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摘 要:在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將農村閑置住房與共享經濟模式相結合,可以減少土地資源浪費,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這已經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分析了合肥三十崗地區“共享農房”發展模式,探索新模式下盤活農村閑置住房的方法,以及此模式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閑置住房;共享經濟;共享農房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4-0062-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生活,造成城市用地緊張,而農村出現大量閑置農房,導致出現了“空鼓”現象。通過分析合肥三十崗地區“共享農房”的運作模式及其帶來的經濟效益,為農村地區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1? 發展“共享農房”的政策背景
自十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來, 安徽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振興的政策。2017年安徽省政府發布了支持利用閑置農業住房開發農村旅游的意見,主要規劃了農村閑置住房的開發方向。2018年安徽省政府出臺了國土資源保障等相關政策,包括一系列有助于合理分配城鄉資源、全面發展和振興城鄉經濟、整合和優化農村土地布局、規劃發展農業設施和休閑旅游設施等政策。
1.1? 農村住房大量閑置
在過去的20年里,農村的一些富裕家庭選擇在農村蓋房,這使得農村的住房占地規模越來越大。由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向城市聚攏,人口的大規模遷移導致農村出現了大量的閑置房屋。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我國農村閑置房約7 000萬套,農村居民點閑置地約2 001 hm2。如果每套農舍的租金為5 000元/年,每年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僅在農舍領域可達到3 500億元,開發農村閑置土地資源的利潤可觀。
1.2? 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自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依托互聯網,逐步發展出一種集體共享經濟模式。共享經濟模式主要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實現資源共享和合理分配,這種模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體現在銷售、出行、旅游等方方面面。共享經濟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信息資源,充分發揮了社會各方商品、住房等實物形態的資源,以及知識、文化產權等非實物形態資源的價值,使資源所有者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益。“共享農房”也是共享經濟發展的產物,實踐證明,利用共享經濟發展模式盤活農村閑置住房是可行的。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農村閑置住房的利用效率,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推動農村經濟更好地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1]。
2? “共享農房”的運作模式
三十崗位于合肥市的郊區,但是距離合肥市中心并不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在三十崗地區發展“共享農房”提供了有利條件。截至2018年,三十崗地區有超過1/2的閑置住房無人居住,因此合肥市政府出臺了發展“共享農房”的一系列政策。政府與企業加強合作,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力促“共享農房”模式的發展。企業則利用自己的信息處理優勢,收集大數據,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三十崗地區閑置農房的相關信息,以此拓寬信息溝通渠道,使需求者可以及時、充分地了解閑置住房的基本信息。三十崗地區大力發展“共享農房”模式,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成效顯著[2]。
2.1? 互聯網大數據連接供求雙方
“共享農房”模式憑借互聯網平臺進行農房租賃,與日常生活中通過手機掃二維碼租車的方式類似,有需求的人通過互聯網查找信息,合理利用資源,這實質上是一種資源租賃。出租者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將閑置房產資源的信息放在相關平臺上,使更多的需求者能夠看到。與傳統的“共享住宿”模式不同,“共享農房”的租賃時間相對更長,一般以年為單位計算,這也是一項優勢。較長的租期為租客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權,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裝修房屋,非常適合城市的“白領”和養老者居住。
2.2? 傳統模式下的創新發展
“共享農房”模式是結合合肥當地鄉村習俗文化和人文歷史,發展出的新型鄉村住房租賃模式,彌補了農房資源閑置的缺陷,助力了合肥郊區鄉村旅游產業的升級。政府積極出臺政策,不僅有序促進“共享農房”項目的發展,同時還起到了監督管理的作用。企業進一步提升了互聯網的信息采集與傳播功能,能夠更詳盡地采集城市消費者和閑置農房資源等信息,在此基礎上整合信息并上傳到平臺上,認真處理線下反饋工作,確保信息真實準確。為了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合肥三十崗地區優先選擇了一批房源進行美化裝修,使其具有一定經營業態和風格特色,以應對不同需求的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3? 發展“共享農房”模式的意義
3.1? 有效利用資源,實現“四贏”
“共享農房”作為互聯網平臺發展的產物,有利于政府、農民、企業和城市消費者“四贏”。通過利用農村閑置的住房資源,整合消費者與農戶的信息,實現信息共享,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在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同時,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
對政府而言,“共享農房”模式以租賃方式轉讓農房的使用權,最大程度實現了閑置農房資源與城市需求的匹配,將不確定的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聯系,大大縮小了城鄉差距。對于農民而言,通過租賃將自身閑置的農房資源換成可靠的經濟收益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企業則通過互聯網平臺連接供求雙方,從中獲取可觀的經濟收益。對于城市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以享受獨特的田園風光,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改造農房,陶冶身心[3]。
3.2? 發展共享經濟,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互聯網時代創造了共享經濟,共享經濟衍生出了“共享農房”模式,發展“共享農房”又有助于拓寬共享經濟的覆蓋范圍,所以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共享農房”充分發揮了農村閑置住房的價值,通過轉移農房使用權,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價值。除此之外,“共享農房”還帶動了農村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延長了農業產業鏈。例如帶動了休閑娛樂產業、旅游業等的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效促進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當前,“共享農房”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其發展前景良好,但是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農村的基礎設施、醫療設施等。政府應該鼓勵城市資本與農村資源對接,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城市消費者,更好地促進“共享農房”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燦.農村空置房利用與改造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7):53-54.
[2]付姓.土流網:讓“地主”“房主”“玩主”共享鄉村新農房[J].農村經營管理,2018(5):45.
[3]劉薛.“分享經濟”是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