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
個體心理輔導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個體心理輔導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學校應從多種途徑入手,采用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與發展相結合;助人與自助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素質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動。
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或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其中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涉及的內容往往針對一些共性問題,而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很多個性化的心理問題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個體輔導。個體心理輔導可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探索并實踐了個體心理輔導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泰安第二中學的班額較大,生源構成復雜,班級管理難度較大,教師很難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而學生要面對新教材、新理念以及高考壓力,需要可操作性更強的心理指導。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共性問題加以研究,探尋其產生的原因,建立常規化、系統性的心理疏導機制,提高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學生厭學、違紀等不良情緒或不良行為,讓學生以樂觀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為了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現學生的共性問題和個別化問題,學校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初步分析,發現學生在自我認知、人際關系、情緒調節以及挫折適應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二、分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課時較少。學校每年都為學生開設一些專題心理講座,但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心理問題五花八門,涉及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僅通過幾次講座還不足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策略,才能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有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依靠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個體咨詢以及數量有限的心理健康講座展開,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是專職心理教師數量有限。學校心理咨詢室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的第四節課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自行預約輔導。但學校只有2名心理教師,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個體咨詢的需求,以致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疏導。
四是心理輔導的技術與手段有限。在學生個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心理教師能運用的輔導技術和手段比較單一,甚至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使輔導效果大打折扣,也削弱了學生求助的信心。
五是心理輔導的場地與設備不足。學校配有團體輔導室和個體輔導室各一個,而隨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學生心理問題的逐漸暴露,現有場地與設備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三、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尤其是個體心理輔導的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谛G椴扇×艘幌盗写胧?。
1.打造專業的“陽光心理教師團隊”
學校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吸納愿意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已經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教師,成立了“陽光心理教師團隊”,目前團隊已有29名成員。該團隊以教師培訓和自我成長為重點,定期開展“陽光心理沙龍”活動,培訓實用的心理輔導技術,提高團隊教師的專業素養,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和家長服務。
2.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
根據學生出現的各類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講座和心理咨詢工作。不同年級學生的共性問題不同,如高一學生主要是適應問題,包括新環境、人際關系、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適應;高二學生較多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高三學生出現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郁等問題的頻率較高。“陽光心理教師團隊”采取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相結合、教師輔導與朋輩互助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3.引導學生學會恰當的自我反省方式
研究發現,在學生面對學習、認識自我、人際關系、社會適應、情緒調節和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問題時,自我抽離的反省方式能夠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由于高中學生思維水平較高,已具有較強的自我反省能力,因此幫助高中學生學會自我抽離的反省方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種方法讓學生以第三人稱“他”來敘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愉快事件,以便能夠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事件,從更廣闊的視野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從而擺脫負面情緒,提高情緒調節能力。
4.重視興趣培養和生涯規劃
很多高中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缺乏滿足感和專注力不足。很多學生不能通過學習獲得成就感,而較大的學習壓力和較高的學習強度進一步導致他們的專注力下降。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將注意力放在學生成績上,缺少對學生職業興趣的了解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引導。為改善這種情況,學校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并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
5.在學科教學和家庭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努力為學生營造健康向上、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和生活氛圍。一是充分利用課堂,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充分發掘各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三是成立家長學校,由校外專家和校內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講師團,通過舉辦“智慧父母講堂”、組織親子活動等形式,指導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素質,為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6.加強陣地建設
學校改善了硬件環境,添置了更多專業配套設施,為學生營造了更好的心理調適氛圍。除了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向學生開放個體輔導室外,每周四還安排了“心靈驛站”校園廣播,每月圍繞一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讓學生能通過傾聽美文滋養心靈并解除迷惑;在宣傳欄內張貼心理健康教育海報,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臺,增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展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成果。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