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動態分析》研究部

在樓市中,“金九銀十”是每年離不開的話題,因為房子在這段時間往往是一年當中銷售最火熱的時候。然而,據券商中國報道,有知情人士表示,近期不斷有原來炒房的資金進入股市,一些券商營業部最近的證券保證金余額在持續增加,已有營業部出現連續每天增加幾千萬的情況。其實,不僅僅是一些原來的炒房資金,亦有配資公司人士表示,二季度配資盤大幅度下降,但最近出現了明顯升溫的情況。
熱錢和杠杠資金這些風險偏好很高的資金進入股市,看中的顯然是A股當前的投資價值,而眼光一向精準的外資顯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僅9月以來便加倉331.72億元,今年則凈流入達1547.71億元。另外,場內兩融標的擴容后,兩融余額穩步攀升,目前已達到9567.55億元,距離萬億已不遠,較上月末則增加304.08億元。如果加上標普道瓊斯納入A股和富時羅素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約360億被動資金。本月僅外資和兩融資金總計流入就有望達千億。
隨著2019年中報披露落下帷幕,長線資金入場的規模和節奏也隨之顯現,在政策的驅動下,社保基金、養老基金、險資等長線資金入市步伐有望提速。
近日央行降準采取了普遍降準與定向降準相結合的形式,而央行選擇在這個時候降準,確實具有不一般的影響和意義。股市、樓市以及實體經濟無疑會成為央行降準直接或間接影響的領域。
就A股市場來說,在央行正式宣布降準之前已有一定的表現。此前的國常會上已經釋放出央行降準的信號,市場對央行降準已存在一定的預期,所以降準落地不算突發性的利好消息。
每當降準、降息的消息落地之際,投資者第一時間會聯想起房地產市場,房地產中介及銷售的微信朋友圈無一例外寫著“重磅利好”這類動態。但是,從近兩年的政策來看,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處于有增無減的狀態,中央對“房住不炒”的態度非常堅定。7·30政治局會議直接定調“房地產不用做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之后,有關收緊房地產融資的政策不斷出臺,例如嚴控房地產信托規模、縮減開發貸規模以及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對于此次央行降準,除了對沖部分MLF到期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希望引導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若實體經濟得到刺激、營商環境得到實質性回暖,那么對企業盈利能力等方面將會構成實質性積極影響,個股的基本面一旦得到改善,對股市無疑將產生積極影響。
站在炒房資金的角度思考,由于高杠桿(顯然高于一般家庭三倍的杠桿)以及資金成本的因素,如果房價不能上漲達到一定幅度,對于他們而言就是虧損。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流動性以及變現能力的問題。因此,在當前“凍樓”及股市有所回暖的情況下,部分炒房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即合情也合理。
在最近三四年中,報道“炒房資金流入股市”的,筆者印象中應該是頭一次。筆者認為,這可能會是未來兩三年內的一個大趨勢,非常值得重視!
