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簡介:
宣愛國,女,湖北松滋人,博士,教授,現為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工與材料工程系主任。主要從事化工過程模擬與優化、化學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科研等。
近年來,多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實施工作,主持和參加各類科研課題20多項。在省級、國家級和國際知名期刊,公開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指導大學生論文,多次獲湖北省優秀學士論文獎,指導大學生全國挑戰杯賽、全國化工設計大賽多次獲獎。
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羰基氧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相關體系的相平衡研究”、“甲苯二異氰酸酯相關體系的相平衡研究”、“石油化工關鍵裝置的在線監測與安全評價”、((Fluid Phase Equilibria》、《Chemical EngineeringScience》等。
主持人語: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工科教育在傳統教育體制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新時期背景下的工科院校,正大步探索“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一名從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高等教育的科研工作者,感到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
從傳統的專業教育到現代專業教育,無論是“化學化工”、“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人”等學科的教學、應用與發展,都離不開科研,而我們的科學研究又離不開學術出版平臺,《粘接》雜志是我們化學、化工專業的老朋友,辦刊40余年,為我國化學化工專業的科研,作出了奉獻和貢獻,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師益友。個人認為《粘接》的“教學實踐與新論”欄目設置科學,適應社會,符合需求,能滿足教學、實踐與創新。本期該欄目的幾篇文章在相關專業方面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可供同行參閱引用。在這里,就個人的思考,淺談“獨立學院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建設”,供借鑒參考。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特色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首先要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①構建“通識類知識一學科基礎知識一專業知識”三位一體的知識體系,注重工程基礎類、安全與環保類、專業概論、基礎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核心及特色學科。②構建滿足教學需要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是基礎化學實驗、化工實驗、綜合實驗和特色實驗。在實踐教學中,應圍繞社會對化工人才的需求,強化實習、化工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創新創業訓練等內容,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③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_[程素養的培養,在理論學時和實踐性課程學時之間優化出平衡點,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市場調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建立“外引內培”機制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落實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也是獨立學院專業建設的基本保障。獨立學院教師主要來源于剛畢業的研究生,雖然擁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但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實際經驗,應通過建立“外引內培”機制,與化工相關企業合作,提供工程實踐的環境和機會、強化專業應用技能,使培養的學生能迅速勝任企業崗位需求。
3)鼓勵參加學科競賽帶動專業建設發展
學科競賽是對知識深入理解、系統整理和實踐運用的過程。競賽過程集中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協作精神,并反映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合理性。通過組織競賽,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改革提供方向,帶動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
總之,應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優化培養方案為基點,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學校多與企業融合,教與學互相促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滿足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