重pij。

(2)計算第j個指標的熵值ej。

其中:

(3)計算第j個指標的信息熵的冗余度dj。

(4)計算第j個指標的熵權wj。

城鎮化方面,本文采用復合指標法來測量河南省2010-2017年城鎮化得分,根據現有文獻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河南省城鎮化現狀,選取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社會城鎮化4個一級指標,其中人口城鎮化包括城鎮化率(%)(X11)、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從業人員的比重(%)(X12);經濟城鎮化包括人均GDP(元)(X21)、非農產業占總產值比重(%)(X22);土地城鎮化包括城市建成區面積(km2)(X3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X32);社會城鎮化包括城鎮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1)、城市燃氣普及率(%)(X42)、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X43)、城鎮常住人口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X44)、城鎮登記失業率(%)(X45)、公共交通標準運營車輛(標臺)(X46)等共12項二級指標。
物流產業集聚方面,目前,在我國的各級統計年鑒里沒有物流業這一統計數據,行業慣例是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指標作為物流業數據的替代品。所以本文以交通運輸、倉儲與郵政業就業人數反映物流產業的集聚水平。
本文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2010-2017 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通過熵值法測算上述各指標的權重,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指標權重匯總表
通過復合指標法測算2010-2017 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得分,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2010-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得分匯總表
通過表2 可以發現2010-2017 年間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得分呈連續上升趨勢,這充分說明近些年來河南省新型城鎮化道路發展勢頭良好。從2010年的0.095 8上升到2017年的0.157 7,上升幅度為64.6%,結合表1和表2,可以發現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社會城鎮化這些因素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貢獻度較大。
運用式(1)計算得到了2010-2017年河南省物流業的區位熵,具體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物流產業還沒有形成集聚趨勢,集聚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分析,可以將2010-2017年間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度分為三個趨勢,即先下降再增長最后下降的趨勢,最低點為2011年的0.78,最高點為2013年的0.86,整體平穩,由此表明,近年來河南省物流產業的從業人員發展較為均衡,從整體上來看,數值都偏小,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為了更好地分析新型城鎮化水平和物流產業集聚的關系,本文以2010-2017年河南省城鎮化水平為因變量,物流產業集聚度為自變量,運用SPSS19.0軟件對其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回歸結果分析
從模型結果來看,Sig為0.039,小于0.05,結果通過系數顯著性檢驗,R2為0.604,大于0.5,擬合效果較好,進一步分析可知物流產業集聚水平與新型城鎮化水平呈正相關。這和已有的文獻觀點相符,物流產業的集聚促進城鎮化的進程。
本文首先分析了2010-2017 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水平,其次分析了物流產業的集聚水平,最后通過回歸分析,實證分析了新型城鎮化與物流產業集聚之間的關系,得出以下結論:在2010-2017 年間,河南省物流產業發展處于較均衡的狀態,呈現一定的集聚態勢,期間,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水平呈穩健增長趨勢,通過實證分析,發現物流產業集聚水平與新型城鎮化水平呈正促進關系。
為進一步優化河南省物流產業發展格局,縮小競爭差異,促進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各級政府應重視物流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明確發展目標、完善管理體制、優化政策機制、提升服務質量,發揮物流產業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的作用;(2)提高物流產業集聚效應對于城鎮化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7],充分發揮物流集群的規模效應和放大效應,繼續完善物流集群內部的基礎設施、信息網絡等建設水平,達到“筑巢引鳳”的效果,以此來吸引人才,拉動就業需求,進而推動城鎮化進程。(3)要加強各城市城鎮化之間的協調,注重城市之間物流產業的政策差異性,經濟城鎮化以及社會城鎮化因素在新型城鎮化水平的評價權重要明顯高于人口城鎮化和土地城鎮化因素,提升城鎮居民的生活環境水平,充分發揮鄭州、洛陽等區域中心城市和信陽等國家商貿物流節點城市對產業轉型以及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從而提高河南省的城鎮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