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研究

2019-11-11 09:17:09李天華
價值工程 2019年27期

李天華

摘要:論文以“青海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數據為基礎,針對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存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題研究。通過對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數量估算,全面分析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存在的致因,總結了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特點,結合青海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對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及面臨的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重點論述了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途徑,并為促進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hird 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of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made a special study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Qinghai Province. By estimating the quantity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existenc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Qinghai Province. Beside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made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transfer-employment and the predicament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focused on the main ways of the transfer-employ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Qinghai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it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ransfer-employment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Qinghai Province.

關鍵詞:農業普查;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青海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ensus;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transfer of employment;Qinghai Province

中圖分類號:F323.6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7-0029-05

0 ?引言

農村富余勞動力是我國人口規模逐步擴大與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產物。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大量涌現,不僅直接影響農村勞動力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而且嚴重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調整與社會公平,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對精準扶貧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出嚴峻挑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不僅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而且是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的大戰略[1],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不僅給城鎮經濟發展帶來了新變數,而且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加速器。同時,應當正視青海省大量農村勞動力富余的現實,認識到農村的就業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工作,引導其合理有序流動,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級農業部門相互協助,共同推進。

1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分布及特點

1.1 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經濟學界定

關于農業富余勞動力(早期稱為農業剩余勞動力)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由中國農業大學張寄農教授提出,主要根據農業耕地規模和實際從事農業(種植業或作物栽培業)生產的勞動力人數進行測算,也稱為農業剩余勞動力。農業剩余勞動力是指在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農業勞動力的供給大于農業生產經營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投入農業生產經營的勞動邊際生產率為零或負值。農村富余勞動力由農業“剩余勞動力”演變而來。

1.2 農村富余勞動力測算

1.2.1 測算的數據條件

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勞動力富余是青海省農村勞動力富余的主要體現。2016年,青海省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為1547975人,其中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為1071263人,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為401991人;全省農業生產登記的勞動力數量為2285021人,按照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粗略計算,可得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勞動力數量分別為1581329人和593393人。在測算畜牧業勞動力相對富余人數時,由于相關數據不易取得,因此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據實地調研情況及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假定每個牧業戶至少投入一個勞動力。

1.2.2 測算步驟

因為在第二、三產業幾乎不存在勞動力富余狀況,因此可把農業富余勞動力與農村富余勞動力在數量上視為相等。青海省農業富余勞動力規模的測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農業勞動力的絕對富余人數,第二部分是農業勞動力的相對富余人數。而農業富余勞動力的相對富余又集中于種植業和畜牧業,因此,需要分別計算二者的相對富余人數。

1.2.2.1 絕對富余勞動力的測算

絕對富余是指常年性富余,即常年存在于農牧業生產中的富余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主要集中于自然條件惡劣的偏遠落后地區,他們大多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其轉移就業是一大難題。

根據青海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2016年全省農業生產登記的勞動力數量為2285021人,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為1547975人,由此可以測算出2016年全省農業勞動力絕對富余人數為737046人,即2016年全省農村勞動力絕對富余人數為737046人,絕對富余率為32.26%。

1.2.2.2 相對富余勞動力的測算

相對富余是指季節性富余,即在農閑季節多余的勞動力。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在農閑季節,很多勞動力處于閑置狀態,我們把這部分勞動力稱作相對富余。相對富余主要是針對種植業和畜牧業而言,因為這二者的生產活動受到季節性影響。

根據青海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提供的數據,2016年青海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為557560公頃,單位面積農作物所需用工量為262.5工日/公頃,從事農業生產的每個勞動力全年可提供的工日數為240天,種植業生產登記的勞動力數量為1581329人,由此可以測算出2016年全省種植業勞動力的相對富余人數為971498人;再根據青海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和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草原處提供的數據,2016年青海省畜牧業生產登記的勞動力數量為593393人,牧戶的實際勞動力數量為221354人,草場管護員數量為22517人,由此可以測算出2016年畜牧業勞動力的相對富余人數為349522人;最后把種植業和畜牧業勞動力的相對富余人數相加,可得2016年全省農業勞動力相對富余人數為1321020人,即2016年全省農村勞動力相對富余人數為1321020人,相對富余率為57.81%。

