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獲得過如此多的榮譽,然而老伴不知道,兒孫不知道,外人更不知道。直到2018年底,因國家開展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94歲高齡、71年黨齡的老兵張富清拿出證書獎章,這才“意外亮功出名”。
《紅樓夢》中“好了歌”云:“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如今,卻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榮名利祿云過眼”,藏起功與名,立起天與地。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張富清是這樣;狼牙山五壯士的幸存者葛振林是這樣,他很少向人們提起狼牙山這段歷史,從不以英雄自居,把個人功名看得十分淡,就連他的兒子小時候看《狼牙山五壯士》這部電影時,都不知道講述的是他父親的故事;彭德懷元帥是這樣。一次,彭總接見幾個外國朋友,他們稱頌彭總是“百戰百勝的將軍”“第一次打敗美國軍隊的統帥”,彭總連忙說:“我是個普通軍人,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像這樣稱頌表功的話,我聽了要臉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是這樣。三十年默默無聞研究氫彈,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兒子在20世紀70年代末才知道父親研究氫彈;還有鄧稼先、王淦昌等科學家也是這樣,他們一生“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李白《俠客行》中的詩句,成了這些藏功者的生動寫照。他們封存了血與火的記憶,封藏了功與名的光環。在他們心目中,祖國安寧富強就是最高的榮譽,人民幸福美滿就是最大的功名。
與之相比,現實中還有另一種人,不但不會深藏功名,看淡利祿,反而刻意自我包裝,自我炫耀。原沈陽市市長慕綏新為標榜自己的“政績”,特意在市中心建了一個“21世紀大廈”,別出心裁地以個人名義寫了一封《致2100年沈陽市長》的信,封存在大廈的“世紀倉”內,以圖揚名后世;有的動不動就打造“亮點工程”“盆景工程”“路邊工程”,企圖引起領導重視,造成輿論關注,為職務升遷“鋪路”;有的添油加醋、虛報政績,為立功受獎“加分”;有的甚至搞“白宮樓”“遮羞墻”“綠漆山”“人扮羊”“無根樹”,造假場面,應付檢查,攬功諉過。
對于功名,一藏一炫,兩種境界,高下自見,美丑分明,顯露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名利觀的大相徑庭。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說:“青蒿素提取物的成功,是團隊集體努力的成果?!睆埜磺逭f:“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勞啊,我有什么資格拿出來,在人民面前擺啊……”
而那些千方百計“炫功”者,為黨和人民做了一點事,就自我膨脹。一旦達不到目的,就抱怨組織,動搖初心。甚至擋不住權錢色利的誘惑,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曾經的功臣變成人民的罪人。當年的劉青山、張子善,如今一些貪官的蛻變之路就是例證。不少落馬者在追悔時就常這樣寫道:“貪圖功名利祿是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
陳云曾自寫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于山”以自警,陳毅有詩言:“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黨培養,無黨豈能有作為……”
沒有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個人本事再大也難成大業,人民群眾才是成功者的奠基石。“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得到人民的擁戴和傳頌而名垂千古。
圖:王恒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