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莉
【摘 要】詞匯學習對于英語專業學生極為重要。根據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如何開展課堂詞匯教學,本文首先指出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繼而分析了詞匯教學的內容、方法、策略,最后回歸到詞匯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英語專業;精讀課堂教學;詞匯教學內容;詞匯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H319.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8-013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8.058
1 詞匯學習的重要性
詞匯的學習對英語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的是不言而喻的。Wilkins(1972:111)曾經指出:“沒有語法,能表達的東西很少;沒有詞匯,則什么也不能表達。”Vermeer(1992:147)則說:“認識詞是理解與被理解的關鍵。學習一門新語言主要在于學習生詞。語法知識不能產生很高的語言水平。”這些觀點充分地表明詞匯的學習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教詞匯。(Carroll,1971:121)
2 英語專業詞匯要求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提出了二、四、六、八級別的詞匯要求。其中四級要求能夠認知詞匯5,500至6,500詞,能夠熟練使用3,000至4,000詞。八級要求能夠認知詞匯10,000至12,000詞,能夠熟練使用5,000至6,000詞。目前幾乎所有高校的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學位證是與專業四級的考試掛鉤的,而專業八級考試是否通過也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進一步深造的可能性和就業的優先性,同時英語專業四級詞匯量是英語專業學生滿足閱讀原文要求的閾限,而英語專業八級詞匯量才能接近聽說需要的較高詞匯量的底限和滿足閱讀所需的充足詞匯量。因此英語專業四、八級詞匯是英語專業課堂教學詞匯的重點范圍。
3 課堂詞匯教學的必要性
英語專業學生因其專業特點,要求積累的詞匯量要比其它專業更大,因此需要更加高效的詞匯學習方法。英語專業課堂詞匯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快更準確的認識和理解詞匯,消除他們的詞匯障礙,快速提高學生的理解與表達水平。詞匯的教授過程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注意一些重點高頻詞匯,讓學生大量直接地接觸目標詞匯。教師的課堂講解能夠展示詞匯學習的模式、例行程序、學習策略,通過課堂展示和課內操練,學生能掌握學習模式、例程、策略,為課下的自導與自主詞匯學習夯實基礎。根據加涅等(2007)對教的定義,課堂詞匯教學這種直接詞匯教學(direct vocabulary instruction)是指:教學者為了激發、保持、促進學生有目的的學習詞匯的心理過程而實施的一系列有意識、有計劃、有安排的活動。也就是說課堂詞匯教學是教師刻意安排的,以提高學生的詞匯知識水平為目標,制定詳細的課綱與教案、設計好詞匯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所以課堂的直接詞匯教學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實現學生自導自主的學習。
4 詞匯教學的主要內容及教學策略
4.1 教學內容
4.1.1 基本詞匯信息
考慮到英語課堂具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課堂教學的詞匯由任課老師對課綱、詞頻、詞域、詞的教學潛力、實用性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慮后所選取的,它們具有高頻性、詞域廣、教學潛力大和兼顧話題詞匯、主題詞匯和置換性強的特點。首先,對詞匯的基本信息學習首先要重視目標詞的正確的拼寫和讀音,注意標準形式和變體形式,特別注意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區別,例如:manoeuver 和maneuver兩種拼寫分別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習慣。有時讀音變體是因為語境變化和詞性變化而引起的讀音變體,例如: invalid讀作■是用作名詞時,是病人,病號;殘廢者;傷病軍人的意思?;當它作形容詞時,它作為valid的反義詞發音則為■,是無效的;作廢的意思。因此,詞性是決定詞在句子中的位置與語法功能,并且不同的詞性會影響意義和讀音。所以對詞性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對詞匯的釋義是詞匯學習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實物釋義和語言釋義。其中實物釋義主要針對客觀物體或行為的名稱,特別是一些涉及到外國文化、歷史、風俗等方面的詞語和概念,借助實物、圖片甚至一些相關影片可以幫助學生更徹底更直觀的理解詞匯的字面涵義和引申意義,具有直接、明確、形象生動的特點。例如在課文中遇到“Social Security Check”一詞,在美國,“Social Security check”是發放社會福利金的支票的意思,但在中國可能因為文化不同和社會福利的不同,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問題。