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鳳
【摘 要】針對普通院校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討論了數學課程對文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并對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 G642.4;O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8-014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8.066
大學數學是高等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稱,一般分為理科數學、工科數學和文科數學。目前大多數文科數學的教材、大綱借鑒與工科數學,并不十分適合文科類專業的學生。為了更好的適應文科類專業數學學習的要求,探求合適的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教學現狀
(1)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教育”階段,普通院校每年新入學的大一新生數學素質總體水平降低,高中文科背景的學生尤為明顯,具體表現在學習上有: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有些學生甚至反感學習數學、學習自覺性不夠、學習積極性差等。伴隨著大學擴招,越來越多的文科專業高招時“文理兼招”,一方面,這有利于改變生源知識結構,培養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這也導致了同一班級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思維方式差異較大,學習能力也存在很大不同,給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2)高等學校的數學教師大都是數學相關專業出身,教學中傾向于將文科數學教學簡單視作理工科數學教學的簡化模式,偏重理論講解、重視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邏輯推導的嚴密性,忽視理論知識與實際專業的結合應用;注重抽象理論的推導證明過程,缺乏對這些理論知識包含的數學思想的表述;注重各個知識點的細節講授,很少從整體性上對數學課程進行梳理,這些常常會導致學生“見木不見林”,不明白學習數學到底有什么用,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厭學、畏難的情緒。
(3)由于專業培養計劃的需要和總課時的制約,目前大多數的文科專業數學課存在課時少、內容多、班型大的特點,導致教學常常采用“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師生互動少,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 大學數學對文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馬克思說過“任何一門科學只有充分利用了數學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背景下,數學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愈發緊密。事實上,定量分析已經出現在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數學工具的引入讓理論結果可以量化,從而具有更好的準確性和說服力,同時也可以讓知識的實際應用更有可操作性。計算機技術越來越多的滲入到文科專業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中,這勢必要求高校必須加強學生的數學教育。
(2)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讓社會結構變得錯綜復雜,一些前所未有的復雜社會問題日益增多,很多問題不僅涉及技術,還與理論知識相關,不但涵蓋人文社會科學,還涵蓋自然科學和數學學科,需要跨領域、跨學科、跨區域地解決問題。例如,為了解決經濟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制定相應的水資源利用政策,不僅需要研究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將問題進行量化,從而得到實操性更好的解決方案。因此,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必須加強文科類專業的數學教育。
(3)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1989年公開發表的《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一書中提到:“未來的公民將需要及其多樣的數學教育,以應付工作場所中的大量以數學為基礎的工具、設備和技術——當學生離開學校并進入工作生涯時,數學教育極大地決定了一個人能從事什么樣地工作與不能從事什么樣地工作。”文科專業的學生如果缺乏數學教育,勢必影響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就業質量,缺乏數學思維的鍛煉,也會影響他們對工作的適應,制約他們職業生涯的發展。所以,重視文科專業的數學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對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幾點探討
3.1 以“專業需求”為導向,明確教學目標
對文科類專業學生而言,數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在工作和學習中,文科學生常常需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處理相關數據,因此文科類專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以“專業需求”為導向,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相匹配,側重于讓學生學一些實用的知識,引導學生掌握與專業技術、社會需求有關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2 堅持“必須、適度、夠用”的原則,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文科類專業要發展,數學課程必不可少,但它并不是理工科數學的簡化版。基于“必須、適度、夠用”的原則,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文科數學課程不必恪守傳統數學課程的內容體系和完整性。文科類專業的數學課程,更側重于數學在本專業的應用性,因此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適當選擇教學內容,刪減壓縮傳統數學課程中抽象理論的推導證明篇幅,在公式的演算技巧上不要貪多貪全,同時適當增加數學概念的歷史背景和形成過程,引導學生發現知識點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力爭做到“不增學時數,不減實用性,降低抽象性,培養數學思維”。第二,利用互聯網,引入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微信群、微課、學習app等互聯網工具使得“一部手機在手,隨時隨地學習”的模式成為現實。在教學中融入這些現代化工具,能夠將教學過程從課堂延伸到線上,發揮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引入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豐富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數學考核方式以閉卷考試為主,考試形式單一,考試內容大多是套用定理或公式的題目,學生多是“為考而考”,考試的反饋功能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為了更好地考核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應該引入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不僅要考核出勤情況、課后作業,還可以通過小論文、階段性測驗、課堂討論、研究論文等方式進行多環節多手段的考核,這樣也可以引導了教學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4 結束語
普通院校文科類專業大學數學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有待研究的內容很多,我們應該不斷的進行改革,以此來適應文科專業數學課程的需要,促進學科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非數學類專業數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關于大學數學教學現狀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5,(2):9-11
[2]馮光庭,谷亭亭.大學文科數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孫艷,呂堂紅.文科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