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多措并舉構建海洋預報減災體系綜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郭媛媛 鄔海翔
舟山市是我國海島最多的設區市,由于海洋環境復雜多變,舟山市也是海洋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每年風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災害給舟山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
近年來,舟山市一直把海洋防災減災作為海洋管理工作的重頭戲。今年5 月,舟山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強海洋綜合管理工作的意見》,7 大舉措推動海洋“一盤棋”管理,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推進海洋防災減災建設,實施海洋災害應急防御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海洋綜合減災縣和減災社區。到2020 年,舟山市將完成40 個海洋風險隱患區核定、5 個1 級隱患區整治,建成2個海洋綜合減災縣和10 個海洋綜合減災社區。
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8 年,舟山市共遭受臺風影響50 余次,因臺風風暴潮造成的災害損失約80億元。其中,2015 年臺風“燦鴻”登陸舟山朱家尖,全市受災人口44.5283 萬,直接經濟損失34.7 億元。2017 年,舟山市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097 萬元,主要由風暴潮與災害性海浪引發。舟山市的海洋災害還有赤潮、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蝕等。

面對嚴重的海洋災害,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勢在必行。近年來,舟山市全面貫徹實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浙江省海洋災害防御能力提升“十三五”規劃》,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聚焦重點、補齊短板,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按照浙江省海洋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要求,舟山市主動完善海洋災害應急管理機制,推動海洋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建設,加強海洋災害預警預報業務管理,目前已基本建成市、縣兩級海洋防災減災應急指揮體系,2020 年將建立試點社區的海洋防災減災應急指揮體系。
此外,舟山市已建立市級海洋災害應急指揮平臺,對接浙江省海洋災害應急指揮平臺,實現了海洋災害應對預警和指揮可視化。各涉海行業或部門根據政府賦予的職能和本行業工作特點,加強了防災減災組織機構和各類信息平臺建設。海洋、環保、氣象、水利等技術支撐單位已基本建成了市、縣(區)兩級監測、觀測、防災減災服務機構。
從2011 年開始,舟山市相繼出臺了《舟山市防災減災行動方案》《舟山市海洋災害應急預案》和對應的縣區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等規范性文件,完善了應急預案體系。
經過幾年的發展,舟山市已經初步建成覆蓋市、縣兩級的海洋災害應急管理業務體系,海洋災害應對形勢總體平穩,海洋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為守好“東海門戶”起到了關鍵作用。
隨著舟山市海洋管理工作不斷推進,海洋防災減災體制不斷完善,海洋災害的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逐年下降。
2013 年初,舟山市開始謀劃組建海洋觀測預報體系,經過6年發展,舟山市、縣兩級均已建立海洋預報臺,初步形成以省市海洋預報機構為主、縣級海洋觀測站為輔的海洋災害預警業務體系。
近年來,全市風暴潮、海浪等主要海洋災害預報準確率均保持在80%左右。
舟山市還開展了大規模的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在舟山海域設置了海洋水文氣象測點和水質、生態、沉積物監測站位,進行海洋環境基礎監測及觀測,目前已建成9 個長期固定海洋觀測站、15 個簡易氣象站、8 個簡易潮位站、19 艘志愿觀測船、2 個X 波段雷達站、2 個高頻地波雷達站、6 個淺海波浪浮標觀測點、4 個生態浮標、2 個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觀測站、1 個海嘯地震觀測臺和1 個海況視頻監控點。
目前,舟山市已初步形成海洋精細化監測、觀測體系,原國家站點觀測數據被納入國家海洋觀測網,省市投入建設站點觀測數據被納入省級海洋觀測數據與信息交換平臺,且正在探索形成海洋、氣象、水利、海事、環保等部門信息共享的海洋災害觀測網絡。
為了有效提升海洋災害風險預警能力,舟山市重新開展了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完成了全市防潮警戒潮位岸段核定,實現了每個縣級行政區域至少有一套警戒潮位值的標準,為風暴潮災害預警預報、沿海工程設施建設和應急決策指揮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2018 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智慧海洋”工程建設方案》,舟山群島示范工程作為27 個重大建設項目之一被列入方案。
舟山市以政府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海洋建設為契機,充分利用數值預報、云平臺、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提高海洋預警服務系統化、精準化、信息化水平,提升風暴潮、海浪等海洋災害預警報準確率,確保實現“海洋觀測信息傳輸率達到95%以上,風暴潮預警報準確率達到78%以上,海浪預警報準確率達到88%以上”的目標。
為做好海洋災害防御工作,舟山市組織實施了標準漁港、“強塘”工程等工程性基礎設施建設,有效降低了海洋災害的影響。目前,該市已基本形成了以4 個國家級中心漁港為龍頭,10 余個一、二級中心漁港為骨干,20 多個三級漁港和天然避風岙口為補充的漁港網絡體系,共有海塘442 公里,配套閘門718 座,其中50 年一遇的標準海塘106 條。防御海洋災害的工程性措施全面提高,極大地提升了沿海海塘、漁港等基礎設施的海洋災害防御能力。
岸線整治修復工作也為海洋防災減災帶來了良好的契機。近年來,舟山市全力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三年行動,建設水平居于全國前列,到2020 年預計該市完成海岸線整治修復92.20 公里,將切實提高沿海基礎設施的防風御潮能力。
此外,舟山市還大力實施海洋災害隱患整治、海洋風暴潮災害重點防御區劃定和管理、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示范區創建等三大行動,到2020 年將全面完成全市40 處海洋災害隱患核查與整治,確保海洋災害隱患應治則治;在舟山市普陀區建立沿海風暴潮重點防御區,構建災害重點防御區管理體系,形成以縣(市、區)為單元的災害風險管控機制;建成10 個海洋綜合減災社區,全面提升沿海綜合減災能力。
接下來,舟山市將著力開展全市海洋立體觀測網站位布局優化、升級改造和近岸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項目觀測站點建設,完善全市立體海洋觀測網,全面提升海洋觀測能力,推進防災工程建設,筑牢保護屏障。
增強公眾海洋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舉措。每年“5 · 12 防災減災日”,舟山市都會以漁港、碼頭等一線漁業生產場所為宣傳點,采取設立咨詢點、懸掛橫幅、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冊和傳單等多種方式,向市民群眾、漁民和外地游客普及海洋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在每年6 月8 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前后,舟山市還要開展一系列海洋防災減災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市民的海洋災害防御意識。
此外,舟山市還通過電視媒體、網絡、短信和傳真等多渠道發布各類預報服務信息,把海洋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及時發送給居民和相關部門,為沿海居民有效抵御海洋災害提供重要保障,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