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敏


摘 要:在多元化時代背景下,當代工筆人物畫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通過對工筆人物畫的進一步剖析可以發現,隨著當代藝術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其已經不再停留在表面的造型以及形式方面,在精神以及思想層面,其也越來越遠離傳統。在這種背景下,文章對工筆人物畫的藝術追求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和剖析,希望可以為工筆人物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藝術追求;藝術創作
新時期,時代發展水平提升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審美意識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因此,實際的工筆人物畫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也在積極引入了西方繪畫元素,從而使得人物工筆畫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進程,應該強化對中國畫的重視,正確看待西方繪畫藝術,明確工筆人物畫的藝術追求以及特點,確保可以有效提升工筆人物畫水平。
一、當代工筆人物畫簡述
在我國,工筆人物畫的歷史比較悠久,并且在我國繪畫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早在20世紀80年代,東方和西方文化就在不斷融合以及發展,從而使得工筆人物畫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繁榮。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當代畫家不斷探索和創新,積極對工筆人物畫創作技法進行了優化,同時也有效吸取了西方繪畫的寫實性。在具體的繪畫過程中,合理地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使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表現技法得到有效創新。當前,當代工筆畫家的創作理念以及題材內容等,在西方文化的影響和制約下,都發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1]。
現階段,隨著藝術的蓬勃發展,工筆人物畫的創作更加具有發展空間,很多畫家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西方的繪畫精華進行了吸收,同時對日本畫作的用色進行借鑒,在此前提下,適當進行發展和創新,保證繪畫的表現形式可以變得越來越多樣。綜合而言,我國傳統工筆人物畫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側重對主觀思想的表達,現代工筆人物畫其整體的造型特點更加具有寫實性,并對西方的透視解剖以及光影等進行應用,合理地將傳統的“情境交融”特色等融入到新的語境中。
二、工筆人物畫的藝術追求分析
(一)構圖層面結合了中西觀念
通過對我國傳統繪畫的分析以及研究可以發現,在構圖層面,其比較注重“章法”,比較強調作者對于畫面的主觀處理。并且,傳統繪畫在構圖過程中,比較善于應用留白來對空間進行營造,力求將畫面中的主次以及聚散等關系處理好。而當代的工筆人物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對西方的繪畫語言進行了有效的吸收,使得繪畫作品可以更加滿足現代審美藝術形式[2]。同時,當代工筆人物畫作品對繪畫的虛實處理方面,虛的地方比較淡遠,常常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并且,在繪畫中,還會體現出一絲節奏的韻味,讓整個畫面更加生動。此外,當代工筆人物畫通過有效地對西方繪畫光影以及明暗等進行應用,營造出一個相對寫實的畫面,側重對真實環境的描繪,有效地將表現對象凸顯出來,保證畫面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
(二)更加側重西方寫實造型
傳統工筆人物畫在造型方式上,比較側重應用線造型。而通過對當代工筆人物畫的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可以發現,有的畫作不勾線,有的勾淡線,在實際的填色期間,故意不突出線條,并將其合理地隱藏在色彩中,保證可以將畫面的空間全面體現出來。同時,在傳統的工筆人物畫中,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側重寫意造型,而當代工筆人物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繪畫觀念的影響。比如,在徐悲鴻的畫作中,其將素描有效引入到了中國畫教學體系中,實現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有效結合。此外,寫實性的工筆人物畫在體現東方韻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西方素描的寫實特點進行了研究和吸收,使得繪畫更加具有真實感,更好地迎合了當代人們的審美特點[3]。
(三)對中國畫的裝飾色彩進行了豐富
傳統的工筆人物畫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重彩,另一種為淡彩。并且,對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分析可知,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平面性以及裝飾色彩。當代工筆人物畫有效吸收了西方繪畫色彩原理,對畫面層面具有較強的豐富性,形象也變得更加鮮明,具有自身特色,同時,在畫面方面,比較側重色調與冷暖的對比,保證色彩的關系更加具有豐富性。在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創作中,我國工筆畫家強化了對墨色的應用,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我國作家也逐漸意識到了應用色彩的重要性,有效地對西方色彩體系進行了借鑒,完美地將畫作主體凸顯了出來[4]。