1.3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結構及分布情況

1.3.1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結構

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結構主要表現為:性別結構、年齡結構與文化結構。①性別結構——跟據實地調研情況,由于歷史及地方風俗等原因,青海省的女性多在家相夫教子,就業觀念相對淡漠,因此就導致較高比例的婦女成為富余勞動力。在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中,男性約占37.1%,女性約占62.9%;②年齡結構——據實地調研數據顯示,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許多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加之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就業觀念以及當地民俗習慣的影響,從而導致年齡偏大的農村勞動力成為富余勞動力。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中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比例高達73.8%;③文化結構——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因此其就業受到影響,從而導致這部分勞動力成為富余勞動力。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中46.7%屬于文盲及半文盲。

1.3.2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分布情況

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主要分布于農區。牧區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少,一是因為牧區六個民族自治州的人口少,二是其資源稟賦相對豐富、人均擁有資源量較多,三是近年來國家在牧區實行了一系列與精準扶貧有關的促進勞動力再就業的政策,提供了一些就業崗位。此外,青海省畜牧業生產的產業鏈不斷延長,畜牧業生產可以容納較多的牧區勞動力就業,因此,牧區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規模小;而農區的情況恰恰相反,由于農區的資源稟賦相對匱乏,人均擁有資源量較少,而人口密度較高,因此,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多。青海農區內農村富余勞動力主要分布在海東市及周邊幾個人口相對集中的農業縣或農牧業縣。

1.4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主要特點

1.4.1 地域差距明顯

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由于人口密度較大,人均擁有資源量較少,因此農區富余勞動力較多,農村勞動力的富余率高;六州牧業區人口密度較小,人均擁有資源量較多,因此牧區富余勞動力較少,農村勞動力的富余率低。

1.4.2 季節性富余比例較高

由于青海省大部分地區海拔高,高原氣候特征明顯,冬季漫長而寒冷,大部分地區全年無霜期短,每年只可進行一季農耕種植,農閑時間較長,因此,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季節性富余比例較高;同時,當地的旅游業、服務業也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淡旺季分明,相關產業的季節性生產導致勞動力季節性富余的特點尤為突出。

1.4.3 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青海省處于我國西部地區,其基礎教育資源占有率、基礎教育資源的質量、入學比例以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均不如我國中東部地區,同時,非學歷教育、職業教育不足,缺乏現代化的教育觀,因此,青海省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1.4.4 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可以提高勞動力就業的承載能力。青海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緩慢,舊有產業結構尚未轉型升級,產業鏈不完整,初級產業多,深加工產業少,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比例過高,第三產業的就業潛力依然有待挖掘,其就業結構的調整尚處于低層次,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較弱。

1.4.5 受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

長期以來,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對少數民族適當放寬的影響,加之青海少數民族比例高,導致青海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的快速增加帶來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2017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3個百分點。由此凸顯了人口自然增長拉動下的富余勞動力特點。

2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2.1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基本現狀

“十二五”期間,青海省共完成農牧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563萬人次。尤其是2015年,青海省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流動就業118萬人次,完成目標任務105萬人次的117%(其中跨省流動就業35萬人次)。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16年全省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9萬人次。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全省全年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8萬人次[2]。

2017年,青海省依托基層公共就業平臺、人才服務平臺和青海省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等網絡平臺,免費發布就業信息;持續開展“春風行動”等就業援助專項行動,對接用工信息;舉辦創業大賽等創促活動,為創業者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3]。“外輸型”勞務經濟穩中有進,“拉面經濟”等傳統勞務品牌帶動十幾萬人轉移就業;而“內增型”勞務經濟以“黃南熱貢藝術”為代表,引導農牧民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創新創業[3]。

此外,青海省開展就業脫貧行動,將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與精準扶貧、農牧民增收掛鉤。落實扶貧工作總體部署和扶貧實施方案,推動就業扶持精準對接;實施貧困勞動力動態管理,依據統計信息進行針對性幫扶;扎實開展技能培訓,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加大貧困勞動力培訓力度,并積極落實勞動技能培訓補貼政策[3]。

2.2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的困境

青海省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也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困境,這些頑疾使其難以順利實現轉移就業,從而造成勞動力資源的浪費與農牧民增收的緩慢。

