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明武 王志軍
力矩是冷軋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參數之一。了解力矩各參數的影響規律,并準確預報冷軋的電機力矩,對制定合理的軋制規程,保障設備安全并充分發揮設備能力有積極的意義[1,2]。穩定軋制運行過程中,力矩由有效力矩(軋制力矩)和非有效力矩(損失力矩)構成。有效力矩計算方案比較成熟和準確[3],非有效力矩在現場中基本被忽略,一般估計為有效力矩或者額定力矩的一定比例[4]。在實際生產中,工藝參數如軋制速度、軋制力等發生變化,非有效力矩其實也是有一定變化規律的,因此這種假設嚴重限制了力矩模型的準確性[2]。
為此,本文建立了一種基于現場數據的損失力矩計算模型,克服了損失力矩精度無法保證的缺點。基于此方案的力矩模型在江西某冷軋線的實測數據中得到了驗證。
冷軋過程主電機力矩由以下五部分構成[4]:
且損失力矩構成如下:
式中:Mm為主電機力矩;M為軋制力矩,用于使軋件發生塑性變形所需的力矩;i表示傳動效率;Mf1為克服軋制時發生的軋輥軸承附加摩擦力矩;Mf2為克服軋制時發生的傳動機構附加摩擦力矩;Mk為空轉力矩,即克服空轉時的摩擦力矩;Md為動力矩,即在軋制加減速階段克服慣性力額外所需的力矩;ML為損失力矩,為軋輥軸承及傳動機構的附加摩擦力矩與空轉力矩之和,它表示非有效力矩。
以二輥軋機(4個軸承)為例,軋輥軸承附加力矩為:
式中:P為作用在軸承上的負荷,即軋制力;d1表示軋輥輥頸的直徑;μ1表示軋輥軸承的摩擦系數。
傳動機構摩擦力矩為:
式中:η1表示傳動機構的效率;
空轉力矩計算比較復雜,一般范圍在電機額定轉矩的3%~6%。
由理論模型可知,損失力矩各分項計算參數有一些不明確的地方,包括摩擦系數,傳動機構效率等。因此無法保證現場力矩計算的精度。
在某冷軋廠可逆軋機上進行熱輥實驗,方案見表1。
表1 損失力矩實驗方案
在軋輥標定完成后,首先進行10分鐘基礎熱輥操作,如階段1所示,保持軋輥線速度為60m/min,軋制力為300ton。階段2到24每個階段歷時25s,軋輥線速度和軋制力如表1所示,其中保證穩定運行達到20s,過渡控制在5s以內。整個實驗流程共約20分鐘。實驗過程軋制力變化范圍是300ton到800ton,軋制力速度變化范圍是60m/min到500m/min。
通過計算機采集軋制力,軋輥線速度,力矩。采集周期為1s。當最近連續15組數據的最大速度與最小速度之差在2m/min以內,且最大軋制力與最小軋制力之差在20ton以內,然后把這15組的速度,軋制力,力矩各取平均值,保存到數據庫中。
這種方案能保證各個階段正好采集到一組最合適的數據。
廣義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由Hastie和Tibshirani在加性模型基礎上發展而來,其主要特征在于引入了一個“連接函數”,它與協變量之間建立了關系[5]。
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式中,g(·)為連接函數;a為截距;μ為因變量Y的條件期望;X為自變量;f(·)為單變量函數,且必須是光滑函數;p為自變量個數。
可知,因變量的期望關于自變量是可加的,也就是說它是由各自變量單獨相關的光滑函數線性組合而成。顯然,廣義加性模型易于解釋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關系,其結構簡單,且能有效處理理論上并不完善的一些規律函數,因此在各學科均得到一定的應用[5]。
由損失力矩理論模型可知,針對具體的某個軋機,損失力矩主要與軋制力和轉速相關,采用廣義加性模型表示,可知截距為0,且數學表達式如下:
約束條件是:
式中:f1表示轉速單變量函數;f2表示軋制力單變量函數;ω是轉速,與軋輥線速度和輥徑相關;P表示軋制力;
經過探索,具體構建的單變量函數分別如下:
約束條件為:
約束條件為:
式中:b0、b1、b2、b3、b4為模型系數。
另外在現場應用較為廣泛的日立模型[6]如下,作為對照模型1:
式中:gL0、gL1、gL2、gL3、gL4為模型系數。
基于文獻[2]的功率損失模型,其對應的損失力矩模型為對照模型2:
式中:c0、c1、c2為模型系數。
針對本文建立的數學模型、對照模型1、對照模型2進行擬合,擬合方案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7](見表2)。
表2 各模型系數的擬合結果
上表可知,對照模型2的建立可能存在不合理之處,在未嚴格限制參數范圍的條件下,擬合過程無法收斂。本文模型和對照模型1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擬合結果。且本文建立的模型可決系數更好。
以工作輥直徑為280mm為例,根據本文模型與對照模型1的損失力矩和速度、軋制力關系見圖1所示。
圖1 兩種模型方案的損失力矩
上圖分析可知:本文建立的模型損失力矩對軋制力和速度都是單調遞增,符合現場實際。對照模型1在熱輥測試的數據范圍內(主要是速度60m/min-500m/min)規律與本文建立的模型一致。但是離開測試數據范圍,其預報明顯不符合實際,說明對照模型1的外延性很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對照模型1速度對損失力矩的影響關系是個簡單的多次曲線,計算過程中,在速度較大的時候,速度對損失力矩分項值變為負數,為此非常不符合實際工況。本文的模型基于廣義加性模型建模,探索出的一套損失力矩模型除了計算精度很高以外,還具備優秀的外延性。
1)建立了一種基于廣義加性模型的損失力矩影響模型。
2)模型分析可知損失力矩與軋制速度和軋制力相關,且軋制速度對損失力矩影響較大。
3)開發的損失力矩模型應用于江西某冷軋機組中,通過具體算例驗證其具備較高的精度,計算偏差在5%以內,滿足在線控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