其實不止炒房資金,場外高杠桿配資資金也在近期重新活躍起來,在A股歷史上,每次只要股市稍微漲幾天,網絡上立馬就會有10倍配資的消息出來。
8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提出,要扎實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創造良好條件,構建良好市場生態,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韌性和服務能力,使其真正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這不是高層第一次強調要吸引更多長線資金進入股市,今年上半年,監管部門多次表態,支持各路中長期資金入市,可見國家當前對股市平穩健康發展呵護備至。
據官媒報道,多地職業年金基金已到賬并開始運作,后續或有近千億元可投資權益市場;到今年年底,養老金委托投資到賬規模或新增2000億元至3000億元,若按30%比例進入股市估算,養老金新增入市規模將達600億元至900億元;保險資金正對大市值、高分紅股票進行加倉。
Wind數據顯示,社保基金二季度重倉總市值2083.71億元,出現在56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其中114家公司為新進持股。截至2018年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2.20萬億元,如果按照最低30%投資于A股,那將至少有6600億元規模。目前社保基金持股市值不到2100億元,理論上未來有4000多億元增量資金可投資A股。
職業年金結余去年年底約4900億元,今年5月底近6100億元,且仍處于陜速增長中。業內人士預測,職業年金投資管理人將權益投資比例平均控制在15%左右,職業年金初始運作將有總計近千億元可投資入市。此外,由于職業年金基金繳費是剛性支付,按照這一比例計算,每年可能還會有200億元左右的新增資金繼續進入權益類市場。
Wind數據顯示,二季度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總規模約占A股市值的3.10%,持股市值約1.34萬億,是資本市場上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6.4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90%,其中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為11.70%,若2019年繼續維持上述增速和配置,能夠為市場帶來約1900億元的增量資金。若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每提升一個百分點,資本市場有望迎來1705億元增量資金。若按照上限由30%提升至40%,屆時A股有望迎來萬億元增量。(見表一)
當然,長線資金枕戈待旦,給股市未來的運行提供了重要資金保障,但短期股市的運行顯然還暫時不由它們推動。當前A股很重要的一股資金力量便是外資,外資參與我國股市的途徑,以QFII、RQFII、陸股通為渠道。
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自2002年實施QFII制度、2011年實施RQFII制度以來,來自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家機構投資者通過此渠道投資中國金融市場,在分享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成果的同時,也積極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最新消息顯示,外管局表示,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時,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并取消,下一步將立即著手修訂《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今后,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進行登記即可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便利性將再次大幅提升,中國股票市場也將更好、更廣泛地被國際市場接受。
外管局進一步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不斷采取有力措施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程度。同時,在開放中適應開放,切實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表一:不同增速和權益占比下的增量資金模擬測算(單位:億元)
筆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RQFII無數據),今年二季度末共有293只個股出現QFII的身影,雖然比一季度減少了190只,但持股市值增加了42億元,達1604.56億元,顯示出QFII的持股集中度在顯著提升。
從持股變化來看,今年二季度,QFII在61只個股的持股數量未發生變化,其減持了包括包鋼股份(600010)、工業富聯(601138)、東阿阿膠(000423)、恒瑞醫藥(600276)、深圳機場(000089)、重慶啤酒(600132)等在內的82只個股。同時,QFII還清倉了266只個股,包括中恒集團(600252)、浙江龍盛(600352)等個股。
