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文
2001年的11月11日,在多哈舉行的世貿組織(WTO)第四次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中國“入世”申請。一個月后,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在多邊貿易體制受到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嚴重沖擊的今天,紀念這個歷史性的日子,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外開放是必由之路
18年來,中國經濟貿易與投資迅速發展的歷史,就是認真履行“入世”承諾、開放市場、改革法律法規體系,融入世貿規則的歷史。又是在此基礎上主動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歷史。到2010年,中國已經將平均關稅水平降到10%以下,全部開放了100個服務業部門。近年來,中國主動進行了多輪關稅削減,目前加權平均關稅水平約在4%左右,與美國的2.4%和歐盟的3.0%接近。中國啟動了17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最新制定并將于2020年1月1日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完全施行了國際通行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世界銀行公布的營商環境排名,中國從2018年的第78位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46位,再升至2020年的31位。剛剛結束的第二屆進博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中國向全世界開放的大國形象。
今天中國開放型經濟的水平和目標,已經遠遠超過“入世”承諾,但所基于的核心價值沒有變,即世貿組織基于的非歧視原則及開放原則。重溫中國“入世”經歷,令人信服地證明世貿規則是正確的;是一國經濟融入世界,實現迅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WTO:生存高于改革
戰后幾代人建立起來的以世貿組織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正遭遇70年來未有過的嚴重危機。以美國政府為代表的反多邊主義力量無視世貿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向中國、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一系列國家實施單邊關稅和直接限制,阻擾世貿組織上訴大法官任命,到今年年底,世貿組織執行規則的功能將停擺。戰后幾代人努力建立起來的多邊貿易體制正處于生死存亡關頭。
貿易緊張局勢給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帶來了極大威脅。兩年前,世界75%的經濟體增長勢頭增強。現在90%以上的經濟體經濟正同步下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測下調到3.0%,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世貿組織最近將2019年世界貿易增長率下調到只有1.2%。
世貿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不久前稱,當前世界貿易體制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的關稅戰的情形類似。如果沒有多邊貿易體制,60%的全球貿易將消失,世界經濟將出現歷史性災難。
世貿組織的改革固然刻不容緩,但更重要的是生存。如果世貿組織沒有了,或者根本性質改變了,改革還有什么意義?美國到處宣揚世貿組織改革的實質,是顛覆現有多邊貿易體制的非歧視和開放核心價值,改為“美國優先”的規則體系。如不成功,美國可以無視世貿組織,在世界上另搞一套。
如果到今年年底,世貿組織上訴大法官任命問題得不到解決,世貿組織將停擺。但這并不是決定因素。即便上訴大法官滿員,美國也多次不執行裁決。美國貿易代表署提交國會的2018、2019年總統貿易政策議程明確提出,美國不允許世貿組織阻止美國采取行動,即美國國內法高于國際法。
以世貿組織為中心、世貿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基石。為了世界經濟發展和世界自由貿易體系的生存,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站在斗爭隊伍的前列,努力盡到大國責任。
WTO改革:兩大精髓不可動搖
即便討論世貿組織改革,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顛覆性改革和建設性改革。前述美國主張的改革屬于顛覆性。中國同絕大多數世貿成員主張的是建設性改革。
建設性改革無論怎樣推進,兩大精髓不可動搖。
第一個精髓是多邊貿易體制的三大原則,即非歧視和開放原則,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差別待遇原則和協商一致原則。無論改革結果如何,這一精髓不能動搖。
第二個精髓是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的同等話語體系。迄今為止,世貿規則基本上是按發達成員話語體系制定,它們擬定的世貿組織改革方案仍然依照這一體系。但發展中成員缺乏話語體系,處于不利地位。按照前述話語體系,美墨加貿易協定規定到2023年三國間貿易的汽車中必須有40%-45%產自小時工資16美元以上的地區即美國,卻仍然屬于市場經濟。中國要求從美國購買農產品必須依照市場規律和企業需要,卻屬于非市場經濟。美國規定外國鋼鐵產品價格必須低于美國產品的25%以上,才可進入政府采購,仍然不算限制;而其他國家對美國農產品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則算限制。美國人均農業補貼為中國的70倍仍屬于公平競爭,中國對企業有優惠利率貸款則屬于扭曲市場。世貿組織成立后,美歐對紡織品服裝進口保留10年配額限制仍屬開放市場,發展中國家如有限制則屬于貿易壁壘。因此,在這種發達成員單一話語體系下制定的世貿改革,不可能是公平的。只有發展中經濟體同樣提出整套話語體系并在世貿組織改革中得到同等采納,這一改革才算完成。▲
(作者是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