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2018年12月13日至17日,第三屆全國音樂口述史學術研討會在建校百余年的嶺南師范學院圓滿完成,由中華音樂口述史學會和嶺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聯合承辦。《歌海》是最早關注音樂口述史學發展的代表學術刊物之一。本期的幾篇文章是參會的青年博士、青年理論教師和音樂口述史專業學子的會議論文,主要內容是會議中討論學科方法及規范。
中央音樂學院游紅彬博士《從“民族音樂學”走向“歷史音樂學”——新時期“音樂口述史”研究》一文,對于音樂口述史在中國的發展進行了巡禮。文中指出“口述史”在現階段還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詞語,有些學者將它視為研究方法,應用于自己的實踐研究中;有些學者將它視為一門學科,在力圖構建屬于它的“領地”和“原則”。初登中國音樂界的“音樂口述史”研究主要作為“研究手段”應用于民族音樂學的田野工作中,也應用于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這將打破“音樂學”研究固有的“自律性”和“非語義性”的特征。進而它又吸納20世紀“結構主義語言學”中“共時”的概念,將“民族音樂學”中“田野”的研究方法擴展到“歷史音樂學”的范圍內,在推進音樂史學的發展進程中實現自身學科的規范及發展。
青年理論工作者王俊歡和張瀟元是國內培養的音樂口述史專業研究生,也是這一學科初建期間培養的新生力,師從山西師大音樂學術帶頭人、中華音樂口述史研究會秘書長丁旭東博士。在此次會議上,二人在導師指導下從專業的角度上對于該學科的基本方法論進行總結,主題發言論文《比較視野下音樂口述史檔案的流程與規范》(王俊歡)、《“口述音樂史”訪談工作規范》(張瀟元),是從學科角度,對音樂口述史研究中最需要注意的關鍵環節——“訪談”和“音樂口述史檔案”的規范化進行梳理,其理論將會對有心涉獵音樂口述史研究的非專業人士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也是學科初期理論建設過程中的添磚鋪瓦之作。
安徽大學青年講師王玏撰寫《第三屆全國音樂口述史學術研討會綜述》一文,描繪了此屆學術盛會和成績:與會學者、教師、碩博士生圍繞音樂口述史訪談、音樂口述史理論研究方法、區域音樂口述史研究、音樂口述史學會規范等專題進行探討。本次學術會議體現音樂口述史與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等專業的融合性,以及與新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交叉性,是跨學科、跨專業、跨區域學術對話。會議并宣布中華音樂口述史研究會正式成立,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謝嘉幸任會長,集美大學教授臧藝兵教授、云南藝術學院申波教授任副會長。
從第三屆全國音樂口述史學術研討會來看,會議的熱點聚焦著“學科建立和規范”“實踐研究和經驗討論”“當代學術研究的跨學性”等問題。而學科的建立、學會的建立,必然帶來整體學術的規范性,這對于當代音樂學研究創新而言,無疑是個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