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勝 鄭蘭萍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提出,要“注重生物科學史的學習”。同時指出,科學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高中生物科學史是將某一結果產生的真實背景和歷史經過,以符合學生當前認知水平和簡約化教學原則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將顯性教學方法運用于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教學,可以充分體現科學史的教育價值,也符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一、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教學現狀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很多一線教師對生物科學史的重視程度不夠,其原因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教師方面。很多高中學校的生物教學主要以高考為綱,因此,教師更重視對??贾R點和常用知識點的教學,而對生物科學史發展的講解只停留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和截取主要知識點上,忽視了生物科學發展史在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深刻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只能以死記硬背為主。
二是學生方面。高中學生重視成績,因此更愿意花時間背誦能夠得分的重點知識,而不愿花時間主動了解和探索科學史。這使生物科學史無法發揮其教育價值,學生也很難培養出對生物科學研究的興趣。
二、高中生物科學史的顯性教學策略
顯性教學是指教師將要學習的知識系統地、按照一定的順序教給學生。高中學生正處于知識和能力形成的黃金時期,教師若能合理利用顯性教學滲透生物科學史,可有效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探討如何有效地進行科學史的顯性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以體驗科學方法為主線進行顯性教學
高中生物科學史的顯性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為出發點。高中學生正處于科學素養形成的關鍵期,教師可對生物科學史進行深入挖掘,引導學生結合科學歷史的發展過程,從多角度發現科學真相,端正學生科學研究的態度。生物科學史中不僅包含著重要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從中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科學研究方法。例如,學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原理”時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就可通過介紹光合作用原理的發現史,讓學生通過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認識光合作用,同時也認識到每一個生物學原理及成果的背后,都有一代代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及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
2.以還原實驗設計為載體進行顯性教學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科學史顯性教學的重要載體。以還原實驗設計為載體的實驗法教學,可將抽象的課本理論知識直接轉換為具體的數據和可操作的實驗,使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對象和實驗目的等有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學生在參與生物實驗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得出實驗結論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判定的過程中,可增強對易錯知識點的分辨力,加深對生物學原理的認識,提高動手能力。例如,在研究遺傳基本規律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完成豌豆實驗和果蠅實驗,了解了遺傳規律形成與發展的歷程,理解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收到了良好的探究效果。
3.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進行顯性教學
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是高中生物科學史顯性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教學工作已不再是單一地圍繞如何通過生物知識點的灌輸來提升學生的成績和普及生物科學知識,而是要轉為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如今,高中生學習的選擇性較大,在科學基礎知識方面接受的信息也較多,思想呈現多樣性。通過對生物科學史進行研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生物奧秘的欲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生物科學知識,為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和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對免疫調節、病毒科學史發展過程進行探究后,可引導學生采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如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那么人體感冒后會產生什么樣的應激反應?人又為什么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呢?引導學生從科學史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既鍛煉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又誘發了學生對人體應激反應過程的辯證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辯證思維水平。
4.以STEM項目學習為手段開展顯性教學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涵蓋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在生物科學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不同生物規律的演繹,可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科學家在一步步揭示生物規律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生命觀、思維方法、探究手段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教學“細胞學說的創立”“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等科學史時,教師可采用STEM項目學習的方式開展顯性教學,使學生能夠以生命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結論為基礎描述生命現象,從而獲得生物學概念知識,形成生命觀念;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和STEM跨學科的理念與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有關生物學的社會議題;能夠科學地觀察生物學現象,提出生物學問題,并針對實驗設計、實施方案和結果進行交流與討論;能夠參與個人和社會事務的討論,做出理性的解釋和判斷,從而更加關愛自己、關注社會、關愛生命,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使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達到完美統一,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全面提升科學素養。
三、結語
在高中生物科學史的顯性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體驗科學方法、還原實驗設計、激發學習興趣和項目式學習等教學策略,充分挖掘和實現科學史的教育價值,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探究方法,拓展生物學知識,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最終實現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教育價值。
(責任編輯 ?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