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霍玉
摘 要: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繪畫創作中材料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繪畫創作中要準確掌握材料的特點,為繪畫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中西方優秀畫家眾多,如魯本斯、倫勃朗、董希文、冷軍等。對他們的作品進行細致研究,可以看出畫家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也讓我們對材料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在當今社會,出現了一些新興的材料,并且有了新的應用,使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將材料應用在繪畫中。
關鍵詞:油畫;材料;董希文;冷軍;魯本斯;倫勃朗
一、材料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顏料色粉、拼貼材質和其他一些可塑性材料都被稱為了造型材料。油畫的媒介劑包括調色劑、稀釋溶劑和上光保護劑三大類,以及一些輔助媒介劑,運用不同材料進行創作會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在藝術創作當中被廣泛應用的還有綜合材料,并且得到廣泛認可,這使得材料在當代藝術表現中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材料成為了在造型與色彩之后的第三種形式語言,最終使得它在油畫創作中的地位也逐漸地凸顯出來的。
二、油畫材料的特征
油畫顏料具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之分,這些特征都是具有相對性的。在媒介劑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稀釋、透明化、快干性等,這是媒介劑的不同功用,除此之外,當今的油畫創作還引進了一些新的現代化材料:丙烯與廣告色顏料,這兩種顏料中沒有油的成分存在,在“肥”與“瘦”的劃分中,這兩種材料屬于“瘦”的部分。如果需要將它們更好地與油畫材料融合在一起,那便是需要使用坦培拉。坦培拉在西方傳統繪畫中經常被作為媒介劑使用,它的狀態屬于半水半油,是一種水油混合的乳液結合劑,使用坦培拉可以更好解決掉材料融合性的問題。
在我們現如今的時代,現代化學提供了與古典繪畫時期的材料有區別的新材料。化學材料具有更加穩定,不容易被腐蝕等特點,與舊的材料相比,在各方面都非常優越。新材料碳酸氨、工業酒精等的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繪畫效率,增強畫面的表現效果。
三、從西方大師的作品中看材料的應用
(一)魯本斯
魯本斯所在時期的繪畫媒介劑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魯本斯所使用的調色液是質地較為粘稠的液體,并沒有使用松節油來進行繪畫創作,只會在繪畫創作使用松節油來潤畫筆。在對魯本斯作品的顏料進行深入探索時可以發現,其作品顏料呈現與眾不同,猶如奶油凍的質地,又猶如海綿狀或泡沫狀的質地,能夠展現出十分油潤細膩的視覺效果。這種材料在畫面上的應用成為了魯本斯繪畫創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魯本斯通常在創作較小的畫作或在白色畫板上增加一層淺色調,即接近透明的底色,所以筆觸顏色會透露一種有肌理質感的深褐色。在底色干透后再進行繪畫創作。由于添加了膠狀的媒介劑,因此視覺效果會略帶透明。在這種單色的底子上,我們可以看出有很多的變化,它們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魯本斯在表現淺色調的時候通常使用混有白顏料的顏色來表現,這使它們在與透明的褐色陰影部進行對比的時候,多少顯得有些不透明。他在哪里用媒介劑沖淡色調,哪里透明度就增加,他會通過調色板上的純白色來進行表現最大限度的不透明。
(二)倫勃朗
倫勃朗與魯本斯相同,對材料的使用也十分講究。其最常用的顏料是鉛黃,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人物膚色的亮度、閃爍的服裝與飾品、綠色的樹葉與珠寶的亮光均可以看到鉛黃的蹤影。倫勃朗作品《取樣官員》中十分巧妙地運用了透明色與不透明色,作品充分展現了畫家高超的創作技巧,繪畫材料的靈活使用也是功不可沒的。倫勃朗在創作時主要使用淺色的底子,然后會在上面使用略帶赭石顏色的暖色來描繪出具有金色效果的素描感覺。倫勃朗在這種底色層上涂上透明色,產生一種灰色的視覺效果,使得略帶暖色的金色素描效果更加豐富了。在亮部通過對黃色與褐色的多層次使用,在暗部加上對發紅的暖色的使用,使得畫面更加和諧與搭配。顏料的選擇上,倫勃朗使用了由威尼斯松脂、瑪蹄脂和曬稠油制作出來的新研磨的濃顏料,這一類型顏料的主要特點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較快干燥。因此,倫勃朗在創作作品時,為了始終保持畫作明了的顏色,尤其是讓厚重部分的肌理猶如剛畫上去一樣,應用了樹脂光油以及增稠油。
四、從中國油畫家的作品中看材料的應用
(一)董希文
不僅僅國外油畫大師作品對材料有獨到的使用,我國油畫家對材料的巧妙使用也十分具有參考價值。《開國大典》是我國著名油畫作品,也是油畫發展史上的豐碑。這幅油畫作品是由董文希創作完成。他將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突出表現出了宏偉的氣勢。董文希大膽地應用了多元化的藝術處理方式以及不同的筆法來展現出不同類型物體的質感以及特征。如其對柱子的描繪,使用了大紅色的固有色調以及發光油,讓柱子在視覺效果上更加堅挺、更有分量。而在創作地毯時,則將油畫顏料附著在吸油紙上,吸走顏料中的油分,然后再將鋸末與沙子摻入到油畫顏料中來創作地毯,從而使得地毯形成一種毛絨的質感,與柱子形成鮮明對比。他將不同物體的不同質感和整幅畫富麗堂皇的強烈的色彩裝飾風、民族氣派結合了起來,其作品在遠處觀看震撼人心,在近處觀看奧妙無窮。