2.2.1 就業與擇業觀狹隘

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相比,青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觀與擇業觀相對閉塞保守。加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緩慢,人們的就業觀念無法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同時,由于受傳統因素影響,青海省的農牧民市場意識匱乏,很少外出務工,他們習慣于待在家里從事自給性的農牧業生產活動,更有甚者,在農閑季節都不會走出家門找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很多農牧民在農閑季節的典型做法就是“曬太陽,遛墻根,喝老酒”;部分農牧民還有著“安土重遷”、“小富即安”的守舊思想,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就業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對新生事物具有抵觸和畏懼心理,對現代化工作方式無所適從。還有些農牧民對外出務工心存顧慮,缺乏外出信心與動力。

2.2.2 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較低

青海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15歲及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8.56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據《中國統計年鑒2017》顯示,2016年全省文盲人口占15歲及15歲以上人口的比重為13.4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能力的低下與其受教育程度較低密切相關,其中,許多文盲與半文盲就這樣被擋在了就業的門檻之外。農村富余勞動力在人才市場上普遍缺乏競爭力,他們大多只能從事簡單勞動或技術含量較低的生產。

2.2.3 農村經濟發展滯后

青海省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首先,表現為農村經濟組織結構固化,缺乏參與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經營管理水平低,缺崗或空崗現象嚴重;其次,農村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各產業部門之間相對封閉,尤其是農村第三產業落后,導致農村本源性產業勞動力就業承載力低;再次,農村地域范圍內資源優化配置效率低下,現有資源的人力資本承載力低;最后,青海農村城鎮化率較低,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明顯,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后,粗放經營狀態無以為繼對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大量吸納。

2.2.4 產業結構升級緩慢

受到制度和科研推廣能力的制約,青海省的農村產業結構沒有得到實質性優化,對勞動力就業的承載力依然很弱。

宏觀層面,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青海省的城市化水平低、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城市提供的服務功能有限,覆蓋人口少,與城市相比,農村所能提供的服務功能更加單調,覆蓋人口更少。而且,很多服務行業尚未走上以市場為導向的正軌,加之社會福利事業單位仍占不小比重,導致第三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較低。微觀層面,農業內部生產結構不合理。如在種植業內部,以粗放經營的糧食作物為主,而以經濟作物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生產項目較少,農業內部的就業空間接近飽和,其就業潛力得不到充分挖掘。

2.2.5 科技創新不足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這是進行科技創新的瓶頸所在。大多數農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和專門的農業技術培訓,也對科技興農認識不足、缺乏科技創新意識,導致他們與科技創新之間存在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桎梏在于農業科技創新力量薄弱。青海省產業化的農業龍頭企業少,農業科技人才匱乏,農業科研經費有限,這些都制約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

3 ?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途徑

3.1 富余勞動力就地消化

3.1.1 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則是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的關鍵環節。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加入。圍繞青海特有的牦牛酸奶、青稞酒、黑枸杞等農牧產品進行深度開發,把農業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觀光娛樂等功能進行整合,打造多功能農業產業體系,增強對勞動力的就業承載力,以此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加入。以財政為保障,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疏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政府要針對農村貧困勞動力不同的致貧原因制定脫貧方案,優先為他們安排好合理可行的工作并及時進行政府補貼[4];相關部門還要進行生態扶貧,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公益性崗位,如設立青海湖、三江源等自然保護區的監護工作崗位,再比如草場管護員與生態護林員等。

3.1.2 農村城鎮化發展

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讓農村跟上城市發展的步調,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真正給予農村居民以平等的發展機遇與權利保障,使部分富余勞動力實現“離土不離鄉”,促進農村內部富余勞動力的自我消化;依托青海現有的鄉鎮和縣城,合理布局并加快小城鎮與城鎮化過渡地帶建設,促進中小企業有序集聚,可以使具有較高就業彈性的第三產業如虎添翼,這就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新的就業空間;改造自然環境,營造更大的城鎮發展空間,要本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對自然環境進行優化改造,建設更便捷的交通線路,擴大城鎮發展空間,以此分流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

3.1.3 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

廣泛發掘民族文化資源,從農村富余勞動力中選擇并培育一批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把民族文化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旅游新模式,通過鄉村旅游業及其衍生產業直接或間接地吸納就業;引導鄉鎮企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通過產業鏈條向上下游的延伸,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從農副產品的初級生產領域中解放出來,并轉移到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流通領域中;通過“互聯網+”這種現代產業營銷模式,對現有快遞產業鏈進行延伸與完善,增強快遞服務業各個環節的就業承載力,塑造新型快遞服務業,從而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

