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洪
瀘縣農商銀行按照省聯社相關制度要求,按月實施序時審計工作,審計時效得到了保證,審計質效不斷提升。不過,因為審計成果的運用并不充分,使很多問題久懸不決,業務指導不及時,員工行為得不到及時規范,未能形成較強的執行力和審計合力。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促進審計成果更加有效轉化運用,瀘縣農商銀行采取定期召開全行審計例會通報問題和《會議紀要》督促整改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成效。
具體做法
——定期召開審計例會。瀘縣農商銀行制定下發了《四川瀘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審計工作例會規則》,根據審計工作開展情況,采取按月和按季兩種形式召開審計例會。月度審計例會主要通報當月審計工作進展情況,提出跟進措施;季度審計例會,要求行領導和各條線部門負責人及全體審計人員參會,必要時通知典型問題網點負責人和業務人員一同參會,審計人員獨立撰寫審計工作報告,將季度審計工作開展情況向參會人員進行匯報,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意見,同時針對工作中發現的一些疑難問題向各條線部門人員進行咨詢或探討,最后由總行領導對審計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落實條線問題整改責任,并向審計部門及人員提出工作要求。
——形成會議紀要。審計例會會議內容由審計部專門人員進行記錄,會后對會議內容進行認真梳理,對于會上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排查,對于那些未當場形成意見的,由審計部制作工作臺賬并形成《問題移交書》《風險提示書》《審計建議函》等移交相關條線部門,要求在期限內落實并書面回復審計部具體落實情況。季度審計例會均要形成會議紀要,下發各條線部門及網點。
作用和效果
——文件效力和權威得到體現。以前審計發現的問題移交到條線部門后,條線部門會根據自身管理情況的需要出臺一系列的規定和規范,以普通的工作通知的形式下發各網點。網點負責人及員工對于這類通知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及時學習或是粗略地瀏覽后并未形成太深的印象,導致屢查屢犯、屢禁不止的情況時有發生。瀘縣農商行的季度審計例會《會議紀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發后,無論是文件效力還是權威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它就是綱領性的文件,就是準則,納入了各網點每月員工學習會的必學內容,重視程度得到提高,員工主動學習和領悟的效果大大加強,對于問題的整改和解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整改責任更加明確。審計部門往往是在季度例會后將各類問題按性質、按條線形成《風險提示書》《問題移交書》《審計建議函》移送給各條線部門,條線部門只是簽收了事,對問題的整改沒有了下文。條線部門往往忙于自身條線的業務和管理工作、忽視審計移交的問題或部門之間存在推諉搪塞,導致問題久懸不決,審計工作質效大打折扣。審計例會會議紀要的下發,明確了部門責任,起到了督促相關管理人員盡職履責的作用,實現了審計例會成果的轉化增值,極大地提高了各條線部門及各網點問題整改的積極性。
——工作效能明顯提高。審計例會制度要求,所有審計發現的問題,一般要求當場形成意見使之得到及時解決,需要進一步商榷的問題,可會后研究決定但必須落實責任部門并設定期限,責任部門在期限內必須回復明確解決意見,經匯總后形成《會議紀要》下發各網點和部門。這樣有效地避免了部門之間的推諉扯皮、踢皮球,較大地促進了部門工作效能的提高,讓問題不再久懸不決、一拖再拖。
——制度建設得到加強。按月和按季召開的審計例會,要求各條線部門根據審計發現,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而達到查處與建制同步的目的。如:條線部門根據審計建議,制定、修訂和完善了《關于清理網點愛心捐款箱現金的通知》《關于規范賬戶管理系統和機構信用代碼系統操作員的通知》《瀘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辦法,填補了制度空白,有效規范了業務操作和員工行為。
——操作流程不斷規范。通過《會議紀要》的下發,對網點干部員工形成了較強的震懾,一方面納入了網點每月學習會議的必學內容,要求網點負責人組織員工認真學習和領會,督促員工合規操作,督促網點負責人強化管理、履職到位;另一方面對違規責任人進行警示,促進整改,讓其他員工引以為戒,不犯同樣錯誤,減少屢查屢犯、屢禁不止的行為。同時《會議紀要》具有較強的業務指導功能,對許多不明確、不規范的問題進行規范,對邊界模糊的操作進行禁止,讓員工在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思路清晰、操作規范、不鉆空子,整體提升業務管理水平和合規水平。
——審計合力顯著提升。《會議紀要》的下發,一是加強了部門間的溝通,將涉及具體業務的問題及時反饋至對應的條線部門,由條線部門及時進行業務輔導或糾偏;二是促成部門之間的協作,實時為審計部門提供業務咨詢,強化“二三道”防線的緊密合作,通過開展聯合性的檢查,商討并解決問題,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斷提升審計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