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璐
[摘? ? 要]舞蹈劇場中的空間布局是皮娜·鮑什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對《穆勒咖啡館》的空間概念、空間格局與結構進行剖析,可以通過細化分析《穆勒咖啡館》的空間結構了解皮娜·鮑什是如何打破傳統舞臺格局的,能對需要了解舞蹈劇場空間處理的學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穆勒咖啡館》;舞蹈劇場;空間結構
皮娜·鮑什出生于德國,是著名的現代舞編導家。享有“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的稱呼。她從小學習芭蕾舞,成年時到紐約學習現代舞之后成為了舞蹈編導。皮娜·鮑什一生創作的作品有49部。她編排的舞蹈與傳統的舞蹈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成了“舞蹈劇場”煥然一新的風格?!赌吕湛Х瑞^》是基于皮娜身處戰后德國的經歷所創作出來的劇場作品,這部作品總共時長為45分鐘,劇場的布景是以她父親的咖啡館為創作原型的。整部舞劇由四個部分組成,它們獨立又互不依賴,沒有單獨的小標題全部在一個大的標題下完成。作品不僅有著新的運動戲劇藝術的元素,還包含了格盧克歌劇這種早期的舞蹈形式。
一、《穆勒咖啡館》中物理空間的運用
(一)空間調度的橫向把握
舞臺空間的調度要有“點、線、面”的意識。整體空間之中我們要有線條意識、焦點意識、對比意識、平衡意識以及場面意識。《穆勒咖啡館》這個作品里,編導對于焦點意識非常的敏銳,她利用了距離、演員的身高度、身體的面向,以及視覺上的空曠來實現觀眾對舞者的焦點。通過整體的情節內容和幾個人物的心境設計了舞臺上的行動線,開場時以橫線行動來表達平靜,在高潮時用對角線來表達沖擊力,每個舞者在整體空間中展開的調度路線都經過不同的行動線明晰的表達不同的情緒。舞者就舞臺空間的調度來說要“動中有靜,快慢分明,強弱大小等有對比”避免平鋪直敘和平淡無奇。
(二)空間內的舞蹈構圖
舞蹈構圖是指舞者在完成作品的同時產生必要的空間運動線以及不斷移動的舞蹈畫面。《穆勒咖啡館》的空間屬于室內空間,具有局限性,編導需要考慮周圍的整體因素并且最大程度地發揮創造性思維。不同于其他舞臺《穆勒咖啡館》的舞臺是三維立體的,舞者與觀眾都身在其中,觀眾不再成為窺看者。筆者認為編導將傳統的線、形打破,不再整齊劃一地規定路線,演員可以在舞臺上自由地規劃運動線。例如紅色頭發女子在咖啡館里的慌張路線,不逾限傳統舞臺的規定性。紅色頭發女子看似隨意的路線,卻能讓觀眾清楚地感覺到她所想表達的情緒以及她尋找出口的緊迫感。再如白衣女子們上場時緊閉著雙眼表現著夢游一般的狀態,她們從側門進入沒有規律性的行走反而讓觀眾更真實地體會到她們用肢體表達的形象。在大多數的作品當中,編導們常常習慣性地利用整齊劃一或者大量的人數去渲染氛圍以及通過大量的構圖設計去遞進作品的美感?!赌吕湛Х瑞^》這部作品中利用單一散漫的構圖卻明晰的表現了作品所想呈現的氣氛。《穆勒咖啡館》通過整個的橫向調度和空間構圖的處理,展現了物理空間的整體結構。
二、《穆勒咖啡館》中心理空間的表現
(一)道具的抽象表達
《穆勒咖啡館》的舞臺設置為一間單調又烏黑的房子,放置許多圓形的咖啡桌與椅子,外加一扇玻璃旋轉門,這樣的布景設定與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咖啡館既相似又陌生。由于舞臺鋪滿桌椅,雖然阻礙舞者們的運動線,但給編導增添了新的調度以及創作空間?!赌吕湛Х瑞^》里每一個道具都具有隱喻性以及抽象性。它們不單單只是作為桌椅的存在,它們象征著人群及生活豐富了整體空間,使演員更具有表現力。從表現手法來看,每個椅子本身就帶有隱喻色彩就像是不在場人的象征以及人的代替物,當舞者與道具接觸的時候觀眾不僅僅是通過表層去看待舞者與道具之間的關系,更可以通過意象空間深層的去體悟其中編導想體現的意義。這些椅子開發觀眾的思維空間會使觀眾心理空間上感受到空蕩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陌生感。
(二)燈光的具象表現