3.1.4 農村經濟建設與勞動儲備

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與經濟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如以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來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利用農閑時間進行勞動儲備。在冬季興修農田水利設施,以備將來使用;深翻、平整土地,為來年耕種做準備;進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改造,如修路、建廠房、河道改造、封山育林等。上述做法都是為了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調動起來,進行農村經濟建設,也就是把富余勞動儲備起來,以達到充分利用富余勞動的目的。

3.1.5 強化生態管護工程和生態公益崗位扶貧就業

依托生態管護工程建設,全面做好生態公益崗位解決富余勞動力就業工作,積極吸收牧區富余勞動力就業。在現有的貧困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基礎上,推進有勞動能力、能參加就業等信息的銜接,更好地做好就業扶持項目,完善貧困戶基本信息。應在現有建檔立卡基礎上,建立生態管護員“有出有進”識別退出與再進入機制,防止攤指標、造數字、被脫貧。以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為參照,明確生態管護員的退出標準,創建退出機制。根據監測、評估數據,及時提供相應的措施,著力推進生態公益崗位的實施,并有效發揮生態公益崗位在牧區促進勞動就業和精準扶貧的積極作用。

3.2 富余勞動力外向轉移

青海省現有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任務艱巨,關系重大,任何單一途徑都不能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因此,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要將農村內部的自我消化與外向勞務輸出相結合。

3.2.1 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

根據劉易斯理論,城市化是解決勞動力富余的根本出路[5]。現代城市的多元化發展,也就決定了城市這個特殊的空間地域具有勞動力就業的深度與廣度,它對于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吸納彈性較大,尤其是城市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現代城市第三產業具有層級多、就業彈性大等特點,可以適合不同背景與能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選擇。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入城市就業,既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壓力,增加了農牧民收入,又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使社會資源在城鄉之間得到更加合理的優化配置,同時,還促進了城鄉文化的相互融合,對于打破二元經濟結構具有變革效應。

3.2.2 向省外轉移

國內的許多省(市、區)都有著優于青海社會經濟發展的就業市場和區域空間。我國中東部地區有著廣闊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省內大部分富余勞動力可以選擇走出去,主動進入經濟發達地區尋找就業機會,這樣既可以減輕省內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壓力,又可以通過轉移就業將富余勞動力推向國內市場,同時將具有青海地域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傳播出去,達到不同地域之間實現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目的。在流動轉移和選擇就業中使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見多識廣,不斷增強自身勞動能力,增加收入。此外,也可以選擇向西部農業勞動密集型地區流動轉移,如:南疆棉花種植區需要大量的季節性勞動力參與棉花采摘。

3.2.3 向國際市場轉移

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更要著眼于國際市場。“一帶一路”的戰略謀劃,使得中國理念和中國技術主導國際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對于中國勞動力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也為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由于青海省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而且不同民族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與宗教信仰,為走出國門參與國際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如:走向東南亞和中東地區,他們可以更便利地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甚至開飯店、做買賣、投身旅游業等。

4 ?促進青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

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理念的轉變需要進行正確引導。根深蒂固的傳統就業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因此更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理念。比如,由海東市穆斯林一手創造的“拉面經濟”就是一個可以拿來大力宣傳的生動案例。“拉面經濟”的成功對于青海省特別是海東市的農民有著極好的導向和帶動作用,許多海東市的農民看到了商機,也紛紛加入到“拉面經濟”就業隊伍中來,為開辟新的就業市場貢獻一份力量。許多農牧民世代沒有走出過大山,無法領略外面世界的風采。因此,引導農牧民走出去見見世面,激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轉變了觀念,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4.2 促進科學文化知識普及

西奧多·W·舒爾茨認為,現代經濟的發展已不能單純依靠自然資源和人的體力勞動,必須提高勞動者的智力水平。例如,在農業推廣中,對農民的教育和農業科學研究、推廣、應用,都可以部分代替土地的作用,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所以,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設法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能更好地使某些生產要素互為替代和補充。

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政府要把學齡兒童全部納入到義務教育中,讓每一名兒童都能享受到教育帶來的好處。為此,政府要增加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改善教學設施,加強政策引導,優化農村教育資源,提高其辦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讓更多的農牧民子女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政府要組織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至少掌握一門從業技能,可以試點采用政府出資、企業培訓的方式開展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教育;政府還應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創業培訓,為創業者提供施展抱負的舞臺,以創業帶就業。社會上的職業培訓機構也要突出自己的辦學優勢與特色,以此來吸引勞動者參加就業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科學文化知識普及。

