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人們對于文化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服務,以滿足個性化需要。具體到博物館來說,陳列展品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豐富多彩,加上觀眾的情況不同,我們不能采用同一種講解模式、講解方法為所有的參觀者服務。文章從因景施講、因人施講兩個角度談一談對個性化講解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個性化講解
現如今,文化全球化的發展和繁榮有力地推動了文化旅游行業的迅猛發展。博物館的建設與運營成了國家發展的象征之一。作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博物館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的最為直接的窗口。中國的講解歷史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春官”之職,《周禮》載:“春官之職,掌祖廟之收藏,凡國之玉鎮大寶藏焉。”我國封建社會初期就已經設有專門職位來管理收藏王室寶物的廟祖。而現代意義的文物講解工作最早出現在19世紀初期的美國,據有關資料介紹,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講學之風開始盛行。1906年,波士頓博物館開始增設講解員,在每周二、周四、周六早上為觀眾提供1小時的講解服務,當時的講解員稱為“docent”,意思是臨時教員。自此之后,歐美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開始增設講解員,在當時大多稱為博物館教員。現如今,講解工作已經成了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的實施,參觀人數大幅上漲,博物館教育職能不斷發展,對其講解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的博物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功能多樣性的公共文化機構。
2015年修訂的《博物館條例》中明確博物館、紀念館屬于非營利性組織,主要目的是教育、研究和欣賞。2008年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部免費開放。免費開放政策符合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博物館、紀念館的社會屬性,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1]。免費開放政策實行多年以后,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普及了公眾的歷史以及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觀眾的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導致他們在博物館中需要享受的教育和服務功能存在差異。如何建立個性化的博物館講解服務,讓觀眾能夠獲取全新的觀感體驗,同時滿足差異性的服務需求,進而愛上博物館,是新型博物館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 個性化講解之因景施講
文物講解是讓博物館陳列品“說話”的主題媒介,是傳播人類精神文明的高尚工作。講解員要根據景點類型不同、博物館風格不同等確立不同的講解基調。在自然科普類、科學技術類的博物館,講解詞應當傳達科學嚴謹精神,對于大眾難以理解的科技前沿知識,盡量深入淺出講解,講解語速應當以輕快為主,語勢躍動,如中國科學技術博物館、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在歷史發展類、紀念類的博物館,講解詞應當語速中等,簡明扼要、客觀嚴謹地敘述,以此凸顯博物館所反映的革命歷史及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而在革命類紀念館,講解語調應當低沉、肅穆,以此凸顯博物館的革命事跡的悲壯和英雄形象的高大,如井岡山烈士陵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綜合類的博物館如南通博物苑、故宮博物館等,講解員應當根據陳列物、歷史背景不同而及時調整講解基調,為觀眾展示多元化的講解風格。
2 個性化講解之因人施講
博物館的因人施講就是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能夠根據觀眾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需求而選擇合適的講解內容,采取針對性的講解方式、講解技巧的講解實踐,其服務理念是“以人為本,觀眾至上”。因人施講首先要熟悉觀眾,在講解前可以收集資料,了解、分析他們的特點,掌握他們的參觀目的和服務需求,也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通過觀察觀眾的面部表情或者與他們互動了解其興趣愛好、文化層次或者接受能力。在以往的學習和實踐中,筆者將觀眾大致分為學生、一般觀眾、專業人士、重要觀眾四類。
2.1 學生
中小學生求知欲強,思維比較活躍,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講解時可以和他們的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找到他們的興趣切入點,著重向他們介紹與文物相關的故事、歷史事件,講解過程中可以穿插提問或重復引導他們開動腦筋,加深記憶。而大學生參觀博物館時兼有求知和娛樂需求,他們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沒有很明確的參觀目的。面對這些觀眾,主要進行普及教育即可。
2.2 一般觀眾
一般觀眾可以分為團體和零散觀眾。團體觀眾是指由導游或帶隊人帶領一同參觀的有組織的觀眾,他們參觀目的性強,行程安排緊湊,在講解前可以先了解他們的參觀目的以及參觀時長[2]。零散觀眾一般是老年人或家庭,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并且看待問題經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參觀目的比較多樣,包括學習知識、藝術鑒賞、娛樂休閑等。針對這類觀眾,講解員應當提前與其充分溝通,掌握他們的參觀目的,及時調整講解方法。講解時可以穿插一些歷史故事,勾起他們心中的往事,產生心理共鳴。但要注意的是,一些老年人體力、聽力比較差,講解內容篇幅不宜過長,內容應簡短有深度,講解過程可以適當增加休息點,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與尊重。
2.3 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知識面廣,參觀目的明確,往往是為了求知,將書本知識與歷史實際相聯系。所以在講解時用詞要準確、精練,在與他們的專業知識相聯系的基礎上,選擇本館的特色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在對專業人士講解時,很有可能會受到具有一定難度的質疑,造成講解活動的尷尬,這就要求講解員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能夠坦然面對質疑,有理有據做出應對。同時,與專家討論也是一次知識補充與更新的機會,可以與專家共同提高。
2.4 重要觀眾
重要觀眾如國際友人或領導,參觀目的性強,文化程度高,時間安排緊湊。一般為匯報性講解,在講解前應進行適當的崗前培訓,并且盡可能詳細地了解來賓的背景資料。講解時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在不脫離主題的情況下適當宣傳本館特色,語言要高度精練、突出重點,并注意禮節性的開場白和結束語。
3 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個性化講解成為現代化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工作的發展趨勢,是公認的講解最高境界,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方式。其講解風格是多樣性的、講解途徑是多元化的,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總結個性化講解的規律特點,個性化講解的發展道路會越來越寬,越來越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呂寧芬.南昌市級國有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現狀和問題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
[2]胡亞坤.關于博物館講解員運用講解技巧的幾點體會[J].科技資訊,2012(11):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