除此之外,二季度QFII還對中國建筑(601668)、藥明康德(603259)、大族激光(002008)、愛爾眼科(300015)等在內的72只個股進行增持,其中,QFII對三花智控(002050)、瀚藍環境(600323)、中鼎股份(000887)等個股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而對海南橡膠(601118)、藥明康德(603259)分別增持2074.26萬股和2089.95萬股,另外,QFII還對寧波銀行(002142)、招商輪船(601872)和中國建筑分別增持3361.55萬股、4021.28萬股和5706.62萬股。
另外,QFII還新進成為愛迪爾(002740)、天風證券(601 162)、萬華化學(600309)、金發拉比(002762)、英洛華(000795)等在內的78只個股的前十大股東。其中,QFII持有華泰證券(601688)達8.25億股,而在東方財富(300059)和塔牌集團(002233)的持股分別為2951.58萬股和2123.59萬股。(見表二)
另一大外資渠道,即投資者每日都能觀察到其變化的陸股通,二季度末出現在788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比一季度增加20只,持股市值達9921.30億元,今年以來凈流入達1547.71億元。而僅僅9月份以來,截至9月10日,陸股通便凈流入331.72億元。目前,滬股通持有871只個股,而深股通則持有1138只個股,持股總市值分別為4419.68億元、7206.99億元,合計超過1.16萬億元。

表二:QFII 持股占總股比前十只個股
本月,北上資金9月5日凈買入91.82億元,為歷史第五大單日凈買入,而且是北上資金連續第6個交易日凈流入。僅僅在一周之前的8月27日,北上資金剛剛創造了112.71億元的歷史第三大單日凈買入。9月份的第一周,北上資金共買入280億元,這也是北上資金連續第四周凈買入,并且凈買入每周都環比增加。
陸股通今年以來的加倉與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納入A股息息相關。著眼本月,9月7日凌晨4點,標普道瓊斯宣布正式納入A股的公司名單,名單于9月23日正式生效。根據去年公布的名單,共有1241只A股公司入圍該名單。按照25%的納入因子,A股在道瓊斯標普全球基準指數的占比為0.57%,分類為“新興市場”。
根據券商的測算,9月23日,標普道瓊斯納入A股將為滬深股市帶來11億美元的被動增量資金。同日,富時羅素提升A股納入因子也正式生效,將為滬深股市帶來40億美元的被動增量資金。兩者合計共帶來約51億美元的被動增量資金,折算成人民幣約360億元,這對于改善滬深股市的資金面供給局面,無疑是極為有利的。
滬深股市內在的投資價值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北上資金的目光。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著名股指都出現了一波強勁的上漲行情,滬深股指則顯現出了震蕩調整走勢,同期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快增長,這使得滬深股指的內在投資價值更加凸顯。

圖一:近三月各交易日兩市融資凈買入額
短期看,另一股重要的增量資金是兩融,目前規模已達到9567.55億元,距離萬億已不遠,較上月末則增加304.08億元。8月19日至9月10日,兩融擴標已滿3周,這3周里,兩融余額大幅增加近513億元,其中,650只新增個股吸引了超過500億的融資凈買入。(見圖一)
179只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的個股中,有8只個股的融資凈買入額超5億元。其中,正邦科技(002157)和中國長城(000066)兩只個股的融資凈買入額超10億元,中科曙光(603019)、中信建投(601066)、聞泰科技(600745)、兆易創新(603986)、和而泰(002402)、沃森生物(300412)的融資凈買入額超5億元。
另外,也有20只個股的融資凈買入額為負。這是因為還款的人比較多,造成融資凈買入額為負,這說明杠桿資金在退出這些個股,意味著不看好這些個股的后市。(見圖二)

圖二:近三月滬深兩融余額變化
據財富證券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市場短期情緒恢復,倉位仍在歷史平均水平以下。這意味著只要賺錢效應持續,場外資金仍可源源不斷進入股市,若形成良性循環,則股市的“金九銀十”有望到來。
調查顯示,當前投資者綜合倉位水平為64.90%,較上期提高6.10個百分點;持倉五成以上的投資者比例較上期上升3.70個百分點;此外空倉的投資者比例較上期下降2.40個百分點。倉位變化上,擇機加倉的投資者比例達43.30%,較上期提高0.90個百分點;選擇減倉觀望的投資者占比15.40%,較上期下降15.20個百分點,維持倉位不變的投資者占比41.30%,較上期提高14.30個百分點。
有60.60%的投資者預期未來一個月上證綜指趨勢將向上,較上期提高20個百分點;僅3.80%的投資者預期未來一個月大盤趨勢向下,較上期下降14.20個百分點;35.60%的投資者預期區間震蕩,較上一期下降5.9個百分點。當前投資者預期的核心指數區間為2800-3100點。90.40%的投資者認為當前至下一季度自己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將獲得正收益,相比上期上升23.70個百分點、其中預期收益兩成以上的投資者比例下降3.40個百分點;擔憂遭受-30%至-10%的虧損的投資者比例下降11.30個百分點。
市場風格上,看好大盤藍籌和小盤成長的投資者比例分別為35.60%和25%,較上期分別提高3.10個百分點和下降17.30個百分點;認為市場走勢將趨于均衡的投資者比例為39.40%,較上期提高14.20個百分點。主題板塊方面,最受看好的三個板塊是5G概念、國防軍工板塊和芯片國產化概念,分別有22.40%、10.70%、10.10%的投資者看好這三個板塊。顯然,大家對5G概念的關注度提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