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芳


【摘 要】 目的:探討不安全因素分析應用在新生兒護理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方法:選取88例新生兒作為觀察對象,雙盲法納入分組,觀察組(開展不安全因素分析,然后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n=44),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模式,n=44),對比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缺陷發生率(2.27%、4.55%)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對護理人員操作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給予對應解決方案,可降低風險事件,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
【關鍵詞】 不安全因素;新生兒;新生兒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sitive role of unsafe factor analysis in neonatal care. Methods: 88 neona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Double-blind method was included in the group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ying out analysis of unsafe factors, then giving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n=44)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general nursing mode, n=44) were compared in clinical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def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27% and 4.55%)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cores of family members'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taf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unsafe factors in neonatal care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can reduce risk ev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onatal care.
[Key words]Unsafe factors; Neonates; Neonatal care
作為護理人員,應對新生兒護理工作加以重視,并且不斷強化自身護理技能,全面分析護理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而采取對應解決措施,提高新生兒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8例新生兒,總結護理方法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所在醫院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8例新生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所選新生兒均符合臨床護理服務操作標準[1-2],新生兒家屬能夠配合各項工作,對診療情況知情同意。根據護理干預方法分組,觀察組(n=44)中,男嬰20例,女嬰24例,日齡3~20d,平均日齡(13.52±3.89)d。體質量3.1~5.2kg,平均體質量(3.82±0.27)kg。對照組(n=44)中,男嬰21例,女嬰23例,日齡3~22d,平均日齡(13.66±3.78)d。體質量3.2~5.2kg,平均體質量(3.88±0.25)kg。研究內容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排除以下情況[3]:1)家屬合并精神類嚴重疾病;2)新生兒合并嚴重全身感染者;3)合并心肺功能、肝腎功能嚴重損傷者;4)合并先天性嚴重疾病者。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采用一般護理干預模式,結合新生兒實際需要,給予對應護理服務,嚴格執行醫囑,做好基礎護理工作,保證新生兒護理安全。觀察組新生兒接受不安全因素分析,結合分析結果,給予其針對性護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新生兒自身因素及護理。①護理風險:對本組新生兒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發現新生兒免疫力普遍偏低,且機體防御能力差,容易被病原菌侵襲。在此基礎上,新生兒身體情況變化較快,增加臨床護理執行難度。②護理對策:針對新生兒自身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應加以重視,采取必要措施,盡量減少病原菌感染幾率。提倡盡早母乳喂養,加強健康宣教,告知家屬堅持母乳喂養的重要性,進而不斷提高新生兒機體免疫及抗病能力。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保證新生兒病室溫度、濕度條件滿足標準,降低風險。
2)護理人員因素及護理。①護理風險:由于護理人員技術操作不到位所引起的風險,值得每個臨床護理人員注意,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到新生兒護理質量,也會顯著增加安全風險,對新生兒健康帶來嚴重影響。②護理對策:針對此類問題,科室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技能培訓,使其能夠對新生兒專業護理知識進行強化,從而為其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本組新生兒即是在此種背景下接受護理干預,期間護理人員已經深刻意識到自身問題,并采取一定措施進行改進,以新生兒為核心,執行護理風險管理。例如,護理人員對自身操作技能進行優化,發現新生兒存在呼吸道問題,則及時對其開展對應干預,適當抬高床頭,做好呼吸道護理及體位管理,協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強化操作技能,減少新生兒皮膚劃傷。
3)人員配置因素及護理。①護理風險:新生兒護理執行難度大,很多家屬不能理解護理人員的難處,導致護理人員承受較大工作壓力,無法及時發現新生兒不良狀況,增加了護理風險。②護理對策:鑒于上述狀況,首先對護理人員心理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給予對應疏導,使護理人員能夠正確面對新生兒護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為因素風險。強化護理人員責任心,避免發生新生兒腕帶丟失現象,減少不安全事件。其次,對護理人員排班模式進行優化,采用彈性排班方法,除科室護士長外,所有護理人員均參與到輪班中。保證每個護理人員均有機會參與到彈性班和固定班的輪班值守中,使其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同時也能夠為新生兒提供連續性服務,減少護理風險。
4)管理制度因素及護理。①護理風險:由于新生兒病房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導致很多護理問題,如生命體征監測不合理、不到位現象,造成很多新生兒合并癥無法及時被發現,進而帶來嚴重護理風險。②護理對策:制定新生兒診療室及病房管理制度,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落實,日常護理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避免滋生不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對安全教育內容及執行進行強化,重視護理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定期開展相關學習活動,組織人員集中學習《新生兒管理制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文件。根據科室執行情況,定期對護理人員安全管理技能進行考核,將新生兒安全管理傳達給每個護理人員,使其遵守安全規范。完善各項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標準,降低新生兒院內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缺陷發生率,做好觀察及記錄。與此同時,護理工作結束后,對新生兒家屬開展問卷調查,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包括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安全管理、護理管理、無菌操作,每項20題,采用5級評分法,每項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4-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χ2值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情況對比
觀察組風險事件2例,護理缺陷2例;對照組風險事件7例,護理缺陷9例。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缺陷發生率(2.27%、4.55%)均低于對照組(15.91%、20.45%),通過χ2值檢驗結果發現,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家屬對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安全管理、護理管理、無菌操作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新生兒身體免疫力低下,器官發育不健全,容易受到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應給予其恰當的臨床護理配合,從而降低感染等風險[6]。新生兒作為特殊人群,其護理工作必然存在特殊性,常規護理干預效果比較有限,造成很多安全風險[7-8]。以不安全事件分析為核心,為新生兒提供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并采取一定預防性措施,與預見性護理相類似,均是在護理風險尚未發生時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旨在將護理風險降至最低。也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優質護理核心,踐行以人為本護理理念,最大程度提高新生兒護理效果。
例如,楊小珍[9]將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在母嬰護理工作中,取得明顯效果,可降低產后出血,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黃春香等人[10]利用細節護理干預為新生兒肺炎患兒執行護理工作,效果顯著。陳雯雯[11]則為新生兒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本研究通過臨床對照試驗結果證實,在做好不安全因素分析的前提下,為新生兒執行針對性護理,可降低風險事件,減少護理缺陷,并且顯著提高家屬就診滿意度,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上述研究結果充分證實,對新生兒護理工作進行改進,采取必要安全管理,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對新生兒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新生兒護理工作難度大、風險高,對新生兒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細致分析,并給予對應解決措施,制定可行護理方案,在降低風險事件、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強化家屬就診滿意度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具有臨床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 唐春花,涂亞莉.循證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智能發育的影響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06):536-538.
[2] 黃桂秀.發展性照顧在NICU極低體重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24):192-193.
[3] 李昭穎,胡曉靜,李麗玲,等.65例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新生兒的護理[J].上海護理,2018,18(12):42-44.
[4] 朱惠潔,程秀.疼痛管理對新生兒靜脈穿刺疼痛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4):178-180.
[5] 林麗,謝春蓮,曾杰.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防止新生兒輸液外滲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OL].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11):1118-1120.
[6] 葉菁.綜合護理干預在機械通氣新生兒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11):1121-1123.
[7] 牛春牧.袋鼠式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8,35(6):680-681.
[8] 劉燕丹.新生兒肺炎護理中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探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4):140-141.
[9] 楊小珍.預見性護理干預對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8,15(24):77-78.
[10]黃春香,黃春聯,陳小芳,等.細節護理干預措施在新生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8,33(12):112-114.
[11]陳雯雯.優質護理服務在預防NICU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18,(2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