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相龍 吳薇 趙鵬博 韋成才 袁帥 李司童 毛凱倫 牛改利 張立新



摘要:為尋求廢棄煙梗資源化利用新途徑,開發煙梗和牛糞混合堆肥生產有機肥技術,采用煙梗和牛糞為原材料進行好氧堆肥發酵試驗,設置3個碳氮比梯度(25 ∶1、22 ∶1、19 ∶1),研究其對堆肥發酵溫度、含水率、pH值、種子發芽指數(germination index,簡稱GI)等理化指標和堆肥產品肥效指標的影響,探索煙梗與牛糞高溫堆肥最適C/N。結果表明,適宜的煙梗與牛糞混合比例堆肥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和提高產品礦質養分含量,碳氮比為22 ∶1時,堆肥產品的種子發芽指數最高達121.3%,全氮、全磷、全鉀等營養元素含量較其他處理高,堆肥綜合效果最好。
關鍵詞:堆肥;牛糞;煙梗;碳氮比有機肥;發酵
中圖分類號: X71;S141.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6-0303-05
收稿日期:2018-04-25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編號:201303104);秦巴煙田土壤保育及化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編號:SXYC-2016-KJ-02);秦巴煙葉品質與香氣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編號:JS-FW-2016-001)。
作者簡介:韓相龍(1995—),男,河南扶溝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
通信作者:張立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植物營養和資源利用研究。
我國畜禽糞便資源豐富,而對其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尚未普及,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現象嚴重[1]。畜禽糞便相比無機化肥來說富含有機質和有益微生物,經發酵制作的生物有機肥營養豐富,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狀況,提高土壤肥力,進而提高農作物品質[2-3]。我國是卷煙生產消費大國,煙梗是卷煙生產中產生的副產物,約占煙葉總質量20%~30%,每年產生的煙梗肥料高達數十萬t,如果不能合理利用,不僅浪費倉儲資源,而且污染環境[3-4]。前人對煙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行了大量研究,付兵等利用煙梗熱解氣化生產生物炭[5];肖春菊等采用介質溶液,將煙梗等煙草廢棄物制成煙草薄片,提高煙草廢棄物的重復利用率[6]。但目前煙草廢棄物轉化煙草薄片技術尚處于初級水平,生產工藝水平及產品質量相對較低,廢棄物利用率僅在50%左右[7]。
煙梗與牛糞均含有豐富有機質,且牛糞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煙梗中含有的煙堿對某些病蟲害有防治作用[8]。純煙梗堆肥存在原料孔隙度小、分解速度慢、發酵周期較長等問題,而煙梗牛糞混合堆肥可以提高堆肥物料的孔隙度和縮短堆肥周期[3]。牛糞孔隙度相對較大且富含有益微生物,煙梗與牛糞混合堆肥可有效增大堆肥物料孔隙度、增加微生物數量、加快物料的腐熟和縮短堆肥周期。
碳氮比(C/N)是最常用于評價腐熟度的參數,如何利用不同原料調配合適C/N,加快堆肥腐熟和闡明增效機制,對促進禽畜糞便和煙梗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具有戰略意義[9]。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碳氮比下煙梗與牛糞堆肥的腐解進程,篩選出煙梗與牛糞混合堆肥的最佳碳氮比,為實現煙梗與牛糞高效堆肥和工廠化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6年在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校區溫室中進行。牛糞由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良種奶牛繁育中心提供;煙梗末由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寶雞卷煙廠提供,粒度直徑為0.2~0.5 cm,長0.2~2.0 cm;EM菌劑由河南省恒隆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活菌數 0.5億CFU/g,用量為0.5%。堆肥裝置為筆者所在實驗室自制,有效容積為600 L,供氧裝置固定通氣量為 3.5 L/min。煙梗與牛糞的基本理化性質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T25(碳氮比為25 ∶1)、T22(碳氮比為 22 ∶1)、T19(碳氮比為19 ∶1),根據原料C、N含量將煙梗和牛糞按比例混合均勻,每處理設3個重復,含水率統一調整到60%左右。物料按比例混合時,將EM菌劑均勻噴灑到原料中,然后轉移至發酵裝置中,采用好氧發酵方式,每天通氣12 h,每5 d翻料1次,當溫度穩定在室溫不再變化時視為堆肥終止,最終發酵周期為45 d。試驗處理詳見表2。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方法
于堆肥0、5、10、17、24、31、45 d采用五點法取樣,混勻后分為2份,一份風干粉碎過1 mm篩,用于全碳、全氮、全磷、全鉀及有機質含量的測定,另一份用于含水率、pH值、種子發芽指數的測定。
