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林?是不是滿是珍珠的樹林?那我們會撿到珍珠嗎?”車上,小伙伴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眼睛如黑珍珠般閃閃發光,透射著期待與“貪婪”,在滿心的憧憬中,我們終于來到了珍珠林。
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小伙伴們像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親吻著小草;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嗅著花香,忙得不亦樂乎。我們一路歡聲笑語,有的小伙伴摘了一捧野花,引得更多小伙伴如蜜蜂般向花兒跑去。
順著石子路向半山腰走去,樹木郁郁蔥蔥,茂密濃綠,高大挺拔的喬木,低矮佝僂的灌木,一高一低,形成一番別致的景色。樹叢中嵌著寶石般的小花,紅的似火,黃的如光,十分可愛。咦?這是不是我們苦苦尋覓的珍珠呢?我連忙告訴老師,老師卻哈哈大笑,原來“珍珠”并非珍珠,而是一種樹木,葉片形如珍珠,“原來是這樣呀!”小伙伴們恍然大悟。
不知走了多久,一座被綠樹簇擁的紅色廟宇在樹蔭下若隱若現,顯得十分神秘。近看,寺廟曰“興隆寺”。跨進廟門,是個大院子,院子里有許多建筑物,繞過它們,拾級而上,便來到了“三清洞”,山洞一一排列,拱形洞門約兩米高。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玉皇洞了,玉帝正襟危坐在洞中央,身旁肅立著四位神態各異的神仙。乍看,并沒有什么特別,可當你仔細端詳時會發現,不管你走到哪里,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你,好像要把你看透一樣,隱約地,我仿佛聽見了他們的呼吸聲,我不由得頭皮發麻,逃也似的跑開了,回到大部隊溫暖的懷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想,這或許就是珍珠林遠近聞名的緣由吧。
一轉眼,我們要回家了,再回頭望去,茂密成蔭的樹木,用深深淺淺的綠裝點著大山,如一幅畫卷,滿是夏天的氣息。看,樹葉在微風下搖曳,好像在和我們告別;聽,小鳥在枝頭歌唱,唱出了對我們的留戀……
(指導教師? 楊 葉)
【評點】
文章開門見山,以充滿童真的問題開篇,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接著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將珍珠林的美麗與聞名娓娓道來,有關珍珠樹,有關興隆寺,更是具體可感,描寫過程由淺入深,詳略分明,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作者語言活潑、靈動,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