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儒萍 金鈺紅 可秦 王麗仙

【摘 要】 目的:探討吞咽康復護理對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共選取68例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患者的入院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根據患者康復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包括34例患者)和對照組(包括34例患者)。68例患者均給予出血性腦卒中后常規康復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吞咽康復護理干預。結果:吞咽功能康復效果,觀察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患者的SSA評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的VFSS評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吞咽康復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復效果。
【關鍵詞】 吞咽康復護理;出血性腦卒中;吞咽障礙;康復效果
大約有30%~65%左右的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會遺留吞咽障礙的問題[1]。對于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來說,一旦產生吞咽障礙后遺癥,則會導致其進食和呼吸困難問題,從而增加患者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的風險[2]。因此,積極地對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進行康復干預,促使其吞咽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是非常重要的[3]。為了提高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復效果,筆者應用了吞咽康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共選取68例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患者的入院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根據患者康復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包括34例患者)和對照組(包括34例患者)。觀察組:共計34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8例和16例,患者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62.4±3.3)歲。對照組:共計34例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9例和15例,患者年齡從47~75歲,平均年齡(61.2±4.1)歲。以上患者的組間資料比較差異均不存在差異性P>0.05,該研究實施前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和批準。
1.2 研究方法
68例患者均給予出血性腦卒中后常規康復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吞咽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吞咽器官運動訓練 對患者進行吞咽器官運動訓練,主要的吞咽器官包括面部、下頜、唇部、腮部、腭咽、舌、咽喉等,對以上器官進行運動訓練,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首先指導患者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雙肩上提、雙肩下垂,向兩側轉頸并左右傾斜,雙上肢上舉提升軀干并向兩側彎曲,鼓腮、縮腮,舌外伸并向左右滑動,舌前伸、舌后退,張口吸氣,并發出“啪啪啪”聲。
1.2.2 呼吸訓練 1)腹式呼吸:患者臥位屈膝,護士兩手分別置于患者的上腹部,讓患者用鼻吸氣,以口呼氣,呼氣結束時手稍加壓于上方膈部方向。2)縮口呼吸:以鼻吸氣后縮攏唇呼氣,呼氣控制越長越好。3)強化聲門閉鎖:患者坐在椅子上,雙手支撐椅面做推壓運動和屏氣。
1.2.3 攝食訓練 攝食訓練包括進食的體位和姿勢、食物的性狀、一口量、進食的速度、用餐環境等措施。改變患者的進食姿勢可通過頭部旋轉、側方吞咽、低頭吞咽、從仰頭到點頭吞咽、頭部后仰、空吞咽與交互吞咽等方式進行,可改善或消除吞咽誤吸癥狀,能坐著進食的就不要躺著進食。根據吞咽障礙的程度選擇合適的食物,對吞咽能力中度以下者給予易于吞咽的半流質飲食,將食物做成凍狀、糊狀。進食量應從小量(4mL)開始,在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復做幾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或每次吞咽后做好患者口腔清潔[4]。
1.2.4 低頻電刺激療法 使用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各項治療參數的設置如下:脈沖寬度為50~100μs,輸入功率為100VA,電流強度為0~25mA[5]。在患者進行低頻電刺激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面部表情變化情況,根據患者的耐受性調節相關的設置參數。每次治療時間為20min,每日進行2次治療。
1.3 吞咽康復效果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癥狀有顯著改善,其VFSS評分≥8分;有效: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4分≤VFSS評分<8分;無效: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癥狀無任何改善,其VFSS評分<4分[6]。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利用SPSS 21.0進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則用百分比(n,%)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康復效果比較
吞咽功能康復效果,觀察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SSA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患者的SSA評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評分水平相當,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下表2。
2.3 兩組患者的VFSS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患者的VFSS評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評分水平相當,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下表3。
3 討論
臨床常規的康復護理不具有針對性,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復效果欠佳[7]。而吞咽康復護理則對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的改善更具有針對性,通過綜合運用吞咽器官運動訓練、呼吸訓練、攝食訓練、低頻電刺激療法等吞咽功能訓練方法,來對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行改善,獲得了顯著的康復效果[8]。從本次研究結果也可以看到,相比常規康復護理,吞咽康復護理對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吞咽障礙功能改善效果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吞咽康復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出血性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艷麗.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其吞咽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6(05):149-150.[2] 那爾布力·巴合提別克,田利娟,古力沙爾阿·吐爾遜,等.通竅醒腦針刺在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08):1471-1473.
[3] 張國棟,肖飛,呂昕.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發生率及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04):910-912.
[4] 田甜,李軍榮,李圣華,等.低頻電刺激吞咽障礙訓練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6,29(05):378-380.
[5] 胡勇,張亞紅,劉重霄,等.腦血疏口服液對大鼠腦出血后神經功能及血腫周圍半暗帶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5):1735-1737.
[6] 江云,胡貝貝,葉曄,等.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咽期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07):501-503.
[7] 陸敏,孟玲,彭軍.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0(01):98-100,112.
[8] 朱美紅,萬里紅.吞咽攝食管理預防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相關性肺炎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03):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