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菲


摘 要:道路綠化是一個城市展示其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最好方式,不少城市為了籌備重大會議,充分展示城市特色,在城市道路綠化上不斷創新。從城市道路建設來看,道路綠化在豐富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做好多方面的把控,優選道路綠化樹種,發揮其改善環境、調節氣候、組織交通等作用。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樹種;樹種選擇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4-006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TU985.18? ? ? ? 文獻標志碼:A
1? 城市道路綠化環境分析
城市道路處于特殊地段,所處的環境復雜,部分路段每天的車流量和人流量都比較大,空氣中充滿了各類有害物質,例如二氧化硫和氯化物等。這些有害物質對植物的生長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粉塵覆蓋在植物表面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硫能直接傷害植物的葉面,破壞葉面的細胞,甚至破壞植物的組織結構,最終導致植物無法正常生長。除此之外,城市道路下方布滿了各種各樣的線網,對植物的正常生長造成了影響,導致植物根系難以到達合適的土壤深度,根系生長空間受限。橫穿馬路、交通事故等都會破壞綠化帶,因此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要合理選擇植物,在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同時,保證景觀特色及效果[1]。
2? 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
2.1? 分車綠帶
分車綠帶是指行道之間綠化的分隔帶,位于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叫中間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或者方向相同的機動車道之間的綠帶叫兩側分車綠帶。分車綠帶的寬度要根據道路的等級確定,且應達到道路綠化的標準。
2.1.1? 中間分車綠帶
設計中間分車綠帶要結合道路的設計速度,滿足交通功能和防眩功能。配置植物時,要遵循多樣性原則,植物形態可以規則,也可以自然。結合植物的姿態和線條特點,合理搭配喬、灌、草,打造高低錯落的景觀[2]。
中間分車綠帶樹宜選擇色葉花搭配灌木,這樣打造的景觀色彩豐富,具有層次感。如果中間分車綠帶較寬,可考慮種植喬木,如桂花、雪松、廣玉蘭等。如果較窄,不宜選擇樹形較散的植物,例如紫荊、木芙蓉等,以免影響行車安全。在靠近道路交叉口處,中間分車綠帶植物應起到提示作用,實現通透式配置,可選擇一些有當地特色的時令花卉進行布置,既能體現當地景觀特色,也能保證道路安全需求,中間分車綠帶見圖1。
2.1.2? 兩側分車綠帶
如果兩側分車綠帶寬度大于或等于1.5 m,配置的植物應以喬木為主,宜結合喬木、灌木及地被,長沙市目前主要的配置形式有香樟+海桐+杜鵑、銀杏+山茶+紅繼木等。綠帶寬度小于1.5 m時,宜采用結合灌木和地被的方式。在兩側分車綠帶的端部,同樣應采取通透式配置。
2.2? 行道樹綠帶
行道樹綠帶是指在人行道和車道之間,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帶,它主要發揮著為行人遮陰以及美化街景的作用。“大樹底下好乘涼”,因此行道樹的選擇尤為重要。一般來說,行道樹宜選擇冠大的喬木及速生樹種,這樣既能快速形成遮陰效果,還能保證枝下有足夠的空間,為行車提供安全保證,同時滿足優化景觀的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合理搭配常綠和落葉樹木,使道路夏天有濃陰、冬日有陽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行道樹不宜選擇深根系的植物,因為城市道路大多數的路燈管線均布置在人行道下,要保證這些管線不受行道樹根系的影響,所以盡量選擇淺根系的植物,避開路燈管線。目前,長沙多選用香樟、懸鈴木、無患子等作為行道樹[3-4]。行道樹綠帶已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種植行道樹,而是逐漸向喬、灌、草相結合的模式轉變,形成具有多層次的復合結構,從而提高道路景觀的環境效益。如果城市道路紅線比較窄,且沒有行道分隔綠化帶的城市道路,建議不要配置樹冠比較大的樹種,避免樹冠在車道上方搭接,從而影響汽車尾氣的擴散,行道樹綠帶見圖2。
2.3? 路側綠帶
路側綠帶是在道路側方,布置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地,其設計應充分滿足周邊用地性質、防護和景觀的要求,還應與路段內的植物景觀保持統一。
瀕臨水體的路側綠帶應結合水面及地形,設計成濱水綠帶,宜選擇耐水、耐濕的植物類型,例如垂柳、水杉、楓楊、烏桕等,水生植物可選用黃花鳶尾、菖蒲類等。道路護坡綠化宜栽植地被或攀援類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凌霄等[5-7]。
