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曹淑芬
用藥期間應注意服藥后的身體反應,若出現可疑癥狀,應盡速就醫并主動告知用藥史,才能避免演變為嚴重藥物過敏。

人們在服藥過后,如果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產生不適、紅腫等癥狀時,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患有藥物過敏。藥物性過敏也叫藥物變態反應,是因用藥(包括口服、注射及局部外用藥)引起的過敏反應。在所有皮膚和粘膜的藥物反應中,以藥疹或藥物性皮炎最為突出,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
任何人或藥物都有可能產生藥物過敏,而且是難以預期的,又因藥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使用后立即至數日內出現,也有部分過敏反應可能延遲至兩三個月才出現。藥物過敏的五大前兆癥狀有:皮膚出現紅疹、搔癢或水皰疹,口腔或黏膜有潰瘍,喉嚨痛,眼睛和嘴唇紅腫、灼熱,發燒。出現以上癥狀應盡快就醫。
可引起蕁麻疹等皮疹的藥物有青霉素、鏈霉素、磺胺藥、阿司匹林、痢特靈、保泰松、巴比妥類藥普魯卡因等。
可引起血管神經性水腫的藥物有青霉素、磺胺藥、阿司匹林、保泰松、土霉素、氯霉素、已烯雌酚、疫苗接種、白喉及破傷風抗毒素等。
可引起剝脫性皮炎的藥物有青霉素、鏈霉素、磺胺藥、保泰松、巴比妥類藥、已烯雌酚等。
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的藥物有表霉素類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土霉素、氯霉素、鏈霉素等。
如果是服藥過后產生藥物過敏,應該按照藥物過敏處理的四大原則去做:
一、盡速回診或就醫。疑似出現用藥過敏癥狀時,應盡速攜帶正在服用的藥品或用藥記錄單回診就醫,切勿擅自自行停藥、換藥,以免造成原有疾病惡化,或藥物過敏狀況加劇。
二、注記過敏藥物。有用藥過敏史的人,可請醫師將過敏藥品名稱注記于“藥物過敏記錄”中,連同醫保卡隨身攜帶,也可請醫師注記于醫保IC卡中。
三、主動告知醫生。若有用藥過敏史的人,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您的過敏藥品,領藥時再請藥師幫忙核對,以避免誤用過敏藥品,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
四、常備搶救藥。有過敏體質的人在用藥前一定要準備好搶救藥,如腎上腺素、尼可剎米、地塞米松、安鈉咖、醫用氧氣等。
總之,生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用藥期間應注意服藥后的身體反應,若出現可疑癥狀,應盡快就醫并主動告知用藥史,才能避免演變為嚴重藥物過敏。對于使用藥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社區衛生服務站或鄰近的藥店向藥師咨詢,讓藥師為您的用藥安全進行專業的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