這里老師可以通過圖片以及相關的影片對這個詞組以及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做簡要的介紹,既能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對美國社會有一定的了解。語言釋義——主要指英語、中文、或雙語釋義。不同的語言釋義有著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應用局限。例如除非是最大限度等同于英語詞匯的含義,否則不要使用漢語釋義,以免造成不準確的誤導。并盡可能使用固定的漢語詞匯注釋某個英文詞匯,避免產生混淆。另外漢語釋義使得學生只能建立英語詞與漢語之間的聯系,不是英語詞與概念的聯系,影響英語心理詞庫和英語思維的建立。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雙語釋義也就是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來解釋目標詞可以產生更好的習得效果,利于從事翻譯,建立心理雙語詞典。Kroll et al.(2002)的研究發現,從二語詞向一語詞翻譯的速度比從一語詞向二語詞翻譯的速度快,而且準確率高。而英語專業學生因為有足夠的二語詞匯知識水平,應更多地采用先英語釋義再母語釋義,更能促進自身的英語水平的提高。
4.1.2 充足詞匯信息
馬光惠(2016:116)指出,充足的詞匯信息是在基礎詞匯信息的基礎上,提供給學生更多目標詞的經典例句、搭配、結構,使學生能夠更了解目標詞的使用語境,理解其含義、用法及與其他詞的共現情況,有助于了解學生的詞語組成原理,形成形態意識,建立學生自主學習單詞的能力,自主分析詞的構成并通過詞的結構分析推測詞的意義,可將單詞歸類與聯結,建立自己的二語心理詞匯網絡。例句最好選取自外刊雜志或經典文學作品,兼顧現實性、實用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時俱進,貼近生活又能體現英語語言的美感。
4.1.3 擴展詞匯信息
擴展詞匯部分作為基本詞匯和充足詞匯重要補充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詞匯所附帶豐富的詞群信息、深刻的語義信息和深邃的西方文化歷史信息是理解領悟的重點,這部分的學習和掌握恰恰是英語專業學生與大學英語學生的最大區別,所以應該加強其在課堂教學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教學擴展空間,是課堂詞匯教學的重中之重。首先,詞群信息主要針對目標詞匯的同根派生詞的學習,是一種理解詞匯含義、迅速擴充詞匯量的有效方式。語義關系信息提供目標詞匯的同義詞、反義詞、語義場中的詞、上下義詞,有利于學生建立詞語之間的語義關系網,提高詞匯的豐富度,促進高效的英語口頭和筆頭輸出。通過詞匯的學習,還可以提供大量的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流行歐美國家的文化信息,了解最流行的英語語言信息,特別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整個世界信息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況,對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帶有人與人之間文化交流的需求,因此在詞匯學習的同時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有一箭雙雕的好處,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而且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互通和交流。隨著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每年網絡上都會產生很多新鮮詞匯,如果我們利用詞群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很多新詞。例如“smombie”一詞,是“pedestrians who walk slowly and without attention to their surroundings because they are focused upon their smartphones.”從構詞法上說它是 從“a portmanteau of smartphone and zombie”而來的,也就是把智能手機和僵尸兩個詞混合成的新詞。漢語我們可以翻成“手機僵尸”,用來形容目前在社會上大量存在的,整天盯著手機的現代人。
4.2 教學策略
詞匯的教學方法可謂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除了傳統的講述法、PPT演示法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課堂討論法等,現代教學應運而生了各種新興的教學形式,例如借助于多媒體法、視聽動觸多模態的教學模式、頭腦風暴法,又或者現在非常流行的翻轉課堂形式,還有借助自主學習平臺,將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下面將重點介紹幾種詞匯教學的常用方法。
4.2.1 多媒體法和多模態法組合教學法
在教學中采用不同的信息傳播途徑(電視、廣播、報紙、電影、網絡、電話、投影)等,借助于多種不同的信息載體(紙張、優盤、數碼相機等)來展示詞匯信息的不同表現形式 (聲音、文字、圖像、圖形、視頻等)例如課堂上借助電腦發音,文字、圖片、視頻可用來解釋詞匯涵義,特別是一些和文學、文化傳統相關的中英文詞匯。
