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吾
背景情況 ? ? ? ? ?長三角城市經濟帶的發展,是“十三五”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下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上海產業轉型雖然進行了以國企改制為引領,中小企業跟隨式發展的探索,但其實體經濟的規模在國內排名有所下降,重塑制造業龍頭的地位任重而道遠。上海周邊的城市群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也承受了水質、空氣、土地污染的負面效應,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問題及分析 ? ? ? 雖然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但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技術創新是無本之木,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一些創新成果被束之高閣。先進制造業的聚集,必須具備管理隊伍、質量體系、核心技術、專利標準、生產服務體系、檢測試驗條件、金融資本、高素質技能人才等多個條件,必須圍繞產品形成零配件企業齊全、上下供應鏈完整、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群。在新材料、新元件、系統集成軟件方面必須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嚴格的環保、安全措施。長期以來,上海注重國有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但在創新發展中缺乏一定的包容失敗的氛圍,使得創新型人才存在不足。另外,新生代群體成為產業工人的意愿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海制造業的發展。高端制造業必須依靠有嚴明紀律和高度執行力的員工隊伍,這也是目前長三角制造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建 ? ? 議 ? ? ? ? ? ?1.上海應聯合長三角城市群,做好蘇浙滬地區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發揮各地的優勢和長處,結合科技特色小鎮建設,建立若干個配套合理、具有特色的產業集聚區,重點支持符合地區實際情況的產業發展。上海要將自己融入大上海經濟圈,充分利用專業高端人才聚集、海外聯系廣泛的特點,站在世界產業發展的前沿,牽頭制定適合區域發展的產業規劃,并爭取得到國家各部委的支持。2.長三角地區必須在科技創新、產業分工中建立協調機制,通過創業基金、股權合作等金融模式,在前期開發投入、產業扶持中發揮各自的地域和人才優勢,通過資本市場在原始創新和技術產業化之間建立橋梁。協調區域利稅的收繳機制,形成良性互動。3.打破區域人才管理的傳統思路,結合不同地域的人文特點,培養知識面廣、研究多種學科、具備跨界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刻苦鉆研、耐得住寂寞的專業型人才;培養心靈手巧、基本功扎實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綜合能力強、具有領導才能的管理型人才。4.全力打造“上海品牌”,梳理并重點扶持特色產業,在局部產業領域牽頭制定標準,在國家級實驗室、檢測中心、計量中心、數據中心方面提前布局,在高端制造領域造就一批國內的龍頭企業。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