物料溫度:采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每日分別測量發酵箱中物料上、中、下部的溫度,取平均值,同時記錄環境溫度。含水率:新鮮樣品稱質量后,在溫度為105 ℃條件下烘干至恒質量,則含水率=(鮮質量-干質量)/鮮質量×100%。pH值:采用pH測定儀(OHAUS STARTER 2100)測定[10]。有機質、全碳含量采用灰化法和重鉻酸鉀法測定[11],全氮含量測定采用流動分析儀(德國SEAL公司生產,型號:AA3),全鉀含量測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計(英國Sherwood公司生產,型號:M410);全磷含量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10]。種子發芽指數(germination index,簡稱GI)采用Sharpley等的方法測定[12]稱取堆肥樣品3 g按照1 g ∶10 mL加入蒸餾水中,離心后取5 mL上清液加入底部覆濾紙的玻璃培養皿中,取10粒青菜種子置于其中,擺放整齊,同時以清水作對照,在黑暗培養箱中培養48 h進行種子發芽率及根長測量,則GI=(試驗組種子發芽率×種子根長)/(對照組種子發芽率×種子根長)×100%。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3對試驗數據進行初步整理,SPSS 23.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堆肥過程中物料氣味、顏色變化
由表3可知,T22處理較T19、T25處理出現霉菌較早,惡臭味和氨味消失較快,顏色轉為黑褐色較快,說明碳氮比為22 ∶1可以加快煙梗和牛糞混合堆肥進程,對提升煙梗和牛糞混合發酵的感官品質具有明顯效果。
2.2 堆肥過程中物料溫度和含水率的變化
溫度能直觀反映堆肥過程中微生物活性變化、有機質分解的速度和原料的腐殖化程度[13]。由圖1可知,堆肥物料存在升溫期、高溫期、降溫期、穩定期等4個階段。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和分解代謝,堆體迅速升溫,而隨著有機質的消耗和微生物數量的減少,溫度下降最終趨于環境溫度[14]。T25、T22、T19處理升溫時間都在堆肥3d左右,50 ℃以上高溫存在時間分別為8、16、12 d,60 ℃以上分別存在0、7、5 d。從高溫保持時間來看,T22、T19處理達到了無害化標準,T25處理未達到無害化標準。與T25、T19處理相比,T22處理最高溫度分別高18.4%、5.6%,且高溫(>50 ℃)存在時間最長,共16 d,達到了無害化標準[15],T25處理高溫存在時間最短,最高溫度為58 ℃,說明22 ∶1的碳氮比可以明顯提高堆肥中最高溫度和增加高溫時間,縮短發酵周期。
適宜的含水率是保持微生物最佳活性和物料含氧量的必要條件,對于物料的腐熟具有重要作用[16]。由圖2可知,隨發酵的進行,T22、T19處理含水率變化趨勢表現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而T25處理含水率變化相對平緩,總體趨勢呈先升后下降。堆肥結束時,T25處理含水率較初始值無明顯變化,可能由于T25處理煙梗比例過高,導致微生物較少,對物料分解不徹底。T22、T19處理的含水率分別較初始含水率上升500%、12.07%,這與前人得出的含水率隨堆肥進行逐漸下降的結論[17]不同,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采用的堆肥裝置密封性較強,能有效減少水分蒸發,進而導致整體含水率小幅升高。
2.3 堆肥過程中物料pH值的變化
由圖3可知,不同處理堆肥過程pH值均呈先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趨勢。至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的pH值分別為8.49、8.68、8.34,比初始pH值分別升高34.44%、3004%、19.74%,各處理pH值均符合腐熟堆肥pH值在 8.0~9.0的標準。
2.4 堆肥過程中物料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變化
2.4.1 全碳含量變化
碳素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碳源,全碳含量的變化能反映堆肥進程,可作為堆肥腐熟度的指標[18-19]。由圖4可知,3個處理的全碳含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T22處理下降速率較快,表明T22處理微生物代謝較旺盛,物料腐解較快。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的全碳含量分別較初始值下降11.3、17.8、11.8百分點,其中T22處理下降幅度最高,腐解程度最高。
2.4.2 全氮含量變化
研究表明,隨著發酵的進行,氮素會被微生物利用而減少,堆肥后期有機質大量分解轉化為CO2,NH3揮發損失相對較小,因此,堆肥全氮含量呈上升趨勢[17]。由圖5可知,各處理全氮含量均總體呈先迅速上升后緩慢上升趨勢。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的全氮含量分別上升0.41、1.34、1.57百分點,說明T19、T22處理對堆肥固氮作用較T25好。
2.5 堆肥過程中物料碳氮比變化
碳氮比影響微生物生長代謝,從而影響堆肥進程,因此常被作為堆肥腐熟度的參數[20]。由圖6可知,堆肥過程中由于微生物大量消耗碳源使全碳含量下降,3個處理的C/N均隨發酵的進行而下降。在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的碳氮比分別較初始值下降28.26%、55.83%和52.22%。
2.6 堆肥過程中物料有機質含量變化
由圖7可知,T25、T22、T19處理初始有機質含量差異較大,有機質含量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其中,T22處理有機質含量變化最大,T25、T19處理在整個堆肥階段,有機質含量一直保持平穩下降。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的有機質含量下降幅度分別為13、15、3百分點。
