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燕

【摘 要】 目的:探究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行手術治療期間輔以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選目標為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參照計算機抽選結果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輔以綜合護理干預,評估并分析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疼痛指數差異,記錄患者康復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術后6h、24h、48h疼痛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排氣時間(13.28±1.44)h、下床時間(8.21±1.09)h、住院總時間(4.38±1.02)d均較對照組短(t=12.7151、17.5162、10.2117,P<0.05)。結論: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行手術治療期間輔以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痛楚,加速患者康復。
【關鍵詞】 綜合性護理;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疼痛;康復效果
子宮內膜異位屬于一種臨床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均造成嚴重影響。目前,治療該疾病的方式以手術為主,效果良好[1]。而在手術期間輔以護理干預能夠保證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痛楚,提高患者滿意度。綜合性護理屬于最近幾年較為盛行的服務模式之一,其可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滿足患者多方面服務需求。本文作者以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0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為目標,探究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目標為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子宮內膜異位患者40例,均接受手術治療,參照計算機抽選結果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者20例,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48歲,平均年齡為(33.45±1.71)歲;病程時間短則2個月,長則28個月,平均病程(11.48±2.11)月;其中未婚患者9例,已婚患者11例。觀察組總計患者20例,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49歲,平均年齡為(33.47±1.69)歲;病程時間短則3個月,長則27個月,平均病程(11.49±2.13)月;其中未婚患者8例,已婚患者12例。以專業統計軟件對此次研究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研究。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許可。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全體患者均判定為子宮內膜異位,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排除患有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2)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干預,涉及內容有:定時監測患者體征指標,遵醫囑用藥等。
觀察組輔以綜合性護理干預,涉及內容有:1)心理干預:護理者需經常、主動與患者交流,為其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如誘因、預防等,創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多數患者因疾病困擾易出現焦慮、暴躁等不良情緒,護理者應實時掌握其心態變化,耐心聆聽患者傾訴,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對其進行安撫,同時可列舉成功康復案例增加患者信心,提高依從性。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化需求[2]。2)術前訪視、宣教:護理者需于手術治療前1d探訪患者,為其講解手術過程、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使患者對手術治療有簡單認知,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消除患者疑惑,確保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3)術中陪伴:陪伴患者進入手術室,為其講解手術室環境。手術期間配合主治醫師傳遞手術器械,監測患者體征指標。4)術后疼痛護理:術后以腹帶包裹患者腹部,及時更換傷口敷料,可利用注意力轉移法緩解患者痛楚,如為患者播放輕音樂,讓患者看電視、看書籍等。5)出院指導:叮囑患者按時復診,同時結合患者飲食習慣、興趣愛好等制定合理膳食食譜與運動規劃。
1.4 觀察指標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統計患者護理前后各時間疼痛評分,總計10分,分值越高,痛楚越強烈。
記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總住院時間,以判定患者康復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1.0軟件對本次護理結果進行分析,以t值作為檢驗疼痛評分、康復情況等計量資料的判定依據,以P值作為檢驗組間差異的判定依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差異
兩組患者未接受護理前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術后6h、24h、48h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指的是活性內膜細胞于子宮內膜以外位置種植,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3]。一般來講,內膜細胞需在子宮腔內種植、生長,然而因子宮腔與盆腔經輸卵管相連,就造成內膜細胞易經輸卵管流入盆腔,引發異位生長問題。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痛經、盆腔疼痛等,嚴重甚至造成不孕不育,對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危害。目前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多采取腹腔鏡手術療法,效果良好[4]。而在治療期間融入護理干預可與手術治療形成配合,保障療效,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綜合性護理干預屬于臨床應用較廣泛的護理模式,其遵循整體護理理念,能夠為患者提供一種個性化、整體化、高效化服務。通過術前訪視、宣教可使患者了解手術具體內容,消除疑慮,提高依從性;通過術中陪伴可增加患者安全感,并配合主治醫師操作,保障手術治療;通過術后護理可減輕患者痛楚,預防并發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疼痛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論與許曉君[5]發表文章結論一致。
總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行手術治療期間輔以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痛楚,加速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朱凌馨.綜合護理干預在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癥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05):56-57.
[2] 楊曉文,劉曉華.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疼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08):1372-1374.
[3] 張乃芬.綜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06):747-751.
[4] 敖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8):182-183.
[5] 許曉君.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