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生
晴朗的春日穿過從都莊園,猶如金色的太陽穿過北回歸線。在離從都不遠處的從化太平鎮油麻埔,聳立著世界上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塔”,據說也是目前南北回歸線上規模最大的天文地理標志塔。每年夏至中午的12時26分,太陽直射光線會穿過標志塔頂端鋼球的上圓孔。就在陽光如金線穿過針眼的那一剎那,如果有人站在“針眼”正對的經緯線交點,便會見證立竿不見影的特殊景觀。從化,這顆“北回歸線上的明珠”,透過一座莊園向我們顯露它寧靜、明媚的面容。
漫步于從都莊園,拂面而來的是南中國的植物氣息:細葉榕、紫荊、大葉紫薇、火炬木……木本植物參差錯落,與莊園的藍色屋頂相映成趣。在環高爾夫球場的小道上精心栽培的波斯菊、石竹、孔雀草等草本植物花朵嬌妍、此起彼落,像是一支輕快的小步舞曲,讓南國的冬日變得輕盈溫暖。也許是不遠處溫泉的滋養吧,近看房前屋后,遠眺鳳凰山,盡是滿目蒼翠。在“老廣東”們的記憶里,說到溫泉,就一定說到從化,仿佛從化就是溫泉,溫泉就是從化。盡顯從化之美的莊園又怎么能少了溫泉的體溫呢?從都的溫泉像羞澀的仕女,藏在半山腰上汩汩流淌,它是鳳凰山的眼睛,也是從都溫暖的鼻息。
當環保車沿著花木芳馨的道路攀上鳳凰官邸,你會感到這占地面積280多萬平方米的從都莊園一如南方女子的含蓄和秀麗,又不乏古代都城的大氣和典雅。站在鳳凰官邸俯瞰從都建筑群,仿佛置身于某個王朝的夢境,讓人不禁想到腳下這塊土地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印跡。而從都仿佛一個藍色的舊夢,用它的建筑群、用它的博物館、用它無處不在的細節之美坦陳著中國人對歷史和來路的追憶。這里承辦過諸多國際峰會,以禮儀之邦的風度迎來送往;它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正如它既有國際標準的高爾夫球場,也擺設著眉目清晰的唐朝仕女的雕塑。那些雕塑作品也讓人聯想起一個與廣東有關的唐代著名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資治通鑒》中也記載了唐玄宗為博貴妃楊玉環一笑,“歲命嶺南馳驛致之”。荔枝是“果中極品”,而從化的荔枝,是荔枝中的極品。在從都莊園的山麓,也有荔枝林,只不過我們來時時令已過,木葉在漸涼的風中靜等著來年的蓬勃。
最切合從都氣質的植物,也許不是那擁有浪漫歷史典故的荔枝,而是生長在庭院間亦生長在山林中的松柏和梅樹。松柏和梅樹是古往今來文人雅客偏愛的植物,它們是君子之樹,是品德高潔的象征。嶺南的冬日算不得嚴寒,但松柏和梅樹依然顯出了一種被時光錘煉過的蒼勁。清晨拾級而上,就遇到了正在盛放的白梅。流溪河深情地從都門前經過,一路歡唱,流向珠江,奔向南海。
鳳凰山的寂靜就像白梅的花蕊,穩穩掩映在一株樹與一株樹、一朵花與一朵花中間。這樣的寧靜,讓在梅花間笑鬧的人放輕了腳步。庭院中的羅漢松,也在隨風致意。
如果說地球上的北回歸線穿過之所就是一首詩的話,從化一定是其中最深情的一行。從都莊園呢,一定是那詩行中最美好的詞匯,最讓人心動的修辭。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