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風云:在大多數用戶眼中,5G代表著速度,媒體也往往愿意用《5G速度秒殺4G,下載4K電影僅需要XX秒》這樣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我們應該如何理性而全面地看待5G技術的發展?
鄔賀銓:絕對不僅僅意味著更快的速度。5G好的一面是,和4G相比峰值速率提高了30倍,用戶體驗數據率提升10倍,連接密度提高10倍,每平方公里100萬個物聯網模塊聯網,能量和密度各提高100倍。
寬帶移動通信重要的表征之一是數據率,對用戶而言是上網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率,對網絡而言還要考慮一個蜂窩的最大流量密度,可以說速度只是衡量數據率的一種方式。最初的通信是文本,然后發展到語音,現在還有視頻,這就是帶寬的具體表現。
對于5G而言,與前幾代通信最顯著的區別還有以下三種特征:一是大連接,即能不能同時支持更多的用戶接進來,否則的話就適應不了未來物聯網的發展需要;二是高可靠性,具體表現在工業上的應用,比如說電網、高鐵上的應用可靠性要更高;三是低時延,具體表現在車聯網的應用,要求時延更短、響應更快。
由此看來,速度僅僅是數據率的一個方面,而數據率本身也不是5G的唯一指標。所以5G跟4G比,不僅僅是更快,它預示著支持的業務類型更多,應用范圍更廣。
檢察風云:您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5G安全是把雙刃劍,必將引發新的風險。為什么說它是把雙刃劍呢?5G和4G相比,哪些方面的風險最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鄔賀銓:5G相比4G雖然各方面性能實現質的提升,但遇到的安全問題也更多。
一是看清它的場景。5G的幾大特性將使工業互聯網有一個更好的連接平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工業互聯網又處在安全“敏感區”,因為有很多永遠在線的傳感器,而傳感器本身的安全防御能力并不強,所以就會帶來更多的安全風險。換句話說,如果工業互聯網遭遇攻擊,它帶來的后果要比消費互聯網嚴重得多。5G的應用將帶動產業數字化更大規模的發展,但也會給網絡安全帶來嚴峻挑戰。重要的是,5G將大量使用到軟件,而且對大數據、云計算十分依賴,所以在這些方面,它本身也會受到網絡的安全威脅。
二是5G的網絡將會采用一種開放化的架構,以開放的形式適應未來不確定的應用,互聯網化的協議增加了它暴露在網絡攻擊下的風險。所以,5G本身也需要重視對安全的網絡防御,同時也要利用好5G,更好地發現網絡安全問題。
檢察風云:據外媒報道,芬蘭曾爆發大規模抗議,有超過2300人在請愿書上簽名,要求芬蘭政府完全禁止5G技術,其中一個關鍵理由是5G基站比4G基站更密集,增加了公民暴露在潛在輻射中的危險。5G基站究竟有沒有輻射?對此您是怎么看的?
鄔賀銓:自從3G建設以來,有關基站輻射的問題就不絕于耳,很多居民小區也都向運營商發起了抗議,要求不部署基站。到了5G時代,有用戶稱“5G是微波毫米波,基站帶來的輻射會比4G更大”。但要明確的是,移動通信的輻射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目前尚缺乏足夠的數據來判斷究竟有多大的影響。中國的移動通信基站的輻射標準遠遠嚴格于美國和歐洲。打個比方,就算你離基站只有幾米,它也比微波爐的輻射低,而且不會有人長期工作、生活在距基站幾米的范圍內。5G的基站密度是4G的好幾倍,但5G的蜂窩半徑小,基站發射功率比4G低。
檢察風云:以5G為依托,消費互聯網正進入工業互聯網新階段,工業互聯網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動能和智慧社會的支柱。由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模糊了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由此引發的網絡攻擊在全球范圍層出不窮。怎么看待5G時代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安全威脅?
鄔賀銓:工業互聯網的底層是物聯網,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所謂產業數字化,實際上是工廠內的生產裝備的聯網化。5G使工業互聯網更好地實現了物聯網和后端的云計算、人工智能的耦合,整個生產過程離不開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支撐。但是,這些系統任何一部分遭遇網絡攻擊,不僅影響生產,甚至會導致整個工廠數據泄露。從這個意義上說,相對于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安全漏洞更多,一旦出事其危害更大。
檢察風云:要保障工業互聯網的安全,企業、政府部門和運營商應該如何形成合力?需要采取哪些更嚴格的安全防范技術?
鄔賀銓:工業互聯網24小時在線,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工業互聯網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讓網絡信息安全企業、政府部門、運營商互相形成大數據協同,獲得實時威脅情報和風險通報及解決方案,利用外部力量幫助企業提升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防御水平。同時,工業互聯網還需要采取更嚴格的安全防范技術,需要管理與技術發展并重,企業的安全要與行業的安全、社會的安全實現威脅情報共享與協同聯動。
如今,互聯網的安全問題已經演變成一個國際化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維護全球共同的互聯網安全生態。
還要從基礎研究上著力,很多安全問題需要深層次解決,比如人工智能的深度分析等。同時還需要法律支撐,工業裝備都要提升到安全高度考慮,其安全防護能不能達到要求,需要法律來保障。
檢察風云:與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相比,面向企業的應用,一旦發生信息安全事件,其影響更嚴重。那么,企業在5G安全風險防范方面的作為是什么?
鄔賀銓:5G可以用在企業外網或企業內網,后者又分為5G公網與5G專網兩種。公網針對人的應用,TDD的下行較上行時隙多,而物聯網則相反,因此用5G專網作為企業內網更合適,而且內網安全性優于外網。不論5G作為企業外網還是內網,即便是5G專網,其安全防護也特別重要。
車聯網是5G的最好應用。5G加邊緣計算滿足車到車的通信、車到云、車等紅綠燈、車到停車場的低時延要求,而在高可靠、大帶寬和大連接等方面,車聯網面臨的安全挑戰更多。由此可見,企業要更多地把大數據、人工智能使用在網絡安全上。人工智能可以發現異常的流量,統計企業的異常數據和外部的情報,進行綜合分析。
企業不僅本身要搞好安全,還要從工控系統的集成商獲得安全服務,從互聯網安全企業得到支撐,從電信運營商得到網絡流量異常的數據,同時與政府收集的社會安全數據互通,實現威脅情報共享。這樣一來,從威脅檢測到發現問題,可使整個網絡的運維更加智能,提高抵御威脅的能力,同時降低運維成本。
檢察風云:當前的網絡安全應對現狀,往往是出現一個安全漏洞,再去尋找補救方案。網絡安全工作是否可以做到主動、提前防御?
鄔賀銓:雖然被動防御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停留在被動的階段。既然有些安全問題源于軟件漏洞,那么完全可以搶先黑客察覺到這些漏洞。雖然攻比防容易,但作為防的一方,也可以以攻的身份掃描自己的系統,只要能搶先發現漏洞,就可以合理地堵住。在網絡安全方面,AI和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應用前景廣闊。搶先發現漏洞,需要依靠更高超的技術,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這些都是可依賴的工具,關鍵看怎么用好。
文:文清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