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a一個午后,陽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書上。我一邊整理著雜亂的書籍,一邊隨著每一本書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長著往事。忽然,便從一本書里落下一張字條,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語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進入到我藏書的行列中。
b那張字條已經泛黃,是從大筆記本上撕下的一條,藍色的字跡已經極淡:“老師,我很喜歡聽你講課!”這溫暖的字句,一下子撞開了歲月深處的一扇門。那個時候,我剛剛到一個小鎮的初中當語文老師。第一堂課講得緊張無比,很是有些語無倫次,下課的時候,我簡直羞愧難當,有一種巨大的挫敗感。這個時候,一個女生走到我身邊,把一張字條遞給我。仿佛剎那間春暖花開,心中涌動著感動,還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c上大學時,我在學生會的宣傳部,有一次在布置一個會場時,我往黑板上寫美術體大字。下面有一些學生在自習,會議快開始前,他們紛紛離開,忽然,一個女同學走到我身邊,把一張字條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寫著:“‘誓言的‘誓錯了!快改過來!”我一驚,仔細看黑板上的字,一時又慚愧又感動。
d我剛讀初中的時候,班主任是一個很年輕的男老師,開始的時候,我們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況且他教我們地理,在他的課上,我們常會有一些小動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課,他在前面板書的時候,我便寫了張字條給前面隔了幾排的一個好友:“放學去河邊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幾個人!”趁老師轉身的時候,我拋了過去,好友接過后,便回拋了一個給我:“你再問問別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炮制了多張字條,團成團四處拋飛。
e誰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拋去的那個字團由于用力過猛,竟落在了老師的講臺上。而恰好老師轉過身來,他很好奇地打開字條看了看,卻沒說什么,繼續講課。過了一會兒,他讓我們自行把課文默讀一遍,記住一些數據。正低頭讀著,忽然發現老師走到我身邊,悄悄地把一個字條放在我桌上,上面寫著:“我也去踢球,放學后記得叫上我!”那一瞬間,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師便融入我們之中,他也讓我們明白,一個老師也完全可以不用繃著臉就能讓學生從心里聽從敬服。
f我坐在一堆書中間,沐浴著暖暖的陽光,任思緒飄飛于一張又一張字條的往事之中。曾經在一個幼兒園的墻上,看到許多字條粘貼在上面,都是父母寫給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語。比如說:“寶貝,媽媽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潤著父母濃濃的愛,這家幼兒園把這些字條都精心地收藏著,說等孩子們長大以后,讓他們回來看。我想,當長大的孩子們重回幼兒園,找到父母當年寫給自己的字條,心里該是怎樣的溫暖和感動。
g我的一個朋友被親生父母拋棄,她卻從不悲傷黯然,也從沒有怨恨過拋棄自己的父母,她說她也有親情,她同樣在母親的愛中成長。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張字條,上面已經塑了封,急促的字跡,仿佛臨時匆匆寫就。開始是一串年月日時,估計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幾句話:“媽媽會心痛一生,會愛你一生,你永遠是媽媽最珍貴的寶貝……”

h記得一個高中同學跟我講過,有一次他和家人慪氣,便選擇了離家出走,讓他傷心的是,父母并沒有阻攔他。及至在另一個城市走投無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個口袋里,發現一些錢和一張字條,是母親的筆體:“走夠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幾個字,瞬間消融了心里的堅冰,流淌著暖暖的感動。
i我常常流連于那些讓人難忘的只言片語,那樣的時刻,仿佛時光都走得那么輕緩。那些點點滴滴的暖,匯聚成愛的海洋,無時無刻不在包圍著我們,生命,才會于變遷中而不蒼涼,生活,才會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選自《時文選粹》,有刪改)
1. 請閱讀選文②—⑧段,依據示例按順序填入恰當內容。
— ? ? ? ? ? ?—溫暖地融入— ? ? ? ? ? ?— ? ? ? ? ? ?—溫暖地召喚
2. 分析第②段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3. 選文第c段畫線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結合選文第e段內容,請概括出老師讓“我”敬服的優點,并用自己的話寫出依據。
5. 選文第f段畫線句刪去好不好?為什么?
6. 結合選文,試從內容、結構、主題三個方面分析題目“碎暖”的妙處。
(劉為民 設計)
1.(1)A.溫暖地鼓勵 ? (2) B.溫暖地提醒 ? ?(3)C.溫暖地期望 ?(4)D.溫暖地表白2. “撞開”用力碰開,突出力量之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字條上的字句帶給“我”的震撼。3. 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同學想保護“我”的自尊心,不想讓“我”尷尬的心理,體現了女同學的善解人意、熱心。4. 寬容:容忍“我”上課扔字條、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有教育智慧:①沒有當面批評“我”,保護了“我”的自尊。②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方式融入同學之中。(“有教育智慧”的依據任選其一) ? 5. 不好。畫線句描繪出了“我”坐在書間回憶往事的情景,照應選文開頭,引出下文。6. 內容上:選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結構上:“暖”是線索,貫穿全文。主題上: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