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琴
【摘 要】 目的:探討脛腓骨骨折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給予患者中醫護理方法,包括健康指導、疼痛護理、腫脹護理、肢體功能障礙指導、飲食指導、情志護理及康復指導,采用脛腓骨骨折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對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結果:本研究50例患者中,痊愈者48例,痊愈率96.0%,有效者2例,有效率為4.0%,護理總有效率為100.0%。結論:采用中醫護理方案,減輕了脛腓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滿意。
【關鍵詞】 脛腓骨骨折;中醫護理;疼痛;指導
脛腓骨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其為脛骨平臺下至踝以上部分的骨折,其發生率約占四肢骨骨折的第1位[1],約占全身骨折的13%~17%[2],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醫藥治療及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護理方案的梳理、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及對中醫護理行為的規范,均提高了中醫護理的質量,促進了患者的恢復,其中脛腓骨骨折中醫護理已逐漸應用成熟[3],本院采用中醫護理方案用于50例脛腓骨骨折中,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為27~67歲,平均年齡為(56.8±4.7)歲,受傷原因:重物砸傷者17例,車禍傷者19例,墜落傷者14例。本研究所采用的護理方法,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中醫護理方法
首先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告知患者如何正確應用拐杖,下床活動時防止患者跌倒,在以上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飲食指導、情志護理及康復指導。
1)對于疼痛者,可對患者的疼痛原因、程度、性質、伴隨癥狀進行評估,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牽拉痛,采用數字評分法(NRS)做好疼痛評分記錄;并遵照醫囑給予相應的中藥外敷;遵照醫囑給予耳穴貼壓,貼壓部位包括神門、交感、皮質下、膝、踝等穴位。
2)對于腫脹者,先對患者的腫脹程度、范圍及伴隨癥狀進行評估,記錄患者是否存在張力性水泡,同時對骨筋膜室綜合征是否出現進行密切觀察,若患者的皮膚張力增高,腫脹出現進行性加重,存在肌肉發硬、水泡、肢體顏色蒼白或發紺、不能觸及足背動脈搏動,需立即報告醫師,做好切開減壓術的準備;同時對肢體的顏色、血運進行觀察;也可抬高患肢,以減輕患者的腫脹。
3)對于功能活動障礙者,首先對患肢的末梢感覺、血運、肢體活動情況進行評估,注意防止石膏支具對腓骨頸部產生壓迫,導致腓總神經受壓,如出現異常,需要及時通知醫師并進行及時處理;同時可對支具進行固定,抬高患者的患肢,保持功能位;若患者體位出現改變時,需要保護患者的患肢,以免骨折處受到成角外力及旋轉的干擾。
4)飲食指導:對于血瘀氣滯證者,可食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紅糖、白蘿卜、生姜、山楂等食物,同時需少食土豆、甜食等會產生脹氣的食物,尤其不能過早食用肥膩滋補的食物;對于淤血凝滯證者,宜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以滿足患者骨痂生長的需求,可配合鴿子湯、骨頭湯等高蛋白食物;對于肝腎不足證者,宜進滋補肝腎、補益氣血的食物,如蝦、魚、蛋、肉、牛奶及新鮮的蔬菜水果,同時可食用核桃、榛子等堅果類食物,以補充患者鈣及微量元素的攝入。
5)情志護理:對患者介紹本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及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也可給患者介紹成功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若患者疼痛時會出現情緒煩躁,可使用安神靜志法,患者可閉目靜心、全身放松、平靜呼吸、或聽音樂,達到周身血流通舒暢。
6)康復指導:在醫師(康復師)指導下,幫助、督促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告知患者需堅持功能鍛煉,以促進腓脛骨骨折的功能恢復,促進患者自我保護的意識;可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及足趾的屈伸鍛煉,每日可鍛煉多次,每次時間為15~20min;術后康復,遵醫囑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及膝、踝關節主動互動,遵醫囑指導患者扶雙拐不負重步行,逐步過渡到單拐逐漸負重;功能鍛煉以患者自覺稍微疲勞、休息后可緩解、不引起疼痛為原則,功能鍛煉時需循序漸進。
1.3 觀察指標
采用脛腓骨骨折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對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患者的患肢活動度恢復至正常且因骨傷導致的肢體疼痛消失為痊愈;患者的肢體活動度有所改善,且因骨折導致的肢體疼痛得到有效緩解為有效;患者的肢體活動度無明顯改善,且因骨傷導致的肢體疼痛較為嚴重甚至出現加重趨勢為無效,護理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 結果
本研究50例患者中,痊愈者48例,痊愈率96.0%,有效者2例,有效率為4.0%,本研究的護理總有效率為100.0%。
3 討論
脛腓骨骨折多見于長管狀骨骨折,而脛腓骨干骨折的脛骨淺居皮下,無肌肉覆蓋,因此在患者骨折后骨折的折斷段容易穿破皮膚,易引起骨折遷延不愈,患者多表現為腫脹、疼痛等癥狀[4],需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
本文結果表明,本研究痊愈率96.%,有效率為4.0%,護理總有效率為100.0%,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中醫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主要是由于中醫護理中的健康指導、疼痛護理、腫脹護理、肢體功能障礙指導、飲食指導、情志護理及康復指導可對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同時本研究根據脛腓骨骨折傷后不同時間分為3種癥候,傷后1~2周為血瘀氣滯證,患者出現局部腫脹壓痛、舌質淡及苔薄白;傷后2~4周為淤血凝滯證,此時為骨折中期,患者功能活動存在障礙,舌紅或存在淤點,苔白;傷后超過4周為肝腎不足證,為骨折后期,患者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兩目干澀、視物模糊、五心煩躁及舌淡胖癥狀[5],本研究根據不同癥狀給予辨證施護,從而提高了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護理方案,減輕了脛腓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付翠艷,孟憲靜,李偉,等.中醫治療及中醫護理措施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07):298-299.
[2] 卜秀娟,李霞,趙琪琴.探討脛腓骨骨折護理應用綜合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8,27(08):161,163.
[3] 林琳.中醫分期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骨折愈合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19):86-88.
[4] 林代利,王曉潔.以互聯網為基礎中醫延續護理在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9):65-67.
[5] 姚嵐,邵敏,朱勝玲.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骨折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1):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