(四)強化了對綜合繪畫技法的應用
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創作在材料方面,比較側重對麻布以及帛等的應用,并將其作為工筆人物畫的載體,采用染以及勾作為工筆畫的主要技法。新形態下,由于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改變,畫家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也相應地對自身理念進行了改變,不再單一地對傳統筆墨材料進行應用,而是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繪畫材料以及技法的改進層面。當代工筆人物畫通過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將傳統畫作作為主要的依據,并且對一些比較特殊的肌理進行應用,有效地對畫面的表現進行強化,使得畫作在筆墨的基礎上進行了很多大膽的改變以及突破。此外,當代工筆人物畫家在具體的繪畫工作中,不僅對大排刷以及噴槍等進行了應用,也運用了拓印等繪畫工具,并且,為了讓畫面變得更加生動,適當地將水彩技法與水墨技法應用在了繪畫作品中,使得畫面具有較為豐富的藝術語言變化[5]。
三、工筆人物畫的創新分析
(一)工筆人物畫題材內容的創新分析
在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創作過程中,仕女以及宗教人物一直是其創作的主要題材,在對畫作進行表達的過程中,其采用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多樣性。而隨著藝術文化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畫壇也不斷創新和改進。尤其是在工筆人物畫題材內容方面,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優化。一方面,出現都市題材。由于時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畫家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內容方面也在積極迎合時代發展,盡可能地滿足人們審美需求,有效地對都市題材作品進行了重構。而針對這種與現實生活比較相近的題材,繪畫的處理更加科學和生動。另一方面,出現少數民族題材。在具體的繪畫過程中,少數民族題材的工筆人物畫中,其人物的衣著顏色具有較強的豐富性,因此,畫家在對畫面進行表達的同時,也會進一步提升作品的整體審美性[6]。
(二)繪畫語言的創新
現階段,工筆人物繪畫除了對題材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之外,在繪畫語言層面,也進行了適當的創新。一方面,線條的創新。在平面空間中,點和線是非常基本的元素。線條更是繪畫作品的精髓。因此,在工筆人物畫藝術的實際發展過程中,針對線條,也進行了適當的創新,當代工筆人物畫家積極地將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有效結合在一起,盡可能擺脫傳統的工筆人物畫中的束縛以及用線規律,從而使得這一藝術得到了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色彩的創新。在實際的工筆人物畫創作階段,作家在完成勾線之后,一般是不會再進行著色了。在以往的傳統繪畫中,作家在著色的基礎上,其在保證線的獨立性基礎上,盡可能地不對取線的位置進行剝奪。通常而言,在一幅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在開始著色之前,應該先繪畫小色稿,并在其基礎上將最終的效果體現出來,然后參照小色稿對作品進行染色。而這也要求畫家對表現對象必須深入了解和明確,科學地進行處理,保證繪畫作品的美觀性。
四、結語
近年來,在時代不斷進步以及發展的新時期下,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工筆人物畫,無論是在題材的選擇方面,還是在語言表達或者審美觀念等層面,都應該將傳統的文化作為主要的依據和基礎,保證工筆人物畫可以形成屬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時,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對工筆人物畫的特點以及藝術追求進行分析,側重對繪畫精神層面的表達,讓工筆人物畫朝著繁榮的方向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媛媛.線條律動中工筆人物畫技法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9):48,50.
[2]陳芝瑾,張海婷.淺析當前形勢下工筆人物畫現代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120-121.
[3]湯小鋒,李玉婷.侗族女性服飾在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探究[J].大眾文藝,2018(4):111-112.
[4]卜維芳.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觀念性表達[J].美與時代(中),2018(2):122-123.
[5]季凡.淺析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的創新藴[J].美術大觀,2017(12):160-161.
[6]王倩.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創新發展[J].藝術科技,2017(7):218-219.
作者單位: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