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棟 胡靜 王全楚
原發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1]。微波消融術(Microwave ablation,MWA)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療效確切等優點,已成為治療HCC的常用方法[2]。但單純行MWA治療,效果有限,本研究采用MWA聯合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治療HCC,觀察其臨床療效。
選取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三中心醫院收治的HCC患者。病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符合HCC診斷標準[3],且經過MRI、CT、超聲、甲胎蛋白檢測等輔助手段確診; (2) 所有患者術前未接受介入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等。(3)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標準A、B級者。排除標準:(1)彌漫型肝癌患者;(2) 存在出血、感染的患者;(3) 存在肝性腦病的患者;(4) 腎功能嚴重損害患者;(5) 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6) 有微波消融和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共納入原發性肝癌患者8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6例,女 16例;年齡32~71歲,平均( 51.7±7.6) 歲;單發病灶32例,多發病灶10例;肝功能分級:A級11例,B 級31例。對照組:男30例,女 12例; 年齡 36~75 歲,平均( 54.4±8.1) 歲;單發病灶29例,多發病灶13例;肝功能分級:A級7例,B 級3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灶類型及肝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及其家屬于治療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采用MWA治療。主要儀器設備:南京億高公司生產的ECO-100 型多功能微波治療儀,飛利浦ClearVue350彩色超聲診斷儀。具體方法:術前常規禁食禁水。在彩超下掃查全肝進行腫瘤定位,確定腫瘤在肝內的位置、形狀、大小、數量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以及是否存在壓迫、轉移等。在消毒、局麻后,選取合適的體位,在超聲引導下根據預設的穿刺路徑進行穿刺進入瘤體,確保微波針發熱點在病灶中央。治療功率及時間根據腫瘤大小及周圍組織情況具體制定,腫瘤直徑小于5 cm者使用單支消融針,功率60~70 W,時間500~700 s;腫瘤直徑大于5 cm者使用兩支消融針,功率60~70 W,時間700~900 s,應確保熱凝范圍超出瘤體邊緣至少1 cm以上。消融結束,對局部穿刺點按壓10 min,再次檢查有無出血、膽瘺等。整個手術過程給予心電圖檢測、吸氧,術后均適當給予保肝、抗感染及對癥治療。觀察組在行MWA后給予給予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貴州柏強制藥有限公司)30 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 靜滴 1次/d,連續使用4周。
術后1個月時,采用改良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mRECIST)對兩組療效進行評價[4]。(1)完全緩解(CR):腫瘤已完全壞死,且腹部CT復查顯示全部病灶動脈期增強顯影消失;(2)部分緩解(PR):僅部分壞死,病灶直徑總和縮小程度×30%;(3)進展(PD):出現新發病灶,或病灶直徑增大幅度×20%;(4)穩定(SD):病灶增大程度未達PD,縮小又未達PR水平??傆行?(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100%。
(1)于術前1周內、術后1個月檢測兩組患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白細胞數(WBC);(2)于術前1周內、術后1個月檢測兩組患者甲胎蛋白(AFP)、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3)觀察兩組患者近期療效。

兩組治療前ALT、AST水平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ALT、AST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WBC升高(P<0.05),且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WBC變化情況(±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兩組治療前AFP、VEGF水平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AFP、VEGF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FP、VEGF變化情況(±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術后1個月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6.2%、5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目前手術切除仍然是治療HCC的主要方法[5],但由于其起病隱匿、進展迅速、惡性程度高,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僅能采用綜合性治療手段以延緩或終止病情進展[6-7]。近年來,MWA治療HCC取得重大進展,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MWA主要通過高頻交變微波使肝組織內離子及分子相互碰撞,高速旋轉,在較短時間內產生超過70℃高溫,促使腫瘤組織凝固,產生不可逆損傷,達到滅活或損毀腫瘤的目的,亦可阻塞腫瘤供應血管,加快其缺血壞死,避免腫瘤浸潤、轉移[8]。有Meta分析研究表明[9],MWA可提高化療藥在機體內的濃度高達3倍以上,還可以提高腫瘤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藥物向腫瘤細胞滲透,增強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進而提高療效。MWA熱效應高,熱場分布均勻,溫度穩定,可完全滅活腫瘤原位,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肝組織的損傷[10]。與其他微創治療手段相比,MWA加熱速度快,組織凝固可靠,且止血徹底,操作更為簡單[11]。Veltri等報道表明[12],MWA用于治療直徑不超過3cm的HCC療效明顯,可達到局部完全消融腫瘤組織,其療效可與外科手術媲美。對于直徑超過5 cm的HCC,可采用多方位、多點組合消融,亦有明顯的療效[13]。AFP作為最常用的HCC標志物,已成為評估患者病情、治療效果及預后的一個獨立因子[14]。HCC是一種新生血管依賴性腫瘤,而VEGF是機體內特異性最高的一種血管生長因子,其可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腫瘤細胞的發展和轉移[6],故監測VEGF亦有重要意義。對照組治療后ALT、AST、AFP、VEGF均明顯下降,提示MWA治療HCC療效顯著。
斑蝥酸鈉維是從斑蝥體內提取的一種單萜烯類的物質[15],藥理研究表明[16],它能進入肝癌細胞的核及核仁,抑制癌細胞內DNA和RNA含量及前體的滲入,作用于癌細胞的核酸代謝,繼而使癌細胞形態及功能發生改變,發生凋亡,殺死癌細胞。據楊尚君等報道[17],斑蝥酸鈉可明顯抑制HepG2細胞S期DNA合成,誘導G2/M期阻滯,干擾細胞有絲分裂,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能產生明顯的抗腫瘤作用。魏素菊等研究表明[18],斑蝥酸鈉通過抑制生成趨化因子白細胞介素-8,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減少腫瘤的轉移和復發。此外,斑蝥酸鈉還有免疫調節的作用,它能刺激巨噬細胞、多核細胞、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提高機體免疫力[19];同時,其可刺激骨髓造血系統,縮短白細胞成熟釋放時間,升高白細胞[20]。觀察組治療后ALT、AST、AFP、VEGF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白細胞有明顯升高,近期療效較好,與以上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MWA聯合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治療HCC可明顯改善肝功能,抑制腫瘤生長,升高白細胞,近期療效顯著。

表3 兩組近期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