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11月6日,中法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簽署了關于結束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請問何為地理標志?這一地理標志協定有何意義?
河北讀者 丁建國
地理標志,又稱原產地標志,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世貿組織將地理標志定義為鑒別原產于一成員國領土或該領土的一個地區或一地點的產品的標志。標志商品來源于某地區,其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
世貿組織成員分別制定自己的地理標志規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承諾修改《商標法》,2001年10月新修訂頒布的《商標法》正式將“地理標志”概念寫進法律。2003年國家工商總局新修訂發布《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對地理標志注冊管理作出具體規定。不同國家之間簽署地理標志協定,有助于保護彼此產品的知識產權,同時也能促進雙邊經貿交流。
具體到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而言,雙方談判始于2011年,歷時8年。協定包含文本14條,對地理標志設定了高水平的保護規則,并在附錄中納入雙方各275項具有各自地區特色的地理標志產品。
從商務部官網和歐盟委員會新聞公報透露的信息看,納入協定的歐盟地理標志產品包括帕爾瑪火腿、菲達奶酪、愛爾蘭威士忌等,納入協定的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則包括郫縣豆瓣、安吉白茶、盤錦大米、贛南臍橙、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等。
協定將為雙方的地理標志產品提供高水平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產品,確保雙方消費者都能買到貨真價實的高品質商品?!?/p>
(甄翔)
環球時報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