而多模態法是源于人類五大感官眼睛、耳朵、皮膚、鼻子和舌頭在感知和表達意義時所產生的五種模態,分別是:視覺模態、聽覺模態、觸覺模態、嗅覺模態和味覺模態。在詞匯教學時我們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感知和表達方式,無論是課堂利用多媒體模式感知理解詞匯內涵還是課下學生可以完成各種詞匯的讀寫活動都會調動各種感官系統去認知和理解詞匯,并能高效多維度掌握詞匯。
4.2.2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來源于英文單詞brainstorming,是一種基于某一主題的發散思維方式或活動。特別適合在精讀課程開始前或結束后對某一課文主題進行相關詞匯的總結和梳理。圍繞一個特定的思維對象,鼓勵學生不受限制提出與主題相關的詞匯,集思廣益,多多益善。既能利于詞匯積累又能為口語和寫作提供足夠的詞匯儲備。頭腦風暴法一般要首先設定主題,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匯總,最后可以將所有列舉的詞匯做成口語練習或寫作成短文,將精讀課程進一步延伸,將閱讀輸入和口頭筆頭的輸出達到完美統一。
4.2.3 翻轉課堂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教學法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教學的廣泛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在大學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大學生在互聯網上或學校的自主學習平臺很容易找到詞匯教學的視頻,特別是目前智能手機的普及,一些專門的詞匯教學的App(例如:扇貝單詞、有道單詞等)也很適合學生的詞匯學習。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段內,視頻的播放和暫停、回放都便于學生操作,這些都更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達到更好的自主學習效果。這種學習方法更適合強調個性(下轉第147頁)(上接第131頁)發展的成年的大學生,既能兼顧個人能力差異性有能提高整體學習能力。而回到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PPT展示或文本測試的辦法來檢測學生詞匯知識的掌握情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結論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關系到聽說讀寫的能力能否提高的重要環節。詞匯學習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開始,但因詞匯內容龐大繁雜,記憶過程枯燥繁瑣,更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合理的梳理,清晰的解釋,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專業的學生對詞匯儲備量要求之高要求英語專業精讀課堂需要充分應用詞匯教學策略,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幫助學生厘清詞匯學習思路,理解詞匯構成背后的原則和內涵,科學高效地擴展詞匯。
【參考文獻】
[1]Carroll,J.B.(1971).Development of native language skills beyond the early years.In c.Reed(ED.)The learning of language (PP.97-156).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2]Kroll,J.F.,Michael,E.,Tokowicz,N.& Dufour,R.(2002)The development of lexical fluency in a second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8(2):137-171.
[3]Vermeer,A.(1991).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lexicon.In L.Verhoeven & J.H.A. L. de Jong(Eds.).The construc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PP.147-162).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Wilkins,D.A.(1972).Lingusi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Edward Arnold.Zareva,A.& Wolter,B.(2012).The “premise”of three methods of word association analysis to L2 lexical research.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8(1):41-67.
[5]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桂詩春.(1985)我國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詞匯量的調查和分析,《現代外語》,(1):1-6.
[7]馬光惠.(2009)“二語詞匯廣度、深度與發展規律研究”.《大、中、小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綜合研究報告》.江蘇:南京.
[8]馬光惠.(2016)《英語詞匯教學與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