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沂水縣農業農村局 賀娜
“母兔好,好一窩;公兔好,好一坡”。種公兔在整個兔群中雖占比很小,但擔負著繁衍后代、優化兔群結構、提高兔產品品質等重要任務,所以必須加強公兔選留培育、供給營養均衡日糧、科學合理安排配種。
1.種公兔的選留。選留種公兔總的要求是:符合本品種特征;頭寬而大;膽子大;體質結實,體格健壯而健康;兩睪丸大而勻稱;精液品質好,受胎率高。一是看遺傳。父代要求體型大,生長速度快(肉兔、獺兔),被毛形狀優秀(毛用兔、皮毛兼用兔、獺兔);母代則應該是母性好,產仔性能高,泌乳能力強。二是看睪丸。選留睪丸大而左右勻稱的公兔作種用,可以提高精液數量和精液品質,從而提高種公兔的配種能力,并進而提高母兔的受精率和產仔數。三是看性欲。要求種公兔膽子大,性欲強。四是選擇強度。種用公兔的選擇強度一般在10%以內,即100只公兔最多選留10只預留作種用。在幼兔階段,選留良種母兔3~4胎產的個體發育好、整齊、健康的預留作種用;到了青年兔階段再進行第二次選擇,要求個體大,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生殖器官、乳房發育正常;第三次選擇在6月齡體成熟階段,要求完全符合種用標準。
2.后備種公兔的培育。后備種公兔要養在籠子里,要確保籠子安全,特別是籠底板間隙不要過窄過寬,以12毫米最好,籠底板用光滑的竹木制成,表面光滑,不留釘子頭、鐵絲頭等尖銳物,以防刺傷公兔外生殖器,并時刻注意關閉籠門。要給后備種公兔留有足夠的籠位,實行單籠飼養,每天運動不少于2小時。
后備種公兔到了70日齡前后,就要安排種公兔和待配母兔接觸,以激發公兔性欲,根據不同品種性成熟日齡安排適時配種。毛用種公兔要適當縮短養毛期,以免影響射精量和精液品質,從而影響配種質量。平時要注重對后備種公兔的日常健康巡查,經常留意公兔生殖器健康狀況,如發現梅毒、疥癬、外生殖器炎癥等疾病,應及時隔離治療。
1. 后備期營養供應。低營養濃度日糧,把后備種公兔喂成“草腹兔”;高營養濃度日糧,把后備種公兔喂成“肥胖兔”,都會影響以后的配種和種公兔的利用年限。到了配種前期,日糧中蛋白水平保持14%~16%左右,尤其注意日糧中要搭配適量的胡蘿卜、大麥芽等優質青綠飼料,補充鈣、磷、鋅、碘、硒等礦物質飼料,以自由采食為主,適當控制食量(限飼),防止貪吃肥胖。一般每天混合精飼料或顆粒料供給量不應超過50克;自由采食顆粒料時,每只后備種公兔每天不超過150克,同時保持每天食槽中有料時間不超過5小時,其余時間只給飲水不供飼料。
2. 配種期營養供應。種公兔配種期需要消耗大量營養,其營養需求以保持中等能量、較高蛋白(17%~18%)、足夠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平為好,飼喂方法上仍要堅持適當限飼。日糧能量水平以10.46兆焦/千克為好,蛋白質供應既要注重數量,也要重視品質,適宜的蛋白質水平為17%~18%,并添加適當比例的動物性飼料原料。維生素、礦物質是影響種公兔精液品質的重要因素,配種期種公兔的日糧中要補充添加,尤其是維生素A等這些更易受高溫和光照影響而被破壞的元素,更要適當多添加,生產中還要多補充胡蘿卜、大麥芽等富含維生素的飼料。
1.控制體重。種公兔體重控制應采取限飼的方法,前促后控、后備期開始、配種期堅持。在后備期,以自由采食為主,適當限飼,配種期堅持限飼。一般在種公兔3月齡之前,以促進采食為主,4月齡以后以限飼為主。種公兔的限飼只能是限制食量,不可限制飼料質量,切不可為了限制營養供給而喂給容積大、水分多、難消化、不適口的飼料,以把種公兔喂成體形圓筒狀、腿部稍長、腹部離地面較高、體況不肥不瘦為最終目的。
2.改善環境。兔子喜歡獨居,雖能合群但常打斗,尤其是公兔。所以,種公兔要單籠飼養,防止撕咬、打斗、偷配、早配。種公兔生活的環境要求清潔干燥,兔舍常清掃,兔籠常刷洗,并經常消毒。家兔適宜生活的環境溫度為18~25℃,高溫高濕的環境,會降低種公兔食欲,性欲減退,精液品質下降;低于5℃的環境同樣也會降低種公兔性欲。因此,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兔場的保溫設施情況,合理安排配種季節與配種時間。
家兔膽小,敏感易受驚,突然的聲響、陌生的人和動物,都會讓其驚恐不安,并影響周圍兔群。因此,飼養管理工作中,動作要輕穩,不要經常更換衣物;不讓陌生人、動物進入兔舍;公、母兔籠舍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異性刺激影響休息和采食,給種公兔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3.適當運動 。在休息好的基礎上,適當安排種公兔運動,能強身健體,激發性機能,從而產生強烈的交配欲。要保持每天戶外運動1~2小時,并同時接受日光浴,增強體質。
4.預防疾病。做好兔場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兔場選址、兔舍建筑、籠舍建造、環境控制、疫病免疫等,都要細致周到。對嚴重影響種公兔種用價值的疾病,尤其是生殖器官疾病,要及時診治。
1.把握初配時間。一般認為,種公兔6~7月齡、體重達到本品種成年體重80%以上即可進行初配,利用年限2.5~3年;以后隨年齡增長,性欲、交配能力、精液數量、精液品質會逐年下降而失去種用價值,應及時進行淘汰更新。
2.掌握配種頻率。初配公兔隔日配種,也就是交配1次,休息1天;青年公兔1次/天,連續配種2~3天休息1天;成年公兔可以1次/天,連續配種1周休息1天,或者2次/天,中間間隔4小時以上,連續配種2~3天休息1天。長期不參加配種的種公兔,重新開始配種時,先進行2~3次無效配種,再正常使用。生產上,建議采用雙重配種和重復配種,即用兩只種公兔先后和同一母兔交配、用同一只種公兔連續交配2次,但種兔生產可施行重復配種但不宜采用雙重配種,以免引起后代血緣不清。
3.作好配種記錄。應該建立健全種兔的系譜資料,根據其父母、同胞、半同胞的成績,做好選種選配工作,嚴禁近親交配、亂交濫配。家兔配種后要做好詳細記錄,記錄配種公兔的耳號、籠號,與配母兔耳號、籠號及配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