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雷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博物館如何緊跟城市化建設凸顯城市形象,成為每個城市博物館所面臨的一大課題。文章旨在探討如何應用互聯網平臺及信息時代的數字化技術展示實體文物,將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呈現在世人面前,突出城市歷史的人文特色,宣揚歷史文物價值,引導人們發揮正能量,為創建文明城市、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關鍵詞:博物館;數字化;文明城市;和諧社會
新中國建國后30年,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工業化革命奠定扎實的基礎,改革開放后30年是中國工業化走向成熟的快速發展期,為后續的城市化建設、信息化發展提供了物質和安全保障。在這樣的歷史大環境下,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信息化的暴發式發展,博物館作為文化科學的傳播單位,對文化傳承及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大力發展城市化建設的時期,城市博物館應抓住機遇,根據各館實際情況,利用當下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將城市博物館的藏品進行信息化處理后,進一步通過信息化技術做成能反映本城市發展特點的數字博物館。通過互聯網平臺向世人展現本城市發展脈絡及人文特點,突出本城市的優良文化傳統,宣揚歷史人物價值,發揮社會正能量,為創建高度文明城市、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1 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博物館文物信息化管理保護
城市博物館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功能是通過藏品文物及其研究成果為城市文化建設和廣大社會民眾服務。截至目前,我國現有博物館文物藏品達1200萬多件,這是不可再生的、豐富的城市文化資源。在城市化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要將這些城市文明的結晶更好地保存、展示并弘揚傳承下去,就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與探索。當下我國博物館的信息化建設方興未艾,文物信息化管理正在穩步推進,為文物保護傳承、城市文化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毋庸置疑,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必要保障。博物館利用城市信息化成果,并在此平臺上建設文物的信息化管理,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傳承及彰顯文物蘊含的大量文化信息奠定了可靠基石。博物館文物藏品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的保存物,嚴格而言,博物館文物藏品信息化管理是將文物藏品中各種信息以圖文、符號等形式,通過數字化技術記錄、描述、復制、加工于其他載體,并為城市社會所利用,使附著于文物內涵中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得以弘揚。在城市化建設時期,博物館利用自身豐富實體文物優勢,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實體文物通過網絡平臺以文字、圖片、影像等方式供參觀者觀賞和研究,這樣即可保護文物安全,又起到了良好社會效應,為文物的高效管理、文化傳播、文物保護提供了信息資源,這將成為博物館面向全社會、全世界開放的新領域,成為博物館彰顯文物魅力、城市人文特色及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實現博物館信息化的過程中,館藏文物的數字化管理無疑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
現代化城市應是開放、創新、充滿活力的經濟、人文、環保等多功能的聚合體。城市博物館文物信息化管理亦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它利用網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為藏品文物管理帶來嶄新的工作環境,為管理者及社會大眾提供準確、高效的查詢等功能性服務。在給城市博物館事業帶來了新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城市的文化建設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簡言之,城市博物館文物信息化管理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文物信息化管理是博物館實現辦公自動化、工作高效率、管理現代化、工作人員高素質建設的重要步驟,也是博物館緊跟城市發展節奏和時代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其次,建立文物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于藏品保管部門來說,可為館藏文物建立數據庫,對藏品按類型、質地、形狀、年代等方面歸類,給實物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參考,能科學高效歸類存放。管理者通過藏品存放位置的信息,能輕松地查到藏品存放的具體位置,對其中不合理的情況可及時更正。
最后,利用計算機強大的統計功能,可在數秒之內完成過去整個部門很多天才能完成的查詢統計工作。對資料的修改、補充及時便捷,并由計算機自動合成新的數據。展覽的編撰和設計人員可將實體文物與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環境技術結合起來,使展覽變得豐富生動。為博物館展覽提供全新的手段,為城市人文特色添光增彩。
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數字博物館大大提升了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城市博物館藏品信息化通過內部信息系統建立面向外部的互聯網,通過網頁形式,以多種信息傳播手段(如圖像、文字、聲音、影像等)將博物館展品在網絡上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同時利用論壇、微博等互動平臺向公眾普及文物文化知識,與公眾進行實時交流互動,及時獲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擴大博物館的受眾面,使博物館的教育宣傳職能得以充分實現。
2 數字博物館應根據本城市的發展特點突出重點
每個城市的成長都要經歷基礎建設期、成長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我國城市博物館的數字博物館建設正趕上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機遇就是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挑戰就是由于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而不能及時處理相關問題。博物館作為文化的傳播單位,就應該擔當起城市化建設發展的排頭兵作用,利用信息化快速傳播的時代特點,在進行城市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升級時,運用信息化技術,并結合本城市發展特點,向世人展現一個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突出反映本城市的人文特色,彰顯城市形象。
通過對比法來說明在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各國城市化發展都必需經過的陣痛。如美、法、英等國家在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是非常粗暴的,不但有高污染、高消耗,對弱勢群體的處理也是非常暴力的。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相對文明了很多,在城市化進入成熟期也不斷解決相關問題。城市博物館中的工業發展性博物館可以通過數據對比等方式來消解群眾的認識。
通過本城市的歷史遺址來呈現城市的厚重文化。如武漢盤龍城遺址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彰顯了武漢3000年前商周文化。
通過對屈原這個歷史人物進行信息處理,博物館平臺將其做成網上動漫等形象,宣揚屈原九死不悔的愛國情懷,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
對城市之家、飛躍武漢等這類展館陳列進行網上傳播,來展示本城市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在驚嘆中感受城市化高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通達。
通過城市博物館的展覽構架,構建相應的數字博物館。人們可通過網絡快速便捷地進入某城市的數字博物館,在數字博物館中初步感受到這個城市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游客可能為更深體會本城市博物館的魅力,便會親自來到本博物館參觀,這不僅彰顯了本城市的文化魅力,還帶動了本城市旅游業的發展。
3 結語
總之,隨著城市文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博物館任重道遠,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將會越來越多。城市博物館要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說話”,來表現生動、形象、鮮活的城市人文歷史。武漢博物館文物信息化實踐征實,城市博物館應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面對機遇和挑戰,不斷調整、統籌和利用資源。博物館應充分認識文物信息化管理對于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性和必然趨勢,在城市化建設時期,利用自身豐富實體文物的優勢,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實體文物通過網絡平臺,以文字、圖片、影像等方式供參觀者觀賞和研究。這樣即可保護文物安全,又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為文物的高效管理、文化傳播、文物保護提供信息資源,為博物館面向全社會、全世界開放開拓新領域,使博物館彰顯文物魅力及城市人文特色,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實現博物館信息化,要根據信息化建設目標和博物館的實際,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和框架,整合各種資源,包括硬件資源、信息資源和人才資源,并加大博物館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尹遷清.自議博物館收藏藏品信息管理[J].群文天地,2012(20).
[3]金潤錦.淺談如何提高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管理工作[J].黑龍江史志,2013(21).
[4]盧民,邵云.博物館數字資源的管理與共享[J].中國博物館,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