2.4? 交通島綠地
交通島的植物配置主要考慮通透性,要保證有良好的行車視線,立體交叉綠島主要以喬木+草坪的形式為主,形成開闊的綠化效果。立交橋下選用耐陰的植物,不宜選用喬木。
3? 選擇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方法
3.1? 積極推廣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相結合
在城市道路綠化工程中,樹種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對當地氣候的適應能力強,存活率較高,且當地的樹種不易出現嚴重的病蟲害。結合種植地的氣候因素選擇當地樹種,在保證存活率的情況下適當選用外來樹種,避免樹種過于單調。目前,長沙地區的鄉土樹種包括杜鵑、山茶、紅繼木、桂花、香樟等[8-10]。
3.2? 結合道路周邊用地性質選擇樹種
道路綠化樹種宜結合道路主線兩側的用地性質選擇。一般來說,政府用地周邊常用的植物是松柏類,可以體現出莊重肅穆的感覺。居住區周邊宜選用色彩鮮艷明快、開花類的植物,如紫薇、花石榴、碧桃等,這些植物季相明顯,四季均有美景可觀,忌選用有毒的植物,如夾竹桃。工業用地周邊宜選用抗污染能力較的樹種,如廣玉蘭、女貞、合歡等。只有做到適地適樹,才能打造良好的道路景觀。
3.3? 常綠樹與落葉樹相結合
道路綠化設計也應適當調整常綠與落葉樹種的比例。常綠樹種四季常青,能夠在寒冷的冬日為城市增添一抹綠色,能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落葉樹色彩豐富,形態多樣,能體現出季相變化。在選擇城市道路綠化樹種時,要根據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進行合理設計。
3.4? 根據植物生態習性選擇樹種
配置植物時還應結合樹木的習性,在不同的立地環境中合理選擇耐陰、喜陽、耐水、耐濕、耐寒、抗逆性強的植物。例如長沙市道路綠化常用的紅檵木,該植物喜光,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葉片呈現紫紅色;陽光不足時,葉片則容易變綠,因此不宜將紅檵木種植在大型常綠喬木之下。
3.5? 結合道路功能選擇樹種
植物具有分割空間和組織交通功能。在實際設計中,選擇合適的植物能夠起到引導交通的作用。
4? 結束語
城市道路綠化是城市形象的一種體現,因此在開展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和選擇綠化樹種的過程中,要把控各個流程,保證樹種實現其多項功能。結合具體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樹種選擇的要求,即抗性強、病蟲害少;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交通;根系良好、萌蘗性強、易成活、耐修剪;適應性強、養護費用低;以鄉土樹種為主,苗木易得。工作人員應根據以上要求,精心選種,合理配置,提高城市道路綠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郭昕懿,米美霞,郭佩,等.晉城市道路綠化現狀分析與植物配置模式探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9,44(2):209-215.
[2]許紅燕.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與樹種選擇[J].農民致富之友,2018(17):190.
[3]劉煥婷.試論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與栽植[J].防護林科技,2018(6):65-66.
[4]韓樂樂,黃萬梅,朱桂才.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植物種類的構成分析與評價[J].湖北林業科技,2018,47(2):80-83,90.
[5]馮曉善.淺析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J].居舍,2018(33):109.
[6]許紅燕.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與樹種選擇[J].農民致富之友,2018(17):190.
[7]劉煥婷.試論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與栽植[J].防護林科技,2018(6):65-66.
[8]陶建國.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原則[J].鄉村科技,2016(18):71.
[9]李雪華.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及其應用[J].綠色科技,2017(5):159-160.
[10]李永峰.談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設計與選擇[J].民營科技,2016(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