2.7 堆肥過程中物料全磷、全鉀含量變化
2.7.1 全磷含量變化
由圖8可知,3個處理全磷含量的總體變化趨勢為先下降后上升。在整個堆肥階段, T25處理全磷含量表現為先下降后稍有上升,整體呈下降趨勢。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全磷含量分別為0.27%、0.65%、073%,其中T25、T19處理較初始全磷含量分別下降0.07、0.21百分點,T22處理較初始全磷含量上升0.17。堆肥結束時表現為T19、T22處理全磷含量較高,T25處理含量最低。
2.7.2 全鉀含量變化
由圖9可知,煙梗含量較高的T25處理全鉀含量較高,3個處理均總體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其中T22處理表現為升高后下降趨勢。堆肥結束時,T25、T22、T19處理全鉀含量分別上升 0.57、0.26、0.23百分點。 綜合比較,
T25處理上升幅度最大,T22處理次之,T19處理最小。
2.8 堆肥過程中物料種子發芽指數變化
種子發芽指數常作為堆肥產品安全性指標,未腐熟物料的浸提液中含有高濃度NH4+、有機酸以及重金屬等毒性物質,會抑制種子發芽[21]。由圖10可知,在整個堆肥過程中,種子發芽指數均呈上升趨勢,規律表現煙梗含量較高時GI指數較低,而煙梗含量較少時GI差異不顯著。T22、T19處理在堆肥24 d時GI均達到80%左右,而T25處理最高未能達到80%。至堆肥結束時,T22、T19處理種子發芽指數分別達到了121.3%、118.5%,已達到無害化標準。高溫時間(>50 ℃)超過10 d的處理T22和T19腐熟度較高,堆肥基本無毒性,而T25處理未完全腐熟。
3 結論與討論
堆肥是利用大量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快速分解的過程,碳素是微生物的基本能量來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材料,氮素是構成蛋白質、核酸、氨基酸、酶、輔酶的重要成分,因此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與原料的碳氮比密切相關,在堆肥中對于碳氮比的調控至關重要[18,21]。調節碳氮比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無機氮素、菌劑、填充料或調理劑等。鄭丹等在牛糞堆肥中添加尿素等無機氮調節原料C/N,可顯著提高堆肥溫度,增強有機質降解,但同時使堆肥氮素損失加重[22];劉志平等在蘑菇土堆肥中添加3種不同微生物菌劑,顯著影響堆肥中水溶性銨態氮、硝態氮的含量,加速微生物分解利用氮,影響硝態氮和銨態氮之間的轉換,減少氮損失[23];更多的則是通過向堆肥中添加不同調理劑或填充劑來改變堆肥物料C/N,田純焱等在豬糞中分別添加木屑、玉米秸稈和小麥秸稈進行好氧堆肥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填充劑顯著影響物料總氮含量,加快原料腐熟,其中玉米秸稈效果最好[24]。本試驗研究了不同C/N下煙梗和牛糞混合堆肥,結果表明,3個處理C/N均隨發酵的進行而下降,其中,以T22處理降幅最大。堆肥中由于微生物生長繁殖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使總碳含量大幅下降,氮素由于物料中氨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分解而轉為銨態氮和硝態氮,雖然銨態氮有部分轉化為氨氣,硝態氮部分經反硝化細菌分解為N2或N2O揮發,但總氮含量與總碳含量相比損失相對較低,因此C/N呈下降趨勢[9]。以T值[T值=(終點C/N)/(初始C/N)]為腐熟參考指標,堆肥結束時3個處理的T值分別為0.72、0.44、0.48,若以T值<0.6為腐熟標準,則碳氮比25 ∶1處理未達到腐熟標準,以T22處理腐熟度最好[25]。
從其他堆肥指標來看,3個處理堆體溫度均能達到50 ℃以上,T22、T19處理較T25處理升溫快、高溫時間長,呈低碳氮比進入高溫期快的趨勢,這與Huang等的研究結果[26]相同;T22、T19處理發芽指數均達到80%的腐熟標準;從肥效指標來說,各處理全磷含量總體隨發酵的進行表現為先下降后上升趨勢,其中T19、T22處理明顯高于T25處理。堆肥前期物料含有機酸較少,對全磷的溶解能力有限,隨后有機酸含量上升,物料溶磷能力增強,堆肥后期微生物大量死亡,菌體內磷素大量釋放,全磷含量增加[27];全鉀含量總體隨酵的進行呈上升趨勢,各處理中T25全鉀含量上升最多,這可能是由于煙草中含鉀較多,所以含煙梗較多的處理全鉀含量增幅較大。制約有機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含量是有機肥較無機化肥所含營養元素少,但有機肥含有的促進植物生長的腐殖酸和有益根際微生物卻是無機化肥缺少的,如若能解決有機肥中氮、磷、鉀等元素欠缺的問題,將會大大促進有機肥的應用和普及。
適量煙梗和牛糞混合高溫好氧堆肥可以有效資源化利用煙梗廢棄物和奶牛養殖糞污,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本研究比較C/N為19 ∶1、22 ∶1、25 ∶1等3個不同處理的煙梗與牛糞高溫堆肥過程中溫度、含水率、pH值、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鉀含量、全碳含量的變化差異以及堆肥結束時各處理種子發芽指數的差異。結果表明,煙梗和牛糞配比使C/N為 22 ∶1 時堆肥效果最佳。研究結果能夠為煙梗及牛糞的資源化利用、工廠化生產有機肥料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方浩,馬文奇,竇爭霞,等. 中國畜禽糞便產生量估算及環境效應[J]. 中國環境科學,2006,26(5):614-617.
