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 姜麗杰 王芳 隋麗娜

【摘 要】 目的:觀察并評價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25例工作人員為對照組,對其展開常規護理管理;另選取2018年1月至12月25例工作人員為觀察組,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對比并評價兩組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消毒供應物品的質量合格率,以及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安全識別能力、風險防范意識等工作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供應物品風險事件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則明顯降低,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中采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消毒滅菌效果及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
【關鍵詞】 消毒供應中心;護理安全管理模式;應用評價
近些年來,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不斷升高,醫院消毒滅菌工作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出來,并在控制院內感染控制,確保患者安全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1]。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重要科室,主要為全院提供無菌器材與敷料,對各種醫療器械進行消毒與殺菌處理,因此,需積極做好消毒供應室的護理管理工作,以有效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2]。基于此,本院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中應用了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25例工作人員為對照組,其中男女分別有5例與20例;平均(35.43±5.06)歲;學歷水平:5例為中專水平,12名大專,8例本科。在此期間共有436件消毒器械物品。另選取2018年1月至12月消毒供應中心25例工作人員為對照組,其中男女分別有6例與19例;平均(35.73±5.24)歲;學歷水平:6例為中專水平,12例大專,7例本科。在此期間共有457件消毒器械物品。在基本資料方面,兩組工作人員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展開常規護理管理,也即按照衛生部制定的相關清洗消毒規范開展工作,缺乏健全的流程及制度。對于觀察組,則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1)對安全隱患進行評估。管理人員需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展開統一考核,觀察其日常工作表現、工作態度及醫院感染意識等,結果發現,工作人員存在工作態度不嚴謹,對感染的防范意識偏低等情況,從而導致檢查不仔細、消毒不合格等風險事件的發生。此外,當設備的配置較低時,還會降低消毒及滅菌的質量。
2)將防范措施落到實處。①明確各工作人員的職責,護士長需起到帶頭作用,以醫院制定的管理責任標準為依據,從消毒供應中心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科學可行的護理管理方案,針對工作中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②將任務進一步細化。組織科室的工作人員對相關護理知識進行統一學習,要求其嚴格遵守安全護理計劃,并將其每日上班情況詳細記錄下來。③建立安全管理小組。組織科室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并以體檢報告為依據,對健康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給予及時治療,確保不對工作質量造成影響。此外,采取靈活的、人性化的排班方式,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④促進工作質量的提高。工作人員需對物品從回收到發放各環節的工作標準進行全面掌握,并佩戴好專用口罩及手套等防護用品,根據流程對物品進行規范化清洗、包裝及滅菌。⑤加強科室之間的交流。消毒供應中心應當與醫院其他科室保持良好的交流,對各科室物品使用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消毒質量問題。
1.3 觀察指標
以《醫院供應室清洗消毒規范》中相關標準為依據,對兩組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等質量合格率,及其風險事件發生率進行觀察與記錄。同時,采取本院自制問卷表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安全識別能力、風險防范意識等工作質量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明工作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本實驗中涉及到的數據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對于采集到的計量數據,用(±s)來表示,行t檢驗。當P<0.05時,證明結果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 結果
2.1 消毒供應物品質量情況對比
經統計,觀察組消毒供應物品的質量合格率高達98.69%(451/457),相比于對照組的90.60%(395/436)明顯升高;供應物品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88%(4/45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55%(46/436),兩組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人員工作質量對比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安全識別能力、風險防范意識等工作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對各種醫療器械進行消毒與殺菌處理,為全院服務,在當前醫院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作用是能夠對院內感染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醫療質量水平與患者身體安全[3-4]。消毒供應中心需面對臨床各科室,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員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識不強,加大了管理難度。
本研究中,通過從2018年1月開始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結果顯示,該組的消毒供應物品的質量合格率,物品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管理的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在護理安全管理中,通過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可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號召其參與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來;通過建立完善的設備及人員管理制度,可確保工作人員對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進行熟練掌握,使其端正工作態度,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通過從科室特點出發來劃分區域,設置專人對各區域進行定期清潔與管理,可有效提高清潔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5]。
綜上所述,通過將護理安全管理模式應用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中,能夠顯著提高消毒滅菌效果及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唐馨.消毒供應中心與手術室一體化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溝通對策[J].醫學信息,2016,29(07):302.
[2] 張津津.消毒供應中心與手術室配合中的問題及措施分析[J].家庭醫藥,2016,(08):101-102.
[3] 彭茂.消毒供應中心場地布局與設備合理配置探討[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03):159-161.
[4] 黃大平,于蕾,張春艷,等.護理干預對化療預期性惡心、嘔吐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08):1074-1076.
[5] 曾婉儀,譚燕華.細節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04):56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