4.3 積極搭建轉移就業平臺

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應積極搭建轉移就業平臺。廣泛搜集并及時發布勞務輸出信息,建立勞務輸出聯絡網點,開展多樣化的勞務對接活動,暢通輸出渠道;完善就業服務平臺,掌握勞動力就業需求,為勞務人員提供相匹配的就業崗位;設立培訓平臺,根據勞動者的不同需求開設不同類型的技能培訓班,借助“陽光工程”項目,開展面對面的就業技能培訓;建立法律援助平臺,為外出務工人員撐起“保護傘”,切實維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

4.4 加強制度保障

完善戶籍制度,消除城鄉“二元”戶籍限制[6],做好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后續保障。這是為了保障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生活權利,如在城市永久定居、子女的求學條件以及各種社保福利等,解除其就業的后顧之憂。另外,還要完善土地流轉制度,保障農民返鄉之后的基本生活條件,即完善城鄉“雙向就業”機制。同時,還要加強勞務市場監管力度,創造文明的勞務市場環境,維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黑中介”從中謀取暴利[7]。

4.5 建立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市場信息化)

在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情形下,對農民工來說需要一個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做好農民個人信息的記錄,如個人基本情況、務工記錄、投保記錄等信息,還要明確給出崗位空缺信息、工資待遇、福利、上崗培訓要求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信息化的勞動力市場得以建設與完善,其建設至少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勞動力市場調查體系,它能把海量的勞動力市場信息聚合在一起,更加有助于農村富余勞動力借助市場進行流動;二是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庫,此信息庫旨在健全政府層面為就業提供的公共服務。

4.6 用好國家層面的精準扶貧政策

2019年作為《青海省轉移就業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需要繼續把國家層面的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鼓勵扶持創業和技能培訓達到轉移就業一萬人的目標。

青海省近些年來一直把國家層面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上,如全省的草場管護員數量從2016年的22517人猛增到2017年的42778人,凈增20261人③,而且增加的這些草場管護員其實就是公益性崗位,他們全部來自于貧困人口;再如2016年青海省在西寧市、海東市的九縣區及海西州的天峻縣設立中央財政林業生態扶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職位5000個④;又如在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每村須提供一個專門從事轉移就業扶貧工作的公益性崗位。

4.7 振興鄉村經濟,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從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興旺”,顯然,后者在產業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一次質的飛躍。鄉村振興當然是鄉村的全面振興,是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但如果僅從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角度而言,則更加側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興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能否轉移出去。振興鄉村經濟,不僅可以通過拓展農村資源配置空間,給富余勞動力就業提供機會,同時,也可以促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盡快加入到新農村建設隊伍中來,提升創新創業素質,增強轉移就業的使命感。

注釋:

①數據來源:除第9項數據外,其余數據均來自于青海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

②數據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草原處所提供數據。

③數據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草原處所提供數據。

④數據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造林處所提供數據。

參考文獻:

[1]農業部.農業部關于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工作的意見[DB/OL].(2002-11-29)[2018-12-17].http://jiuban.moa.gov.cn/zwllm/zcfg/qtbmgz/200601/t20060123_541105.htm.

[2]張莉萍,楊陽.青海多措并舉促進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DB/OL].(2016-01-30)[2018-12-17].http://qh.people.com.cn/n2/2016/0130/c346783-27659950.html.

[3]青海省就業服務局.關于上報2017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整體情況的報告[R].西寧:青海省就業服務局,2018.

[4]沈有梓,任善英.青海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社會保障問題分析[J].商業現代化,2009(08):123-124.

[5]黃麗麗.淺析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途徑——基于劉易斯模型和托達羅模型[J].延邊黨校學報,2012,27(3):81-82.

[6]宮敏麗.青海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J].攀登(雙月刊),2006,25(2):76.

[7]周元福.青海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對策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7):37-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一级裸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亚洲成人www| av无码久久精品| 玖玖精品在线| 天天综合色网|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99热|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视频|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精品影院| 五月天综合婷婷|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99在线小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久久精品视频一|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青青久久91|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黄色|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日韩av资源在线| 国产成人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a|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二|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va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毛片一级在线| 91网在线|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99re经典视频在线|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无码不卡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欲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你懂得| h网站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