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次起義雖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但仍然使用的是國民黨的旗幟。
8月中旬,毛澤東回長沙搞調研時,親眼目睹長沙的國民黨軍隊已經站在了反革命的立場上,他們瘋狂鎮壓工農革命,殘忍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通過深入調研,毛澤東發現人民群眾對國民黨的看法有了根本改變,認為秋收起義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于是,他以湖南省委的名義寫信給中央,提出不能再打“國民黨左派的旗子”“國民黨的旗子已成為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設計制作軍旗的工作定在江西九江修水縣進行。一天夜晚,修水縣城的一家商會會館里,燈一夜未熄。一張寬大的八仙桌旁,何長工、陳樹華、楊立三等人正在為設計工農革命軍軍旗展開熱烈的討論。何長工認為,中國工農革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通過武裝斗爭,使革命的星火燃遍全國,軍旗里要有鐮刀、斧頭和五角星,他建議模仿蘇聯紅軍軍旗的大概樣式設計軍旗。何長工的設計理念得到了楊立三、陳樹華的一致贊同。
第二天一早,他們將設計方案拿到裁縫店縫制,制作出樣旗。旗底為紅色,象征革命事業;旗幟中央縫著一個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是鐮刀和斧頭圖案,代表工農;靠旗桿處鑲有一條10厘米寬的白色布條,上面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番號。整面旗幟的寓意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
一面莊重、神圣、鮮艷,凝聚工農革命意義的軍旗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