舞臺燈光有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它將打造空間的整體氛圍。燈光設計在《穆勒咖啡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部作品之中,編導利用了光線的昏暗感成功地將空間營造出壓抑的氣息和低沉的氛圍,使咖啡館讓每個觀眾的內心都充滿神秘感,并且讓人內心深處的恐懼釋放得淋漓盡致。在舞臺的旋轉門上采用的是亮眼的白光,當旋轉門在不停地轉動時,正面給人帶來的狀態是整體空間的一個亮點側面給人帶來的意象是光明與希望。通過燈光的強弱對比以及色彩的合理使觀眾可以伴隨著作品的劇情內容產生聯想和意象空間。燈光在空間里所呈現的象征法和寫意法使整體空間樹立了咖啡館昏暗沉重的形象,通過劇情內容的變化舞臺燈光跟隨發生變化,從而使觀眾在心理空間上產生相同的情緒。
三、《穆勒咖啡館》中意象空間的意義
(一)白色睡裙整合的錯亂空間概念
空間的設計是千變萬化的,《穆勒咖啡館》作品中較為特色的就是它的錯亂空間以及蒙太奇式的呈現方法。在這個作品里場景具有明顯的符號指向,體現了現實生活的縮影。劇中皮娜利用了白色睡裙整合了錯亂的時空,將兩個女舞者的行為并置來調動觀眾的情緒。皮娜善于利用圖像,采用了畫家的思維。在整體空間和其他舞者的服飾都是灰暗的顏色下,利用了色調的錯覺將白色的衣裙作為兩個灰色調的白點。從觀眾的視覺習慣出發使視覺產生必然的聯系,然后觀眾將從內心建立起兩個白衣舞者之間的影射關系和聯系產生整合錯覺的概念。這樣的視覺設計,可以讓我們看到皮娜從第三者切入舞臺視角的思維創作,她將自己剝離舞臺從其它的視角去觀望舞臺并且利用白裙顏色使觀眾產生聯想及交錯時空的概念。
(二)場景選擇地所呈現的虛擬性
舞蹈劇場之中一個場景是概括一部作品的整體。場景的選擇不僅烘托情節,也清楚地表現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景”二字包含了時間與空間的兩個概念,除了事物的造型設計以外還需對一切能夠突出主題,推進故事情節的時空環境進行設計。《穆勒咖啡館》的場景設計可以直觀地看到咖啡館的表象,但其內在的表達意指二戰后德國的社會環境詮釋人性的冷漠?!赌吕湛Х瑞^》場景的選擇是通過皮娜童年時期真實的生活折射,在童年時她總是躲在父母開的咖啡館桌子底下默默地觀察四周的人群。所以“咖啡館”成為了她創作場景的動機。
《穆勒咖啡館》的演員在開場時用夢囈般地舞作將觀眾引進另一個世界,讓觀眾走在夢境和現實的交界。在這部作品之中,皮娜將場景的空間間離于現實和陌生之間,它真實不做作地表現了對人、對社會、對世界的觀念?!赌吕湛Х瑞^》通過空間的結構內容與舞臺的環境氛圍相結合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空間形象。舞臺時空與現實生活時空之間的關系產生了虛擬性的意義。我們在分析皮娜創作的方式上可以從三個方面切入“獨特的工作方式、陌生化與反幻覺化以及劇場綜合語言”的運用,皮娜采用布式系統的布景方式將陌生化效果即破除幻覺的表演方法來呈現場景,使場景在生活空間之中又體現出意象的虛擬空間。
四、結語
筆者在淺析《穆勒咖啡館》作品之后,更加清楚舞蹈劇場的空間創作是如何打破傳統舞臺格局的觀念。以微觀與宏觀的角度去分析整體空間的構造。在空間結構中發掘更多的意義,使舞蹈作品以及舞者在呈現的時候具有更多的表現力以及生命力。希望通過筆者的淺析使各位學者學習到舞蹈劇場空間結構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 楊彬. 皮娜·鮑什“舞蹈劇場”劇場性美學分析[D].浙江大學,2013.
[2] 王亞會.論皮娜·鮑什的藝術創作理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
[3] 〔德〕約亨·施密特. 林倩葦譯.皮娜·鮑什——為對抗恐懼而舞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虹. 生動、流動、平滑空間——皮娜·鮑什舞蹈劇場的“游牧藝術”[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
[5] 千秋月. 談舞臺燈光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5(7).
[6] 李卓翰.淺談舞蹈作品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5(6).
[7] 羅昕婷.試析皮娜·鮑什“舞蹈劇場”的美學觀[J].四川戲劇,2014(6).
[8] 金同娣.皮娜·鮑什——詩性空間的舞者[J].世界文化,2014(1).
[9] 沈玥.淺談舞臺空間在舞蹈作品上的運用[J].群文天地,2013(3).
[10] 陳音竹.皮娜·鮑什“舞蹈劇場”對中國現代舞編創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