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12月20日,濟南市槐蔭區經十一路棚戶區改造項目——和諧佳苑小區正式交付居民回遷安居。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城鎮住房實行實物分配、低租金使用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受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住房供應不能滿足需求,短缺問題突出。
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解決住宅問題的路子能不能寬一些,并于1980年4月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構想。199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為對象、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經濟適用住房供應體系和以高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商品房供應體系。199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200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2008年,國家開始大規模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對象范圍逐步擴大,保障方式更加豐富。2011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標首次寫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0萬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住房保障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住房保障政策體系進一步創新和完善。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就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明確要求。2013年起,國家連續3年印發關于棚改的專門文件。2014年起,組織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展了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推動各地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統稱公租房。2015年啟動實施棚改三年計劃,2015年至2017年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1800萬套。2017年以來,各地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步伐。
經過多年發展,201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9平方米,是1949年8.3平方米的4.7倍,住房保障為這個成績的取得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4年至2007年,全國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萬套;2008年至2018年,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合計開工約7000萬套,包括公租房(含廉租房)1612萬套、經濟適用住房573萬套、限價商品住房282萬套、棚改安置住房4522萬套,幫助約2億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的6年(2013年至2018年),全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4000多萬套,惠及1億多住房困難群眾。
公租房發展成效顯著,成為社會的“安全網”和“穩定器”。截至2018年底,3700多萬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還有累計近2200萬困難群眾領取了公租房租賃補貼。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公租房還幫助部分新就業無房職工、城鎮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解決了住房困難,發揮了“兜底”保障作用,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部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通過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等配售型保障房改善了居住條件。1994年以來,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建設了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近幾年,北京、上海等城市還探索發展了共有產權住房。截至2018年底,通過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等配售型保障房,5000多萬城鎮中低收入群眾擁有了產權住房。
棚戶區改造有效改善了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同時發揮了一舉多得的作用。2008年至2018年,全國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4522萬套,上億居民“出棚進樓”,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同時,促進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了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帶動了投資消費和經濟增長。
堅持黨對住房保障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住房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均對住房保障工作作出明確部署。近年來,住房保障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源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
各部門切實履責,完善住房保障支持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及時安排下達中央補助資金;自然資源部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做到應保盡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研究完善稅費支持政策;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加大金融支持;審計部門開展專項審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協調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加強對各地的指導。
地方黨委政府勇于擔責,切實攻堅克難。地方黨委、政府把住房保障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考慮,下大力氣推動。在認真摸底、搞清需求的基礎上,科學制定住房保障規劃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并作為民生承諾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考核指標體系,落實責任,確保完成。
廣大群眾參與支持,共同推動住房條件改善。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善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在推進住房保障工作中,有關部門堅持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得到了群眾充分理解、主動響應,使住房保障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進一步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房和城鄉建設特別是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問題。
不斷規范和發展公租房保障。建立常態化的公租房申請受理機制,對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對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在合理輪候期內給予保障,加大對環衛、公交等公共服務行業外來務工人員的保障力度。積極發展租賃補貼,支持保障對象到市場租賃到合適的住房。逐步推廣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
大力發展和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堅持市場配置為主、政府提供支持,多渠道、多主體增加租賃住房供應,著力解決新就業大學生和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的住房問題。
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在總結北京、上海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經驗基礎上,鼓勵人口流入量大、房價較高、住房困難群體數量較多的大中城市,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幫助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夾心層”擁有產權住房。
穩步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重點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棚戶區。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嚴格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工程進度和分配入住,讓群眾早日遷入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