(二)冷軍
冷軍在繪畫創作中所使用的畫布都是自己制成的,其制作的畫面平整度較高,但并非十分光滑。其在完成畫布制作后會將常用的油畫底料平刷在畫布紙上,而且必須要刷到一定厚度,在進行打磨前需要等油畫底料完全干透。冷軍還會使用水磨砂紙對畫作進行打磨,打磨至畫布的紋路稍微顯露方可。在完成打磨后,需要使用稀釋后的丙烯顏料在畫布上進行反復涂刷。從本質上來看,他的畫法應該屬于直接畫法。我們可以在他繪畫的步驟上看一下他對材料的使用。他在底層處理好之后會采用直接畫法來進行形體的確定,確定一下大的色塊和背景。他在繪畫的過程中使用大筆觸的時候會盡可能多地使用一點三合油。在畫的過程中筆觸不可能控制得薄厚都是一樣的,所以他使用紙將多余的顏料粘掉,之后每畫一次都會重復這個過程,以便消除所留下來的筆觸,重復的次數是根據自己想要的效果來定的。
五、新語境下油畫材料的拓展
臨摹古典油畫作品可以加深我們對作品的了解,但我們在臨摹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其結果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理想,那是因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材料與那個時期的并不相同。古典繪畫是在過去的那個特殊語境下所產生的特殊的東西,但也不能很絕對地說他們是與現代完全隔絕的,古典繪畫到現在依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示,并且帶領我們拓展我們的眼界。我們應當對過去的經典給予尊重,而不是去復制過去的經典,古人提供給我們很多經驗,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上提升高度。在新時代的新繪畫中,也一定有新的訴求、新的需要及一些新的要解決的問題出現。古典時期的材料和技法已經到達了一個不再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改良的地步了,我們需要在不斷實踐和發現問題中探索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提高創作水平。
新觀念的開創一般會伴隨著新技巧的出現。觀念常新,那么技法也就會常新。我們的創作思路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就像科學的發展一樣,從我們所說的天圓地方到認識太陽系,這一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變革和發展,每一個微小的創新觀念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革,在整個歷史發展軌跡中都是不可磨滅的。從現代油畫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確實不能再將古典油畫的繪畫標準來當作規范來進行繪畫了,例如,印象派繪畫如果用古典繪畫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印象派繪畫就著實糟糕透了。正是由于我們新的繪畫觀念的誕生,我們對藝術的范疇重新進行了界定,而材料與技法,自然而然就會隨之變化。
材料的改進的背后是思維方式的改變,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把顏料的某些性質發揮到最大程度。波洛克滴灑法,是他放大了顏料的流動性這一特點。傳統油畫的塑造利用了顏料的堆塑性,現在更多的油畫作品則是對多種顏料的復合性的使用,并運用吸油、透明處理、遮蓋、罩染等等手法最終使畫作符合畫家自己的審美趣味和思考。
從古至今,往往一個新的想法就可以引起一次繪畫上的革命,形成一個派系或者新的繪畫風格。在繪畫的過程中,材料是繪畫的工具,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路,一種新的繪畫語言。畫家的具體繪畫實踐并不是對描繪對象的完全再現,而是期待能夠找到一個恰當的繪畫語言去描繪對象。
在一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繪畫材料的新應用。畫家為了有更加流暢的用筆節奏感,對一些材料的運用進行改良,使其流動性更好,粘稠度比較適中,而且會干的很快。一些畫家會選擇在其中添加松節油、酒精、醇酸樹脂等來作為媒介劑,甚至在有些時候,畫家為了使顏料干的速度更快一些,會使用坦培拉來制作。這與古典繪畫注重塑造是有所不同的。現代顏料中媒介劑的使用也為我們的繪畫創作節省出了時間,這也得益于現代化學的進步。
六、結語
從西方到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我們從不同風格、不同畫家的作品中了解了材料在其中的不同運用方法,也了解了材料運用的成果和多種多樣的可能性。而在以后,新材料以及材料的新應用也勢必會體現在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參考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通過自己的感覺,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正是由于個人材料使用以及繪畫技巧的不重復性,繪畫才能歷久彌新,形成個人的特色,使得每個人的作品都別具一格。
作者單位:
新鄉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