[2]沈德龍,李 俊,姜 昕. 我國生物有機肥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 中國農技推廣,2007,23(9):35-37.
[3]高 明,郭靈燕,席 宇,等. 煙梗生物發酵制造有機肥[J]. 煙草科技,2010(12):57-60,65.
[4]趙高嶺,杜 雷,高 明,等. 程中酶活性的變化[J]. 中國煙草科學,2012,33(1):43-47.
[5]付 兵,楊 兵,朱鵬飛,等. 煙梗熱解氣化制取生物炭方法探索[J].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6,9(10):41-44.
[6]肖春菊,王青海,徐海濤,等. 輥壓法薄片加纖工藝研究[J]. 煙草科技,2001(11):6-7.
[7]李增華. 煙草廢棄物與煙草薄片化學成分比較研究[D]. 開封:河南大學,2015.
[8]胡尚勤. 煙草提取物殺菌作用的研究[J]. 生物技術,2009,19(5):73-75.
[9]劉 超,王若斐,操一凡,等. 不同碳氮比下牛糞高溫堆肥腐熟進程研究[J]. 土壤通報,2017,48(3):662-668.
[10]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1]張 勇,龐學勇,包維楷,等. 土壤有機質及其研究方法綜述[J].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27(5):72-78.
[12]Sharpley A,Daniel T C,Sims J T,et al. 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ly sound soil phosphorus levels[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96,51(2):160-166.
[13]樸 哲,崔宗均,蘇寶林. 高溫堆肥的生物化學變化特征及植物抑制物質的降解規律[J]. 農業環境保護,2001,20(4):206-209.
[14]張亞寧. 堆肥腐熟度快速測定指標和方法的建立[D].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GB 7959—198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7.
[16]吳銀寶,汪植三,廖新俤,等. 豬糞堆肥腐熟指標的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3,22(2):189-193.
[17]胡雨彤,時連輝,劉登民,等. 添加硫酸對牛糞堆肥過程及其養分變化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4,20(3):718-725.
[18]Murwira H K,Kirchmann H,Swift M J. The effect of moisture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cattle manure[J]. Plant and Soil,1990,122(2):197-199.
[19]Chefetz B,Hatcher P G,Hadar Y,et 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compost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6,25(4):776-785.
[20]錢 愷. 牛糞好氧堆肥曝氣特性分析與腐熟度評價方法的研究[D]. 鎮江:江蘇大學,2009.
[21]田 偉. 牛糞高溫堆肥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微生物多樣性以及腐熟度評價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22]鄭 丹,閻 靜,陶光燦,等. 添加無機肥料對高溫堆肥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25(6):1631-1635.
[23]劉志平,王煌平,張 青,等.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農業廢棄物堆肥發酵效果的影響[J]. 福建農業科技,2011(5):87-90,117.
[24]田純焱,袁巧霞,程長菊. 不同調理料好氧堆肥效果的綜合評價[C]//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學術年會,2011.
[25]Morel J L,Colin F,Germon J C,et al.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urity of municipal refuse compost[J]. Composting of Agricultural and Other Wastes,1985.
[26]Huang G F,Wong J W C,Wu Q T,et al. Effect of C/N on composting of pig manure with sawdust[J]. Waste Management,2004,24(8):805-813.
[27]胡清秀,衛智濤,王洪媛. 雙孢蘑菇菌渣堆肥及其肥效的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1,30(9):1902-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