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宇
摘 要: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的創新與實踐領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延伸與拓展,并在全球化的趨勢上,在新的坐標體系中,以開放的心態重新審視中國的風景園林設計重要地位。在社會轉型時期,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將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與創新型服務型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要求有機聯系在一起,在職業性、實踐性、創新性的發展過程中,開拓出一條專業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需要地方性創意設計產業人才構建創業型教育課程標準,還需要高校與其他的行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共同打造實踐教學平臺。促使行業、企業、學校三者加入協同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為風景園林行業創新型、服務型、可持續性人才體系建設,提供創新與服務導向,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風景園林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培養體系
一、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背景
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風景園林設計專業要想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那么就需要針對當前的社會背景,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創新性與服務型人才培養體系,并在實踐性、職業性、創新性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發展規律構建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伴隨著社會的轉型、“十三五”計劃的不斷推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開始進入到大家的視野當中。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創新也應該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以勞動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為宗旨,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技能培養指導方向,并在此基礎上,打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適應地方產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在發展型、創新型、復合型的精品共享課程中,提高教學質量。
二、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探索的內容分析
隨著風景園林設計行業大環境的發展,自201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風景園林學與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并列為一級學科以來,該課程設置融合了工程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多元化學科體系,展現了應用型學科的主要導向。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近幾年也在逐步的探索中完成了基本定位。
首先,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風景園林設計專業2018年順利通過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新設本科專業評估,并于2018年順利申請成為授予學士學位的專業,構建了相對完備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辦學過程中大連理工大學結合辦學定位、服務領域,逐步凝練出明確的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初步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風景園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特色。其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產業轉型優化與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確的定位,構建人才培養目標,完成創新型服務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耦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推動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完成策略化的構建與實施,完成科學的規劃項目。
緊接著,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緊緊圍繞以應用型為主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3+1”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應用型研究人才、應用型技術人才、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特征和要求上,展現自身個性化特色,同時將畢業實踐環節及畢業設計(論文)時間延長為1年,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實施平臺。
在堅持“3+1”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積極搭建風景園林專業專家指導平臺,完成定期專家講座,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強化師資力量的實施。引入風景園林專業工程系列特聘教師,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工程實訓基地。
逐漸提升“1+N+M”專業能力,實行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1即一個文憑;N即N 個證書;M即M 個作品(設計)或專業能力競賽(形成成果)。在“畢業證+資格證+設計競賽+設計作品集”的作用下,完成對應的目標支持。
最后完成校內外實踐教育平臺建設。實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使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增強實踐能力和適應性,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
為了徹底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力求高校協同創新的同時,積極推進Workshop(工作坊)的教學模式構建。這個過程就需要各個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改進自身的特色專業。高校也需要與政府有機結合在一起,精確地定位知識、能力、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其中包含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項目導向教學模式、崗位機能嘗試教學模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等。這樣學生在畢業的前一年就可以體會有效的教學、實踐一體的學習模式。
三、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探索特色
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需要結合專業實際,實施創新與服務策略,并有機地將執行技術、設計、科技、管理、教育、政策串聯在一起,最終達到服務學生、老師、學校、行業、企業、產業、政府的主要目的。從創新型服務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來看,高校需要在行業應用、設計、咨詢、服務、研發等內容的方案構建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善建設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最終幫助教師解決復雜的社會服務問題,實現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進一步延伸與構建。還可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搭建網絡平臺,完成科研、設計、研發、咨詢、監督一條龍服務,為高校風景園林企業的建設與實施,提供設計、施工、植物應用,增強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通過打造多角度、多層次的協同育人平臺,構建創新聯盟,實現一系列程序的有效服務,達到協同育人的主要目的。
四、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探索的應用成果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風景園林設計專業針對專業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力求在一些主要的設計專業課程設計中以創新創業課程構思為前提,融入校企合作及Workshop等教學思路到實際教學中,以此來展現課程目標設計分析,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業能力、創新意識、團體意識等,還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整個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在設計課程內容的選取上, 要根據當地綠色產業、園林景觀規劃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行構建,結合本校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實現打造“三型”人才的目的。具體課程安排以提升針對性與適應性、統籌發展、定位教學體系等三個能力模塊為基礎,用大量真實項目作為載體,使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學工作任務高度吻合。豐富課程中的設計類型及方向,實現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規劃、旅游風景區景觀規劃、居住區景觀規劃、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城市公園景觀規劃等方面的設計與實踐,擴展學生對各種類型的風景園林設計的了解與經驗,提高人才的綜合性及實踐性的能力。在課程的內容組織上,將知識、能力、素質融入到每個設計流程中,模擬實際工程項目,按照現實的項目流程,完成學習情景安排。資料儲備在風景園林專業中是非常關鍵及重要的,因此要實現共享資源,運用現代化科技,為師生構建課程共享電子資源庫,定期有步驟有計劃地讓師生共同參閱完善,形成一個良性的積累循環體系,構建有效有意義的資源儲備。
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當地風景園林企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秉承綠色生態的思想,全面推進“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建設。第一,構建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將課堂與實踐單位、課程與生產實踐融為一體,按照崗位職業要求為標準,構建課程體系,以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主導,確立典型模擬工作崗位,由專職教師和以校企合作方式聘請的行業專家共同完成對應的學科教育。讓學生在校內實踐基地內完成實際項目的“教、學、做”,在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滿足了部分學生在校完成畢業實踐需求與訓練的需求。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專業設計競賽等,引導學生參加,為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提供優越的條件。第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需要在應用型人才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擴大風景園林專業校外實踐基地與資金來源,實行與遼寧省及周邊需求量大的生產單位聯合辦學。例如,與非常一景(大連)景觀設計公司、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大連建筑設計研究所有限公司、大連康泰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大連仕成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北京大碼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與非常一景(大連)景觀設計公司共建校企實踐基地是在2018年9月成功申報成功的,遼寧省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還處于完善優化當中。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需求也開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個時候,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就需要模式的創新與教學改革,從多方協同的角度出發,展開分析。定型,加速學科專業觀念轉變。定位,實行學科專業的實質性擴展。定性,以現代化風景園林設計三元為導向,實施專業教育的大調整。隨著“十三五”計劃的不斷推動,高校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制訂新一輪培養方案,建設精品共享課程,整合課程資源系統,接著為各層次各崗位的人提供優質風景園林專業教育資源共享服務,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構建課程建設的探索目標,為相關性產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在協同發展的作用下,促進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歐百鋼,鄭國生,賈黎明.對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建設與發展問題的思考[J].中國園林,2006(2).
[2]王向榮,韓炳越.社會、生態與藝術的融合:紹興市鏡湖景區概念性規劃[J].中國園林,2004(11).
[3]朱建寧,丁珂.法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理念及其啟示[J].中國園林,2004(3).
[4]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與景觀學的教育[J].中國園林,2004(1).
[5]曹偉.為什么建筑無視環境?:I·麥克哈格的生態學思想探討及其啟示[J].規劃師,2002(8).
[6]孫筱祥.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從造園術、造園藝術、風景造園:到風景園林、地球表層規劃[J].中國園林,2002(4).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